刘利波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酒精性肝炎合并戊型肝炎反复发生药物性肝炎1例
- 2011年
- 笔者所在科诊治1例酒精性肝炎合并戊型肝炎反复发生药物性肝炎,现报道如下。
- 刘利波冯军王淑辉
- 关键词:酒精性肝炎戊型肝炎药物性肝炎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承德地区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对承德地区60例PHC患者和5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得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PHC患者中C基因型占68.23%,B型占18.33%,B、C混合型占18.25%,未发现A、D、E、F、G基因型。PHC患者中C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HB患者(P<0.05),B型所占比例明显低于CHB患者(P<0.05)。C基因型、B基因型与B、C混合型HCC患者的ALT及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承德地区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主要为C型,B型与B、C混合型比例相同。
- 刘利波杨静茹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 乌司他丁对重型脑损伤患者中心静脉血乳酸水平及脑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对比分析乌司他丁用于重型脑损伤患者时对中心静脉血乳酸水平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重型脑损伤9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治疗,观察2组颈内静脉血乳酸及脑氧代谢指标。结果2组用药后3、5 d颈内静脉血乳酸水平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用药3、5 d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用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桡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均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脑氧摄取率均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动脉血氧含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后5 d,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4,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加快降低重型脑损伤患者中心静脉血乳酸水平,改善脑氧代谢。
- 李军尧李力军刘利波
- 关键词:重型脑损伤乌司他丁乳酸脑氧代谢
- 腹膜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提高对腹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手段的认识。方法分析9例女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确诊后的患者经过治疗,症状有缓解,延长了生存期。结论腹膜恶性间皮瘤是起源于腹膜间皮细胞的肿瘤,为罕见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在临床中最易出现误诊,因此对于腹膜恶性间皮瘤明确诊断与规范治疗至关重要。
- 刘利波王淑辉李晓军
- 关键词:腹膜恶性间皮瘤
- 102例疣状胃炎镜下微波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疣状胃炎病人采取镜下微波治疗作为病例组,58例采取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总有效率病例组分别为83(81.37%)、19(18.63%)、0(0.00%)、100%,对照组分别为28(48.27%)、14(24.14%)、14(24.14%)、72.41%。各组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微波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结论: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疗效好,安全性高,是治疗疣状胃炎最有效的方法。
- 刘利波张娟杨静茹
- 关键词:疣状胃炎微波治疗
- 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HBV DNA、HBsAg、HBeAg、HBeAb、HBcAb及抗-HCV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组),同期收治的58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HBV和HCV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规律。结果两组资料的HBV感染率分别为82.76%和44.83%,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HCV感染及HBV/HCV混合感染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HBV DNA阳性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2.92%、23.08%(P<0.05);HBsAg、HBeAb和HBcAb检出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HBeAg阳性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HBV感染的肝癌高发人群中,HBV DNA、HBsAg、HBeAg、HBeAb及HBcAb所反映的HBV感染状态及不同临床演变过程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共同参与肝癌的发病机制。
- 刘利波冯军张娟李晓军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原发性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