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俊东 作品数:11 被引量:3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建立大鼠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模型,探讨骨折愈合程度与X射线、骨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相互关系,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7在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研所完成。实验动物:选择雌性SPF级8个月龄SD大鼠54只。实验分组: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分为2组: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每组27只。实验干预:骨质疏松组经双背侧手术切除卵巢,对照组行伪手术。术后3个月,所有动物麻醉下,采用L5椎体手术开窗刮除术区内松质骨方法建立人工椎体骨折模型。实验评估:于术后1,2,4,6,8,12周观察两组大鼠腰椎影像学、骨组织切片组织学与受累椎体力学性能。结果:54只SD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影像学观察:术后两组X射线片示L5椎体有一骨折缺损透光区。对照组在术后6周时原透光区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差别,而骨质疏松组原透光区仍清晰可见,于8周时无明显差别。②组织学观察:两组软骨细胞在骨愈合1周时出现,形成软骨岛,但骨质疏松组软骨细胞每高倍视野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另外,软骨细胞改建成成熟骨细胞,骨小梁形成数量,胶原纤维排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③力学性能:在骨质愈合6~12周,L5椎体的最大载荷、弹性模量、最大应力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SD大鼠模型,符合动物模型标准,可用于研究新骨形成与正常骨质结构关系,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机制,并证明骨质疏松性松质骨骨折修复过程中,骨折愈合质量降低。 盛俊东 刘兴炎 白孟海 葛宝丰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纤维蛋白促进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脊柱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早、最常见的并发症。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而且易继发骨折。另外,骨形态发生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有明确的诱骨成骨活性,但其目前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机制尚不清楚,现有的研究多用人工重... 盛俊东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质疏松性 椎体骨折 骨折愈合 转化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7复合纤维蛋白对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以纤维蛋白为载体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局部应用BMP-7纤维蛋白复合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雌性SPF级8月龄SD大鼠54只,随机选取36只,经去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并随机分为A、B组,每组18只;另18只行伪手术,在背部卵巢周围切除等体积脂肪,作为对照组(C组)。术后3个月所有动物采用L5椎体手术开窗刮除术区内松质骨方法建立骨折模型,A组骨折区内放入含BMP-724μg和纤维蛋白20mg的凝胶状混合物,B组和C组于同部位放入等体积小牛血清,盖好窗口骨瓣。建立骨折模型后4、6、8周,每组处死动物3只,取L5椎体切片行HE染色;6、8、12周时每组处死动物3只,行L5椎体力学性能测试(载荷能力、弹性模量和最大应变量)。结果:骨折后4周3组骨折区均有纤维骨痂形成,但B组纤维骨痂量少于A、C组;6周时A、C组有较多骨性骨痂形成,B组仅有微量骨性骨痂;8周时A、C组均为成熟小梁骨,骨折基本愈合,B组骨性骨痂量少,仍以纤维骨痂为主,尚有部分骨缺损存在;各时间点A组与C组相似。骨折后6、8、12周A、C组L5椎体的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及8、12周时的最大应变量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0.01),B组6周时的最大应变量与A、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A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应用以纤维蛋白为载体的BMP-7能明显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愈合,纤维蛋白可作为BMP-7的载体。 盛俊东 顾九君 刘兴炎 杜军旺 刘瑾 刘新成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 骨质疏松 骨折 缺氧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基因表达 被引量:7 2012年 背景:研究表明,低氧会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密度减低,使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生长和发育主要的功能细胞。目的: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新生Wistar大鼠颅盖骨,使用胰酶-胶原酶序贯消化法获取成骨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及鉴定。在缺氧培养下应用MTT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率,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测定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成骨细胞内骨钙素及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缺氧具有抑制成骨细胞增殖,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下调大鼠成骨细胞中Ⅰ型胶原α1、骨钙素基因表达的作用,随缺氧时间的增加作用更加明显。提示缺氧可通过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下调Ⅰ型胶原α1、骨钙素基因表达而降低成骨能力,从而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顾九君 盛俊东 梁伟东关键词:缺氧 成骨细胞 增殖 分化 基因表达 腰骶椎框架式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器的研发和应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腰骶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器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腰椎骨折、腰椎结核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8.9~65.3岁,平均37.1岁;腰椎骨折35例,腰椎结核15例。入院后给予骨科常规检查,心、脑、肺、肝、肾功能正常,无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经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采用我科自行研制的腰骶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器,并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术前定位时间为(3.25±1.75)min,平均定位次数为1.26次,准确率为98.7%。