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秀梅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处理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质体
  • 1篇孢子
  • 1篇夏孢子
  • 1篇病害
  • 1篇病害诊断

机构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篇刘太国
  • 1篇余秀梅
  • 1篇陈万权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小麦锈菌夏孢子经盐酸处理后的形态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快速区分小麦条锈菌、叶锈菌和秆锈菌,用不同浓度的盐酸处理3种小麦锈菌的新鲜夏孢子和在4℃冰箱内保存4个月以上的锈菌夏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夏孢子形态以及原生质体变化。结果表明,24.5%、28.5%、32.5%、36.5%4种浓度的盐酸处理条锈菌夏孢子后其原生质体均浓缩成多个分散的小团。而同样方法处理叶锈菌和秆锈菌新鲜菌种时其原生质体浓缩成一个大团或多个小团,浓缩成一个大团的比例随盐酸浓度的增大而提高;用不同浓度盐酸处理保存4个月以上的2种小麦锈菌时,95%以上的夏孢子原生质体浓缩成多个分散的小团,少数(不超过5%)的夏孢子原生质体浓缩成一个大团。研究还发现叶锈菌和秆锈菌夏孢子活力、盐酸浓度等对夏孢子原生质体浓缩状况有很大影响,且与病菌生理小种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锈菌夏孢子经36.5%浓盐酸处理后的原生质体浓缩状况只能作为小麦锈病田间快速诊断检测的辅助手段,不能作为锈病种类鉴别的唯一标准,必须结合病害症状特征、孢子形态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进行综合判别。
陈万权刘太国余秀梅
关键词:病害诊断原生质体盐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