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知识、社会和人三因素的平衡与整合——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改革方向的启示 被引量:5 2004年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重审学科,构建多元智能的课程观,它对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如何实现知识、社会和人三因素的平衡与整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陈爱苾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课程改革 加德纳 思维方式 中小学教育 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7 2000年 重知识传授 ,轻智力培养 ;重知识的获得或表达 ,轻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尤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是我国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课堂教学中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借助“梅克问题类型体系” ,处理好获取知识和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关系 。 陈爱苾关键词:课堂教学 问题解决能力 自然而然走进新课程的有效策略——倡导“问题解决”教学的意义 被引量:1 2004年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新机遇的时代。这个时代归根到底属于我们今天和未来的中小学生,他们是21世纪真正的主人。有一天他们将发现所面对的是长辈们未曾遇到过的挑战,自己要解决的是没有现成灵丹妙药的问题,他们必须成为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教学的一个不可推卸的使命就是培养21世纪的问题解决者。我们不能指望只有“接受学习”经历的在校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就会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问题解决”教学,是培养未来问题解决者的重要策略。 陈爱苾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教师期望应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被引量:1 1999年 教师期望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对每个学生寄予高期望,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现这个要求的根本条件,教师期望心理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是直接影响这个要求实现的重要因素。 陈爱苾 高明书关键词:教师期望 教育观念 爱到深处 冰心自融 2012年 11岁,本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年龄,但我的学生小雨却是那么与众不同。她总是眼神空洞,一脸漠然。课上,每当老师叫到她的名字,她都会异常紧张,有时叫了三四遍,她才极不情愿慢腾腾地站起来,而且似乎只是站起来,根本没打算回答问题。 郑建忠 陈爱苾关键词:老师 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分类与比较——兼提高其规范水平与成果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 2004年 在广泛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并鼓励教育实践者积极投入教育研究的形势下,我们的方针应当是:大力提倡教师等教育实践工作者开展行动的教育研究。与此同时,倡导部分骨干教师开展正式的教育研究,以此逐步限制非正式的教育研究。这样才能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教育科研整体水平,使教育研究真正在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陈爱苾关键词:教师 教育研究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教师专业化 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境界 被引量:1 2008年 师德是有层次的,在新时期必须构建具有尊严感、成就感、幸福感的师德,让师德回归教师的职业生活实践,使之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基础。师德的永恒主题是"爱生奉献",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构建起以人为本的师德。 陈爱苾关键词:师德 幸福感 爱生 奉献 教师持续成长的保证——评介美国“职业教师的终身发展”模式 被引量:3 2000年 提高教师质量是各国教育界共同的也是永恒的话题。我国教师聘任制的实施,使大中城市部分教师落聘势在必行。这个举措对于中国教师队伍质量的改善无疑是个契机。但是,能否保证教师队伍稳定、任职教师人人保持优秀和可持续成长?美国Kappa Delta Pi 国际荣誉教育学会1997年推出的"职业教师终身发展"(The Life Cycle of the CareerTeacher)模式或许对我们会有所启发。这个模式旨在保证美国教师在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保持"优秀"水平,它不仅是作为留住教师,控制教师流失局面的短期行为,更是一项以保持每位教师高专业水平来保证教育高质量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举措。本文先就这个模式所涉及的内容分三方面作一简介。 陈爱苾关键词:教师 职业教师 “多元智能”与“问题连续体”的整合 被引量:5 2004年 我国的课程改革正在由点到面逐步铺开,人们在接受新课程、改变旧观念的同时,或多或少心揣一份忧虑:新课程会不会把教学引向另一个极端?如何在实施新课程中实现教学的“平衡”,这是保证教学改革不走弯路、减少挫折、平稳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陈爱苾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学理念 教学质量 多元智能理论 个性化教学 我国青少年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策略 被引量:3 2010年 加强对青少年国际理解的教育是全球化和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教育目标方面将国际理解素养融入我国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从教育内容方面开发国际理解教育的显性与隐性课程,从教育过程方面改革拓宽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渠道。 陈爱苾关键词:青少年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