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太国

作品数:204 被引量:73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66篇专利
  • 3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1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60篇小麦
  • 56篇锈菌
  • 45篇锈病
  • 39篇黑粉菌
  • 37篇腥黑粉菌
  • 37篇条锈菌
  • 36篇小麦矮腥黑粉...
  • 36篇小麦条锈菌
  • 34篇基因
  • 31篇条锈病
  • 25篇孢子
  • 22篇腥黑穗病
  • 22篇黑穗病
  • 21篇小麦叶
  • 21篇小麦叶锈
  • 19篇小麦条锈病
  • 19篇抗病
  • 18篇冬孢子
  • 18篇抗性
  • 16篇叶锈菌

机构

  • 19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6篇东北农业大学
  • 15篇四川农业大学
  • 8篇西南科技大学
  • 7篇甘肃省农业科...
  • 6篇云南省农业科...
  • 6篇云南农业大学
  • 5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长江大学
  • 3篇新疆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西藏农牧学院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青海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204篇刘太国
  • 166篇陈万权
  • 127篇高利
  • 100篇刘博
  • 22篇沈慧敏
  • 14篇李超
  • 10篇李永镐
  • 10篇徐世昌
  • 8篇成卓敏
  • 8篇张文蔚
  • 8篇康晓慧
  • 6篇曹世勤
  • 6篇吴茂森
  • 6篇李明菊
  • 5篇金社林
  • 5篇李世访
  • 5篇王曦
  • 5篇贾秋珍
  • 5篇段霞瑜
  • 5篇张敏

