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洁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残余胆囊管囊性扩张误诊为十二指肠囊肿一例
- 2018年
- 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两个月”入院。两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一周前在外院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大小约1.5cm×1.5cm,表面光滑,似黏膜下病变,活检钳触之质地较软(图1).末予活检。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7年前有胆囊切除史。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60次/min,血压120/75mmHg(1mmHg=0.133kPa),皮肤巩膜无黄染,
- 吴洁李全朋缪林
- 关键词:囊性扩张胆囊管上腹部隐痛囊肿误诊入院体检
- 经ERCP或PTCD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32例体会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行胆管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临床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MOJ患者的临床资料,先经ERCP途径放置胆管支架,不成功则应用PTCD放置胆管支架。结果所有患者胆管支架均置入成功,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减低(P均<0.05);并发症:发生胆管炎3例、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全组无一例出现胆漏、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经ERCP或PTCD放置胆道支架可有效治疗MOJ患者的胆管梗阻,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作为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首选姑息治疗方法。
- 吴洁王翔
-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胆管支架
- 胆汁酸协同HMGB1介导的炎症反应对胆管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研究
-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人胆管癌胆汁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探讨胆汁酸协同HMGB1对胆管癌细胞(HuCC-T1)炎症反应和增殖的影响. 方法:ELISA法检测胆管癌及胆管结石病人胆汁中HMGB1的含...
- 聂俊杰缪林季国忠葛贤秀李全朋王飞许伯明吴洁张秀华尤强
- 关键词:胆管癌癌细胞生长胆汁酸高迁移率族蛋白1
- 针刺会阴治疗严重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比较针刺会阴与口服西药治疗严重慢性功能性便秘(CSF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CSFC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脱落5例)与西药组(32例,脱落4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针刺组予直刺会阴20~30 mm,前4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4周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8周。西药组于每日早饭前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2 mg,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8周周平均自主排便(SBM)次数,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便秘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便秘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及治疗前后PAC-QOL评分差值≥1分者占比],并于治疗后及随访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8周周平均SBM次数增加(P<0.05);针刺组治疗第1周周平均SBM次数少于西药组(P<0.05),治疗第4~8周周平均SBM次数多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随访时便秘症状评分及治疗后PAC-QO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刺组低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治疗前后PAC-QOL评分差值≥1分者占比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总有效率分别为81.5%(22/27)和78.3%(18/23),均优于西药组的42.9%(12/28)和43.5%(10/23,P<0.05)。结论:针刺会阴可有效增加CSFC患者自主排便次数,减轻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后及随访时疗效均优于口服西药。
- 姜丽芳吴洁符强姜丽红陈晨朱丹仲远明
- 关键词:针刺会阴生活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 荷包缝合技术治疗内镜相关消化道穿孔
- 目的:探讨荷包缝合技术治疗内镜相关消化道穿孔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5年5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行荷包缝合术修补内镜相关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
- 缪林李全朋季国忠张秀华刘政黄晓丹吴洁王飞谢睿许伯明葛贤秀聂俊杰蒋国斌
- 关键词:消化道穿孔消化内镜临床疗效
- 基于周围神经侵犯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Ⅰ~Ⅲ期早发性结直肠癌预后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评估周围神经侵犯(PNI)对Ⅰ~Ⅲ期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构建基于PNI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分析了2010年至2015年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登记的50岁及以下5920例EO-CRC患者数据。通过7∶3比例分为训练组(n=4164)和验证组(n=1756),运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预后分析。基于多变量模型显著变量构建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其预测能力。结果相较于PNI阴性患者,PNI阳性患者更年轻、病变位于左侧结肠、分化程度更低、TNM分期更高、接受化学治疗、CEA水平偏高(P<0.05)。Kaplan-Meier曲线提示PNI阳性组较PNI阴性组有更差的预后。COX单变量分析提示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T分期、N分期、是否接受放射治疗、是否接受化学治疗、CEA水平、肿瘤最大直径以及PNI状态为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变量(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PNI是Ⅰ~Ⅲ期EO-CRC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HR=1.73,95%CI:1.44~2.08,P<0.01)。基于PNI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3年与5年生存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超过0.7。结论PNI可作为Ⅰ~Ⅲ期EO-CRC患者的独立预后标志,基于PNI的列线图模型可作为一个有效的预测预后工具。
- 朱俊韬刘雷姚家楠吴洁彭安易季国忠
- 关键词:列线图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