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军

作品数:52 被引量:184H指数:9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耐药
  • 11篇蛋白
  • 11篇耐药性
  • 8篇耐药性监测
  • 6篇血清
  • 6篇肿瘤
  • 6篇肝炎
  • 5篇蛋白原
  • 5篇心病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细胞
  • 5篇纤维蛋白
  • 5篇纤维蛋白原
  • 5篇埃希菌
  • 5篇大肠埃希菌
  • 4篇药敏
  • 4篇药敏试验
  • 4篇细菌
  • 4篇基因

机构

  • 52篇承德市中心医...
  • 16篇承德医学院附...
  • 8篇解放军白求恩...
  • 8篇河北大学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8篇沧州市中心医...
  • 8篇河北省儿童医...
  • 8篇秦皇岛市第一...
  • 8篇邯郸市中心医...
  • 8篇廊坊市人民医...
  • 8篇华北石油管理...
  • 8篇石家庄市第一...
  • 8篇保定市第一中...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7篇邢台市人民医...
  • 6篇复旦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52篇冯军
  • 10篇陈玲玲
  • 8篇马会利
  • 7篇李洪臣
  • 7篇陈玉兰
  • 7篇曹丽军
  • 7篇孙艳
  • 7篇赵文申
  • 7篇李书君
  • 7篇张征
  • 7篇郭映辉
  • 7篇谢守军
  • 7篇安翠萍
  • 7篇赵志国
  • 6篇陈在嘉
  • 6篇方业明
  • 6篇胡玉弘
  • 6篇陈纪林
  • 4篇葛均波
  • 4篇时东彦