传媒

  • 34篇植物保护
  • 18篇植物病理学报
  • 11篇中国植保导刊
  • 9篇植物保护学报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大豆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植物病虫流行...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遗传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烟草科技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14篇2019
  • 9篇2018
  • 12篇2017
  • 16篇2016
  • 15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11篇2012
  • 17篇2011
  • 15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12篇2005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小麦矮腥黑粉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及其特异性SCAR标记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矮腥黑粉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及其特异性SCAR标记”,该SCAR标记如Seq No.6所示,可为PCR技术检测小麦矮腥黑穗病提供多种引物选择。根据SCAR标记序列设计的高特异性引物TCKSF3/TCKSR...
高利陈万权刘太国
小麦矮腥黑粉菌g9890基因编码效应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被引量:1
2023年
为明确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 g9890基因编码效应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根据小麦矮腥黑粉病菌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出效应蛋白g9890,通过PCR技术获得g9890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以及亚细胞定位分析。多种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表明,g9890基因全长为1038 bp(包括终止密码子),共编码34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7353.32,理论等电点为5.02。g9890效应蛋白不稳定系数为15.94,疏水性指数为-0.312,是一种亲水性且稳定的蛋白。将g9890基因与pbin-GFP载体重组,利用冻融法转化至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GV3101中,将其注入烟草进行瞬时表达分析,并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测该基因的定位状况,结果显示,g9890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核上。
许停刘太国高利陈万权
关键词:小麦矮腥黑粉菌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
人工接种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接种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的方法,属于农业微生物领域。所述方法包括:(1)制备用于侵染的用小麦光腥黑粉菌菌丝悬液:将小麦光腥黑粉菌的菌瘿压碎,制备孢子悬液,将其涂布于2%的水琼脂培养基上,16℃培养箱...
高利沈慧敏蔚慧欣陈万权刘太国刘博
文献传递
28份人工合成小麦对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被引量:6
2013年
本研究采用田间病圃法和人工接种法,对28份人工合成小麦的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进行了抗性鉴定。人工合成小麦对这些病害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反应。C2和C20对鉴定的4种病害都具有抗性,C5、C10和C25对这些病害都表现感病。8份材料对Heterodera avenae和H.filipjevi两种病原线虫都表现抗性反应型,有的材料只抗1种线虫。供试材料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较好,其中19份材料表现抗性反应型。9份材料对接种的条锈菌小种CY30、CY31、CY32和CY33均表现抗性反应型,5份材料对叶锈菌小种THT和PHT都具抗性。
武小菲李洪杰王晓鸣陈怀谷徐世昌刘太国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抗病性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
利用小种标记分析云南省两个县的小麦条锈菌群体被引量:3
2013年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气流传播病害,在世界各主要麦区均有发生,也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频繁,易产生新毒性小种,导致小麦品种的抗病基因失效,引起小麦条锈病周期性流行。因此,了解小麦种植区的条锈菌群体结构组成及变异,对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条锈病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进斌兰茗清陈梦琪毕云青杨进成陈向东李月秋刘林刘太国朱有勇李成云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菌群体小种小麦条锈病小麦生产抗病基因
中国小麦生产品种对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抗病性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小麦条锈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病害,抗病品种培育和利用是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控策略。通过对来自全国不同麦区的115个小麦生产品种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分小种鉴定的结果显示,供试小麦品种对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苗期对7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抗病的品种9个(占参试品种的7.8%),均表现感病的品种23个(占20.0%);对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V26均表现全生育期抗性的品种13个(占11.3%)、成株抗性品种5个(占4.3%)和慢锈性品种3个(占2.6%)。表明当前我国小麦主产区品种整体抗条锈性水平仍较低,需大力加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工作,并对不同麦区小麦品种合理布局问题进行了讨论。
闫丹丹刘太国高利刘博陈万权
关键词:小麦成株抗性慢锈性
用于鉴别小麦矮腥黑粉菌和小麦光腥黑粉菌的抗原及多克隆抗体
本发明涉及用于鉴别小麦矮腥黑粉菌和小麦光腥黑粉菌的抗原及多克隆抗体。用于制备鉴别小麦矮腥黑粉菌和小麦光腥黑粉菌的多克隆抗体的半抗原,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用于制备鉴别小麦矮腥黑粉菌的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原...
高利沈慧敏李超陈万权刘太国刘博
文献传递
室内培养获得小麦矮腥黑粉菌发病植株的方法
本发明“室内培养获得小麦矮腥黑粉菌发病植株的方法”,属于小麦矮腥黑粉菌防治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小麦矮腥黑粉菌萌发冬孢子;(2)制备用于接种矮腥黑粉菌的小麦种子:(3)小麦的人工接种;(4)室内培养发病植株。本发...
高利姚卓陈万权刘太国刘博
文献传递
水杨酸对感染TMV烟草叶片PAL活性的影响
用水杨酸(SA)和普通烟草花叶病毒(TMV)诱导且接种抗病烟草品种CV85和感病烟草品种G80,研究其对烟草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感病烟草品种对照接种处理的PAL活性均较对照增加;抗病烟草...
刘太国李永镐陈万权
关键词:烟草水杨酸诱导抗病性PALTMV
文献传递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26毒性小种的发现及其对我国小麦主栽品种苗期致病性分析被引量:34
2015年
本文报道了从四川省郫县采集的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鉴别寄主贵农22具有毒性的新致病类型,其重要特点为对Yr10和Yr26(=Yr24)2个重要抗条锈病主效基因具有毒性,按我国小麦条锈病鉴别体系将其划归为G22类群;同时明确了其在国际及欧洲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将其命名为82E8,毒性公式(无毒性基因/毒性基因)为1、3、4、5、11、15、17、18、25、27、28、31、32、Sd、Sk、Sp/2、6、7、8、9、10、24、26、29、30、Su;根据条中33号小种的致病特点将其命名为43E190,毒性公式为5、10、15、24、26、27、Sk、Sp/1、2、3、4、6、7、8、9、11、12、17、18、25、28、29、30、31、32、A、Su,比较了两个致病类型对我国小麦主栽的115个小麦品种的致病性,提出了合理利用Yr10和Yr26的利用策略。
刘太国章振羽刘博高利彭云良陈万权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