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晨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乳腺
  • 2篇疗效
  • 2篇超声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分布
  • 1篇腋窝
  • 1篇腋窝淋巴结
  • 1篇腋窝淋巴结转...
  • 1篇远期
  • 1篇针刺
  • 1篇症状指数
  • 1篇乳腺癌
  • 1篇生活质量
  • 1篇随机对照试验
  • 1篇外科
  • 1篇微创
  • 1篇微创外科
  • 1篇胃排空
  • 1篇胃排空率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陈晨
  • 2篇姜丽芳
  • 2篇王蔚蔚
  • 1篇仲远明
  • 1篇徐静
  • 1篇朱丹
  • 1篇顾一煌
  • 1篇李海歌
  • 1篇张琼
  • 1篇吴洁
  • 1篇张彬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的Encor系统在乳腺微创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的Encor系统在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单发或多发乳腺肿块的育龄妇女进行超声引导下Encor系统微创旋切术。结果所有肿块均完全成功切除。术后发生血肿2例,穿刺引流后逐渐吸收;不典型增生及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区段及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均愈合良好,未发现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Encor系统微创旋切术切除0.3~3.5 cm的乳腺肿块具有安全、美观、精确、高效、创伤小等特点,应大力推广。
陈晨王蔚蔚
关键词:乳腺超声引导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诊断提供依据,使患者尽早采取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8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根据是否发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未转移组(81例)和转移组(101例)。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结果及诊断价值;比较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血流分布、血流信号分级情况及超声声像特征。结果182例乳腺癌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101例,未转移81例;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102例,未转移80例,其中93例为真实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的特异度为88.89%(72/81),灵敏度为92.08%(93/101),准确度为90.66%(165/182)。转移组腋窝淋巴结血流分布为周边型、血流信号分级3级、淋巴结长短径之比>2、淋巴结皮质向心性增厚、淋巴结内钙化灶、淋巴结边界模糊不清、回声不均匀、毛刺征的患者占比及腋窝淋巴结处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腋窝淋巴结血流分布门型、血流信号分级0~1级、2级的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未转移组(均P<0.05);两组腋窝淋巴结血流分布分散型、混合型的患者占比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且腋窝转移性淋巴结血流丰富,多数表现为周边型,恶性特征明显。
徐静陈晨吕康泰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分布
针刺治疗胰腺癌冷冻消融术后胃排空延迟的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调理胃肠法针刺治疗胰腺癌冷冻消融术(intraoperative cryoablation therapy,IOCT)后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胰腺癌IOCT后DGE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及调理胃肠组,每组31例。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后,药物对照组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肉注射,常规针刺组予常规针刺,调理胃肠组在常规针刺组基础上针刺大肠俞和小肠俞。观察3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gastric emptying rate,GER)、修订版胃瘫主要症状指数(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 index-revised,GCSI-R)评分以及3 min内肠鸣音次数,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GER和肠鸣音次数较治疗前增加(P<0.05),GCSI-R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常规针刺组、调理胃肠组均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调理胃肠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药物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1.6%(16/31),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7.1%(27/31),调理胃肠组的总有效率为93.5%(29/31),调理胃肠组及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均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调理胃肠法针刺治疗胰腺癌IOCT后DGE疗效较好。
姜丽芳张彬顾玉青陈晨姜丽红顾一煌
关键词:胃轻瘫冷冻消融术胃排空率
针刺会阴治疗严重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比较针刺会阴与口服西药治疗严重慢性功能性便秘(CSF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CSFC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脱落5例)与西药组(32例,脱落4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针刺组予直刺会阴20~30 mm,前4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4周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8周。西药组于每日早饭前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2 mg,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8周周平均自主排便(SBM)次数,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便秘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便秘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及治疗前后PAC-QOL评分差值≥1分者占比],并于治疗后及随访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8周周平均SBM次数增加(P<0.05);针刺组治疗第1周周平均SBM次数少于西药组(P<0.05),治疗第4~8周周平均SBM次数多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随访时便秘症状评分及治疗后PAC-QO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刺组低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治疗前后PAC-QOL评分差值≥1分者占比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总有效率分别为81.5%(22/27)和78.3%(18/23),均优于西药组的42.9%(12/28)和43.5%(10/23,P<0.05)。结论:针刺会阴可有效增加CSFC患者自主排便次数,减轻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后及随访时疗效均优于口服西药。
姜丽芳吴洁符强姜丽红陈晨朱丹仲远明
关键词:针刺会阴生活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超声引导下RFA对肝癌的长期疗效及远期免疫功能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RFA对肝癌的长期疗效及远期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3例肝癌患者,随机分RFA组及TACE组。对比两组术前1 d、术后2周、术后4周的CD3^+、CD4^+、CD8^+、CD4^+/CD8^+值;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疗效。结果 TACE组术前1 d、术后2周、术后4周的CD3^+、CD4^+、CD8^+、CD4^+/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FA组术前1 d、术后2周、术后4周的CD3^+、CD4^+、CD8^+、CD4^+/CD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4周,RFA组的CD3^+、CD4^+、CD8^+、CD4^+/CD8^+明显高于TACE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年、2年RFA组疗效均优于TACE组(P<0.05。结论相较于TACE疗法,超声引导下RFA治疗可显著改善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肝癌患者的长期疗效。
陈晨张琼王蔚蔚李海歌
关键词:RFATACE肝癌长期疗效免疫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