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明远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脓毒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脓毒血症
  • 2篇脓毒症
  • 1篇端脑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患者
  • 1篇血府
  • 1篇血府逐瘀
  • 1篇血府逐瘀汤
  • 1篇血府逐瘀汤加...
  • 1篇血乳
  • 1篇血乳酸
  • 1篇血瘀
  • 1篇血瘀证
  • 1篇严重脓毒血症
  • 1篇严重脓毒症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机构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6篇马明远
  • 4篇戚振红
  • 3篇张云海
  • 2篇苏懿
  • 2篇邓梦华
  • 2篇马天威
  • 1篇唐丽群
  • 1篇于娜
  • 1篇徐杰
  • 1篇陈家鑫
  • 1篇杨延斌
  • 1篇张斌
  • 1篇潘永
  • 1篇苏懿

传媒

  • 1篇河北中医
  • 1篇新中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华重症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三七化瘀口服液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和乳酸值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三七化瘀口服液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和乳酸值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脓毒血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三七化瘀口服液治疗,7 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血乳酸浓度、中医症候群积分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乳酸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群积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化瘀口服液能改善低脓毒血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并降低其血清乳酸值,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戚振红陈家鑫马明远马天威张云海苏懿
关键词:脓毒血症血流动力学血乳酸
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西医治疗重症肺挫伤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重症肺挫伤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重症肺挫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1、3、7 d后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及血瘀证量表评分变化情况,肺静态顺应性(Clst)及氧合指数(OI)变化,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Angle值、最大振幅(MA)值、综合凝血指数(CI)值及血凝块强度(G)值变化,比较2组机械通气时间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组仅治疗7 d后血瘀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7 d后(P<0.05),其余2组SOFA评分及血瘀证评分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仅治疗7 d后Clst及OI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7 d后(P<0.05),2组治疗1、3 d后Clst及OI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仅治疗3、7 d后TEG指标MA值大于对照组治疗3、7 d后(P<0.05),其余TEG各指标2组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联合西医重症肺挫伤血瘀证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瘀症状,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凝血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
苏懿潘文凤郭丽华胡惠娟马明远
关键词:血瘀中药疗法血府逐瘀汤
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死亡因素分析及AT-Ⅲ联合NT-proBNP、SOFA评分对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分析抗凝血酶原-Ⅲ(AT-Ⅲ)、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4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15例及死亡组33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T-Ⅲ、NT-proBNP及SOFA评分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48例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急性虚证64例(43.24%)、毒热证35例(23.65%)、血瘀证31例(20.95%)、腑气不通证18例(12.16%)。死亡组患者中急性虚证比例高于存活组(P<0.05)。急性虚证、AT-Ⅲ降低、NT-proBNP升高、SOFA评分、男性均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AT-Ⅲ、NTproBNP、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6、0.715、0.724。当三者联合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提高到0.8,敏感度高达90.9%。结论: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依次是急性虚证、毒热证、血瘀证和腑气不通证,急性虚证、AT-Ⅲ降低、NT-proBNP升高、SOFA评分、男性均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AT-Ⅲ联合NT-proBNP及SOFA评分可有效提升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早期预测准确性。
叶森青苏懿张云海马明远张斌
关键词:脓毒症中医证型N-末端脑钠肽前体预后
利用PICCO技术评价三七化瘀口服液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三七化瘀口服液对于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各项PICCO监测指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严重脓毒血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均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严重脓毒血症集束化治疗方案,治疗组在集束化治疗的方案上给予三七化瘀口服液(20 ml tid),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I、SVRI、ITBVI、GEDVI等指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I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SVRI、血乳酸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ITBVI、GEDVI值在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化瘀口服液可增加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CI,降低SVRI、改善微循环状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戚振红马明远邓梦华张兴胜马天威于娜
关键词:PICCO严重脓毒症微循环CI
“扩容临界点”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意义——附一例报告
2018年
为探讨在缺乏有创性监测手段的情况下,通过记录、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各项基础生命体征数据的动态变化,是否可预判患者的"扩容临界点",指导临床液体复苏方案,笔者对临床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合血流动力学、组织氧合、脏器功能、影像学结果等指标来判断"扩容临界点"。结果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状态与生命体征数据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通过分析生命体征数据结合血流动力学、组织氧合指标来判断"扩容临界点"。可见"扩容临界点"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也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
戚振红马明远邓梦华江浩波唐丽群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血流动力学
探讨CRRT在重型颅脑外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在重型颅脑外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日至2011年4月20日入院的87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分别采用CRRT治疗或药物降温方法在降温效果、改善GCS评分及预后的比较结果。结果:CRRT组平均体温达标时间为(110.3±27.3)min,对照组为(165.7±58.8)min,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CRRT组及对照组在24h内体温复燃率分别为71.0%、78.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RRT组与对照组两组的28d死亡率分别为38.7%、51.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GCS评分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RRT在中枢性高热患者中降温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利用CRRT技术来降低过高体温以达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的临床效果欠佳。
戚振红陈家鑫杨延斌马明远潘永徐杰张云海
关键词: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