术中定位时间为(5.46±1.54)min,定位次数为2.58次,准确率为98.8%。随访期间均定期采集患者的腰骶椎正侧位X线片和CT片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自行研制的腰骶椎框架式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器及定位方法能够简化手术操作,具有小巧精致、方便消毒、放置稳定性好、定位准确性高、定位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医护人员及患者接受X线射线暴露量低等优点,为微创脊柱外科提供了一种体外定位工具,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刘瑾 陈立启 郭虎兵 黄杰 于新福 盛俊东 谈敬忠 黄于峰关键词:定位器 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关于腰椎内固定器械移除或保留的治疗进展 2025年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0.4%~6.9%[1]。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主要处理原则为外科清创联合长期抗生素治疗,外科清创可以清除感染病灶周围的脓液、坏死组织以及附着于腰椎内固定器械表面的炎性肉芽组织,进而进行伤口持续冲洗,必要时行负压引流,降低感染部位的细菌和毒素浓度,最终有效控制感染。 黄于锋 陈立启 郭虎兵 刘瑾 盛俊东 王军文 于新福 孙金琳 王军全 王江峰关键词:内固定器 腰椎 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动态表达,探讨牛骨形态发生蛋白促进SD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7在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研所完成。①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制备:青海小牦牛大腿骨,-4℃条件下,粉碎,按Urist改良方法提取。②选择雌性SPF级8个月龄SD大鼠96只,去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③术后3个月行L5椎体开窗建立人工骨折模型,实验组置牛骨形态发生蛋白10mg+纤维蛋白复合体;对照组注入等量无血清培养液。④于手术后3,7,10,14,21,28,56,84d每组麻醉状态处死6只,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的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动态表达,阳性信号为胞浆内棕色颗粒。结果:96只SD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术后7d纤维骨痂形成,21d新生骨组织与旧骨组织出现融合,56~84d软骨性骨痂已逐渐被骨性骨痂取代,骨折部位髓腔再通,出现成熟板层骨,骨折基本愈合。对照组术后7d未见典型纤维性骨痂;21d新生骨组织大都游离与孤立存在,术后28d骨小梁仅有少部分连结成网状,56~84d部分骨缺损存在,不见成熟板层骨,大部分髓腔不通,骨折愈合延迟。②骨折不同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实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7d左右可见有阳性表达的细胞,14d有分泌高峰,对应循环数(CT值)最小,两组比值最大。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分泌高峰。③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对照组在造模后1,2,4,6,8周时,椎体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可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部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动� 盛俊东 刘兴炎 白孟海 葛宝丰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骨质疏松 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纤维蛋白促进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 探讨以纤维蛋白为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载体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 选择雌性SPF级8月龄SD大鼠81只,随机选取54只经去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27只行伪手术.3月后以腰5椎体手术开窗刮除术区内松质骨的方法建立骨折模型,去除卵巢建立的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bBMP治疗组,B组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空白组.每组各27只,C组为伪手术组.于术后1,2,4,6,8,12周观察影像学、组织学与力学性能.结果 (1)影像学观察:术后两组X线片示腰5椎体有一骨折缺损透光区.A,C组在术后6周时透光区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差别,而B组仍清晰可见,于8周时无明显差别.(2)组织学观察:三组软骨细胞在骨质愈合1周时出现,形成软骨岛,但B组软骨细胞每高倍镜下数量明显少于A,C组,另外,软骨细胞改建成成熟骨细胞,骨小梁形成数量,胶原纤维排列较A,C组有明显差异.(3)力学性能测定:在骨质愈合6~12周,腰5椎体的最大载荷、弹性模量、最大应力明显高于同期B组,差异显著(P<0.05),而A,C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BMP复合纤维蛋白明显促进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证明在骨质疏松性松质骨骨折修复过程中bBMP以纤维蛋白为载体作用显著,骨折愈合质量明显增高. 刘兴炎 盛俊东 白孟海 顾九君 陈克明 葛宝丰关键词:牛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松质骨螺钉与锁定加压钢板结合MIPPO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 2017年 目的探讨松质骨螺钉与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骨桥接术(MIPPO)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松质骨螺钉与锁定加压钢板结合MIPPO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评价方法:(1)HSS评分标准[1],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价标准[2]。结果 39例均获随访,参照HSS评分标准,优31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2.3%;参照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价标准,优37例,良2例,可0例,优良率100.0%。结论松质骨螺钉与锁定加压钢板结合MIPPO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 盛俊东关键词:MIPPO 胫骨平台塌陷骨折 缺氧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丫啶橙检测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缺氧抑制了成骨细胞的增殖,且提高了成骨细胞的凋亡率,上述改变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结论缺氧具有抑制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 顾九君 刘兴炎 盛俊东 白孟海 葛宝丰关键词:缺氧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