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庆槐

作品数:17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单位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关节
  • 8篇骨折
  • 6篇置换术
  • 6篇疗效
  • 6篇股骨
  • 6篇关节置换
  • 5篇膝关节
  • 4篇髋关节
  • 4篇髋关节置换
  • 4篇髋关节置换术
  • 4篇颈骨
  • 4篇颈骨折
  • 4篇股骨颈
  • 4篇股骨颈骨折
  • 3篇疗效分析
  • 3篇近端
  • 3篇假体
  • 3篇关节炎
  • 2篇韧带
  • 2篇手术

机构

  • 17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17篇陈庆槐
  • 9篇谢荏棠
  • 8篇周雪明
  • 7篇刘先银
  • 6篇陈志坚
  • 5篇刘世桢
  • 4篇罗宇文
  • 4篇成剑文
  • 3篇陈沛芬
  • 2篇刘彬
  • 1篇吴秀娟
  • 1篇李建杭
  • 1篇陈凯
  • 1篇曾昕明
  • 1篇王庆祥
  • 1篇马庆峰
  • 1篇汤献忠
  • 1篇王丹
  • 1篇吴容
  • 1篇郭建恩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医药
  • 4篇广东医科大学...
  • 2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髋柄固定方式对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半髋置换股骨柄在股骨近端髓腔不同形态固定方式对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分别连续收治的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纳入标准:GardenⅢ、Ⅳ型、骨折前尚能独立行走;排除标准:股骨颈病理性骨折、同侧髋骨关节炎、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分为骨水泥组和生物组。骨水泥组行骨水泥股骨柄双动头置换术,生物组行生物双动头置换术,对比骨水泥组与生物组术中并发症,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情况,股骨近端髓腔Noble分型,股骨假体的初始位置,假体松动情况及其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0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5±3)个月。骨水泥组术中出现明显骨水泥反应2例,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有2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分型VB2型和VC型)。生物组术中出现股骨距骨折6例(Vancouver分型VAL型),术后假体周围骨折2例(Vancouver分型均为B2型),术后3个月内出现髋关节后脱位1例。术后3个月内死亡2例,均为肾功能衰竭患者。股骨柄的位置安放在内或外翻位>3°为异常时,100例中仅生物组1例烟囱型髓腔出现内翻位置达4°,异常率仅为1%。骨水泥型股骨柄容易出现外翻位放置,生物型股骨柄容易出现内翻位放置。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骨水泥组和生物组优良率分别为89%和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05)。结论生物无领矩形股骨柄(LCU股骨柄)与有领骨水泥股骨柄(Classic股骨柄)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股骨近端不同类型的髓腔中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周雪明刘彬陈庆槐吴润柏陈志坚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水泥股骨假体
推移皮瓣加药捻式半管引流治疗肛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推移皮瓣加药捻式半管引流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推移皮瓣加药捻式半管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切高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肛门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减少术后疼痛及肛门功能保护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移皮瓣加药捻式半管引流治疗肛瘘,痛苦小,并可保护肛门功能,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马庆峰王丹陈庆槐汤献忠李晓兰陈凯罗浩泉
关键词:肛瘘手术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评价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患者8例(8膝),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结果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增加,但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HSS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早期疗效。
罗宇文刘世桢周雪明刘先银陈庆槐谢荏棠成剑文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
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联合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一期重建前交叉韧带与二期重建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分析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联合一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与二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 8例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联合一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4例二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随访6~24个月,平均12.3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检测评价疗效。结果两组间患者满意度、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均无明显差异。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二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治疗过程较联合一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延长得多。结论重建固定股骨髁骨折联合一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与二期膝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相近,但一期重建较二期重建具备更明显优势。
曾淳郭建恩王庆祥谢荏棠陈庆槐陈志坚
关键词:股骨髁骨折前交叉韧带同种异体移植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及替代型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及替代型(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疗效。方法 PR)因晚期膝关节病变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9例(72膝),其中38例(40膝)使用CR假体治疗,31例(32膝)使用PS假体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HSS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结论 >0.05)两种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均获得良好疗效。
