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福 作品数:8 被引量:12 H指数:2 供职机构: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年龄段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治疗和个体化原则 被引量:3 2011年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ldysplasiaofthehip,DDH)是小儿最常见的四肢畸形,是患儿出生时或在发育过程中髋臼陡浅或股骨头脱出髋臼之外的现象,曾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CDH).1992年北美小儿骨科学会(POSNA会议)率先提出将CDH改称DDH。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改变复杂,手术治疗需根据病理解剖、生物力学、年龄、术式的特点等,结合医师的技术及经验,采用个体化术式及适合的组合术式,进一步降低病残率,提高治愈率。现就临床表现及治疗综述如下。 于新福 杨杰山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个体化原则 年龄 小儿骨科 四肢畸形 腰骶椎框架式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器的研发和应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腰骶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器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腰椎骨折、腰椎结核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8.9~65.3岁,平均37.1岁;腰椎骨折35例,腰椎结核15例。入院后给予骨科常规检查,心、脑、肺、肝、肾功能正常,无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经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采用我科自行研制的腰骶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器,并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术前定位时间为(3.25±1.75)min,平均定位次数为1.26次,准确率为98.7%。术中定位时间为(5.46±1.54)min,定位次数为2.58次,准确率为98.8%。随访期间均定期采集患者的腰骶椎正侧位X线片和CT片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自行研制的腰骶椎框架式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器及定位方法能够简化手术操作,具有小巧精致、方便消毒、放置稳定性好、定位准确性高、定位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医护人员及患者接受X线射线暴露量低等优点,为微创脊柱外科提供了一种体外定位工具,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刘瑾 陈立启 郭虎兵 黄杰 于新福 盛俊东 谈敬忠 黄于峰关键词:定位器 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两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目的:探讨Pemberton髂骨截骨术和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6-10岁年龄段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及有无差异,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04年4月-2010年9月在兰州... 于新福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SALTER骨盆截骨术 临床疗效 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关于腰椎内固定器械移除或保留的治疗进展 2025年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0.4%~6.9%[1]。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主要处理原则为外科清创联合长期抗生素治疗,外科清创可以清除感染病灶周围的脓液、坏死组织以及附着于腰椎内固定器械表面的炎性肉芽组织,进而进行伤口持续冲洗,必要时行负压引流,降低感染部位的细菌和毒素浓度,最终有效控制感染。 黄于锋 陈立启 郭虎兵 刘瑾 盛俊东 王军文 于新福 孙金琳 王军全 王江峰关键词:内固定器 腰椎 腰骶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相关放射学数据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为腰骶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直观的影像学数据资料。[方法]测量245例成人腰骶椎X线片及CT片相关数据,包括L1~S1各椎弓根横径及纵径、椎弓根间距、上下相邻椎同侧椎弓根间距、椎弓根轴线与上关节突后缘及椎体前缘交点间距、椎弓根水平位穿刺角(transverse puncture angle,TPA)、椎弓根矢状位穿刺角(sagittal puncture angle,SPA)。[结果]椎弓根横径从L1~5呈逐渐增大趋势,纵径从L1~3逐渐减小,L4、5纵径似有渐增趋势但均〈L1~3,而S1纵径及横径均变小。椎弓根间距从L1~5呈逐渐增大,相邻椎体同侧椎弓根间距从L1~S1逐渐减小。这些数据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从L1~S1逐渐增大,SPA从L1~S1由正变负,增大趋势明显,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骶椎椎弓根大小、椎弓根间距、上下相邻椎同侧椎弓根间距、TPA、SPA呈规律变化,在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穿刺手术中利用相应数据有利于穿刺点的定位,同时遵循变化规律可以增加穿刺成功率。 郭虎兵 刘瑾 谈敬忠 黄杰 陈立启 于新福关键词:腰骶椎 经皮椎弓根螺钉 解剖数据 骨盆骨折通道螺钉导向系统的设计及其辅助置入导针的准确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骨盆骨折通道螺钉导向系统在体外骨盆模型中辅助置入导针的准确性。方法:选取60具骨盆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 n=30):实验组利用自行研制的环骨盆骨折通道螺钉导向系统及相应的模拟手术步骤,在透视引导下将2.0 mm克氏针置入骨盆模型的骶髂通道;对照组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徒手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导针。术后通过肉眼观察、骨盆入口位及出口位X线片透视测量导针在骶骨中线位置距离此处骨通道中心点的偏移距离来评估导针位置,比较两组导针的偏移距离、手术操作时间、透视次数及导针调整次数等。 结果:实验组所有骨盆模型均顺利置入导针,无一枚导针穿出模型通道外,对照组有3枚导针穿出模型通道外。X线片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骨盆模型导针的偏移距离为(2.23±0.82)mm,显著小于对照组骨盆模型[(4.46±2.28)mm];透视次数为(12.0±0.3)次,导针调整次数为(8.0±0.3)次,显著少于对照组骨盆模型[(26.0±0.4)、(24.0±0.8)次];手术操作时间为(0.52±0.25)h,显著短于对照组骨盆模型[(1.26±0.36)h],以上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直径2 mm为可接受范围,其精准率高达95.5%。 结论:与徒手置入导针相比,骨盆骨折通道螺钉导向系统能更准确置入导针,减少透视次数和导针调整次数,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魏波 郭虎兵 于新福 马波 梁栋 赵斌 颉宝平 赵天云关键词:骨盆 骨折 骨钉 老年人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个性化手术治疗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er scoliosis,DLS)的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治疗DLS患者56例,其中男23例,女33例;年龄55~75岁,平均65.3岁。术前常规行CT和MRI检查、拍摄腰椎正侧位和伸屈位X线片,根据患者下肢症状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扩大,椎间融合、椎旁或外侧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所有患者行术前、术后JOA评分,并随访腰椎骨性融合情况。结果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56例,术后平均随访6~96个月,平均24.8个月。JOA评分术前最高者10分,最低者5分;术后出院时最高者16分,最低者13分,比术前平均提高了8.67分。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率最高者85%,最低者25%。随访期间影像检查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10.5个月。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椎旁及后外侧植骨融合等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能矫正畸形,恢复脊柱稳定性,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DLS安全有效。 刘瑾 黄杰 郭虎兵 陈立启 谈敬忠 盛俊东 于新福 黄于峰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侧凸 自制腰骶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器在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腰骶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器在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的143例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有、无使用自行研制的定位器分为定位器组(69例)和徒手组(74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单钉定位时间、穿刺准确率、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定位器组单枚螺钉定位时间、穿刺准确率、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均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器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后分别获12~16个月(平均12.9个月)和12~18个月(平均13.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根、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自制的腰骶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器能明显提高穿刺置钉的准确性,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瑾 郭虎兵 谈敬忠 于新福 黄杰 陈立启关键词:腰椎 骨钉 定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