传媒

  • 7篇中国误诊学杂...
  • 4篇临床荟萃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河北医学
  • 3篇河北医药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2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5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期间住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1例;其中PCI治疗心肌梗死313例,男251例,女...
马会利葛均波钱菊英史剑慧牛玉宏孙爱军李延林王克强方业明马永莉冯军赵杰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PCI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文献传递
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中风的危险因素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中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42 0例 (>6 0岁 )资料完整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发生血栓栓塞性中风 83例 (19.8% ) ;死亡 71例 (16 .9% )。结果  (1)单变量分析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中风最有意义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P<0 .0 5 ) 。年龄、性别对血栓栓塞性中风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胆固醇、甘油三酯与血栓栓塞性中风有明显关系 (P <0 .0 1)。 (2 )Cox回归显示 :高血压、胆固醇水平增高是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中风危险因素众多 ;有效控制血压、积极降脂治疗是预防血栓栓塞性中风的关键。
马会利冯军马永利方业明邓秀娟陈纪林陈在嘉
关键词:老年人心房颤动
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的临床意义研究
2014年
目的分析脑脊液呈混合细胞反应的患者资料,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43例脑脊液细胞检验的患者资料,采取统计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呈混合细胞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443例患者中,病毒性脑膜炎患者50例呈混合细胞阳性反应者7例,占14.0%;结核性脑膜炎呈混合细胞反应者60例,阳性反应者为51例,占85.0%;隐球菌性脑膜炎有3例,均呈混合细胞反应,阳性率100%;其余几种疾病混合细胞反应者数均较小,阳性率较低。结论混合细胞反应中出现最频繁的疾病分别是结核性脑膜炎以及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能够对多种脑部疾病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在诊断过程中应该联合其它不同形式的辅助检查手段更能为临床疾病确诊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
刘秋霞冯军赵志国
关键词:脑脊液细胞学脑部疾病
结直肠癌血清肿瘤标志CEA与CA724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724、CE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预后评估关系。方法:以326例大肠炎性息肉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489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A724、CEA检测资料。结果:结直肠癌组CA724、CEA血清水平以及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IV、II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CEA、CA724血清依次降低(P<0.05);行根治术结直肠癌患者未复发组术后血清CEA、CA724出现降低并长期维持在低浓度水平;复发组血清CEA、CA724出现升高;CEA、CA724联合检测较单独检测的灵敏度(87.1%)、约登指数(0.76)、符合率(87.7%)、阴性预测值(82.1%)均明显提高。结论:CEA、CA724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恶性程度的评价以及预后的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可增强的临床价值。
李宝华吴晓光冯军姜莉梅艳芳
关键词:癌胚抗原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基因βG-455-A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研究年轻心肌梗死患者 (首次发病年龄≤ 45岁 )纤维蛋白原基因 βG 455 A单碱基置换 ,探讨遗传因素对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 1 998年 1月至 1 999年 1月住北京阜外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男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首次发病年龄分组 ,≤ 45岁首次发病者 75例 (≤ 45岁组 ) ,≥ 46岁首次发病 97例 (≥ 46岁组 ) ,健康对照组 43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寡聚核苷酸 (ASO)探针杂交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基因 βG 455 A单碱基置换 ,同时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 (mg/dl)。结果  (1 )≤ 45岁组与≥ 46岁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A/A ,G/A基因型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 (P <0 0 0 1 )。 (2 )在 3组内 ,A/A ,G/A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G/G基因型 ,而且存在明显正相关 (r=0 49,P <0 0 0 1 )。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在心肌梗死患者中 ,≤ 45岁组与≥ 46岁组相比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相对较低 ,分别为 (348 7± 93 8)mg/dl和 (355 1± 95 7)mg/dl,尽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但分析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可以进一步说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亦受年龄、吸烟因素的影响。年龄增大 ,吸?
马会利李明花陈纪林陈在嘉冯军冯军马永莉
关键词:心肌梗塞纤维蛋白原基因遗传学基因多态性
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救治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评价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频发多源性室早、室速、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的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6例,均为前壁(广泛前壁)AMI患者,在常规治疗(扩冠、抗凝、抗心律失常、补钾、补镁等)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或倍他乐克3.125~12.500 mg,每日2或3次(Bid或Tid),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加量到25~50 mg,Bid或Tid.2例经多次电击复律及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未能终止室速、室颤发作,静脉应用艾司洛尔,先稀释后静脉注射5~10mg,继以1~2mg/min静脉滴注,约30min终止室速、室颤发作,静脉维持2d后改口服阿替洛尔12.5~50.0mg,Bid或Tid.结果6例中抢救成功5例,死亡1例,存活率83.33%.除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开始阶段2例表现一过性低血压,1例因心功能不全猝死外,未见心功能恶化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早期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死亡率.
马会利方业民马永利冯军王克强葛均波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救治并发症
甲胎蛋白联合α-L-岩藻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α-L-岩藻苷酶(AFU)、γ-谷氨酰转肽酶(GGT)、甲胎蛋白(AFP)三项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原发性肝癌40例、肝硬化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AFU、GGT、AFP血清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三项指标与肝硬化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原发性肝癌,AFU、GGT与AFP联合检测阳性率达95.8%。结论:AFU、GGT、AFP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的阳性诊断率。
赵志国李建辉冯军
2013年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2013年河北省细菌耐药性监测网(Hebarin)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所监测抗菌药物的敏感和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Hebarin上报数据合格单位分离自各类临床标本的2062株大肠埃希菌,采用纸...
曹丽军时东彦李志荣孙艳王迁崔幸坤谢守军冯军赵文申陈玉兰李洪臣郭映辉冯忠军张金艳张征李士英安翠萍李书君王雁勇赵建宏
人纤维蛋白原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2年
人纤维原白原是凝血系统的最主要成分 ,与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综述人纤维蛋白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由此进一步阐述其临床意义。
马会利冯军陈纪林陈在嘉
2013年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三级甲等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对2013年河北省细菌耐药性监测网(Hebarin)三级甲等成员单位临床分离细菌的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谱型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Hebarin收集细菌药敏试验监测数据,采用K-B纸片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判断标准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inical an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2012年版,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5.5软件。结果共收集细菌34 8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 659株,占76.5%;革兰阳性菌8 206株,占23.5%。革兰阴性杆菌中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中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62.4%和37.8%;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枸橼酸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小于5%,变形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9.9%、2.7%。金葡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所占比率为50.5%。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细菌。成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1.1%,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为29.6%。结论细菌耐药性是不断变化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准确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向和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时东彦赵建宏李志荣李继红曹丽军孙艳王迁崔幸坤谢守军冯军赵文申陈玉兰李洪臣郭映辉冯忠军张金艳张征李士英安翠萍李书君王雁勇
关键词:细菌药敏试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