罗宇文刘世桢周雪明刘先银陈庆槐谢荏棠成剑文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后交叉韧带
Gemini MKⅡ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评价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Gemini MKⅡ旋转平台假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患者(106膝)行TKA,均采用Gemini MKⅡ旋转平台假体进行置换,使用骨水泥固定,不置换髌骨。记录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的膝关节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末次随访时,HSS 评分由术前的22-54(36.42±5.64)分提高至81-93(83.60±7.34)分,P〈0.05;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54°-85°(64.2°±5.1°)提高至102°-120°(106.9°±5.1°), P〈0.05。 X线检查未发现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Gemini MKⅡ旋转平台假体用于TKA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刘世桢吴容成剑文谢荏棠罗宇文陈庆槐周雪明刘先银
关键词:GEMINI全膝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高龄股骨颈骨折应用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7月1收治的5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5例观察组和25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治疗。根据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应用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创伤少、切口小、恢复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
陈庆槐
关键词: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外侧壁骨折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过程中重建与未重建外侧壁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外侧壁骨折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重建与未重建外侧壁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外侧壁骨折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无重建外侧壁分为对照组(未重建外侧壁)与实验组(重建外侧壁),每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情况,术后骨折不愈合与髋内翻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用时(64.28±10.54)min与对照组的(63.34±11.3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64.95±44.36)ml少于对照组的(234.12±62.48)ml,卧床时间(10.69±4.62)d、完全负重时间(76.35±7.13)d、骨折愈合时间(116.33±10.46)d均短于对照组的(22.68±5.11)d、(89.53±11.34)d、(130.14±11.28)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骨折不愈合发生率6.67%(1/15)与髋内翻发生率0(0/15)均低于对照组的40.00%(6/15)、26.67%(4/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手术前升高,且实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86.11±7.48)分高于对照组的(78.94±6.6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侧壁骨折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相比于未重建外侧壁,重建外侧壁后可使骨折断端更加稳定,手术用时无明显增加,但可缩短卧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出现髋内翻与骨折不愈合几率,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陈庆槐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髋臼外展角顶区与髋臼横韧带引导髋臼杯植入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髋臼外展角顶区与髋臼横韧带引导髋臼杯植入的效果。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5例,以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确定髋臼杯的前倾角,髋臼杯的外展角是以髋臼外展角顶区和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确定髋臼杯的外展角完成髋臼杯植入。术后测量髋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观察关节脱位及其它并发症,其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Harris 35例均获随访12~23个月,平均(13.0±3.2)个月。术后髋臼杯外展角为(40.11±5.02)°,前倾角为(29.51±7.94)°。1例术后第1天出现髋关节脱位。无深部感染、术后假体周围骨折、髋臼和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等情况出现。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4.3%。结论髋臼外展角顶区与髋臼横韧带可作为髋臼杯植入的可靠参照标志。
刘彬周雪明谢荏棠吴润柏陈志坚陈庆槐
关键词:全髋置换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
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7月~2009年8月,采用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6例。其中挤压伤6例,热压伤5例,机器绞轧脱套伤2例,电伤击伤1例,爆炸伤1例,蛇咬伤1例。均合并骨,肌腱外露,合并骨折7例,合并关节开放感染6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4例,5例伴屈、伸肘功能障碍。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6cm×13cm~15cm×32cm;切取背阔肌皮瓣7cm×14cm~16cm×35cm,供区均以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16例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满意。术后获随访2~31个月,其中5例皮瓣外形臃肿,二期行皮瓣修薄整形术;重建感觉的5例患者3例恢复保护性感觉。3例以背阔肌作动力重建屈、伸肘关节功能部分恢复。3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其中2例经换药后治愈,l例二期植皮修复,余供区植皮均成活。结论背阔肌皮瓣血运丰富,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且切取面积大,并同时以背阔肌可作动力重建屈、伸肘关节功能。是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感染创面的较为理想皮瓣之一。
曾昕明赵军王鹏程吴秀娟陈庆槐李建杭李建球
关键词:背阔肌皮瓣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