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NA修复基因ERCC1多态性与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多态性与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7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ERCC1基因多态性分布,分析ERCC1 118多态性与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一线含铂方案化疗疗效及总体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总体有效率25%,中位总体生存期为17个月。ERCC1 118多态性与短期疗效无相关性(P>0.05)。与携带ERCC1 118C/C野生纯合基因型患者相比,携带ERCC1118T突变等位基因的患者生存期更长(19个月vs.16个月)(P<0.05)。结论 ERCC1 118T突变等位基因可能与晚期肺腺癌接受含铂方案化疗后的生存时间延长有关。
- 张增利朱晓良陈婷余勇杜紫燕周童邢玉斐施敏骅
- 关键词:DNA修复基因肺腺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 PD-1抗体一线治疗晚期老年肺鳞癌患者1例报道
- 目的:评价PD-1抗体在晚期肺鳞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1例老年肺鳞癌患者一线应用PD-1抗体治疗的短期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男,80岁,因"咳嗽伴痰中带血两月"入院,既往有长期吸烟史,患者2月前出现嗽...
- 邢玉斐施敏骅周童陈婷
- 关键词:肺鳞癌免疫治疗
- DNA修复基因XRCC3多态性与晚期肺腺癌患者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3多态性与晚期肺腺癌患者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探针结合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7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XRCC3基因多态性分布,分析XRCC3 241多态性与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一线含铂方案化疗疗效及总体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 7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总体有效率25.7%,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XRCC3241多态性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与携带XRCC3 241野生纯合基因型(Thr/Thr)患者相比,携带XRCC3 241Met突变等位基因的患者生存期延长(P<0.05)。结论 XRCC3 241Met等位基因可能与晚期肺腺癌接受含铂方案化疗后的生存时间延长有关。
- 张增利陈婷朱晓良余勇杜紫燕周童邢宇斐施敏骅
- 关键词:DNA修复基因XRCC3基因肺腺癌
- 精简微型营养评价量表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效能评价被引量:22
- 2020年
- 目的评价精简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NA-SF)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的效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进行随访的202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上一年的急性加重史分为急性加重高风险组及急性加重低风险组,评估各患者的MNA-SF评分并进行分析。将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风险高低作为因变量,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预测老年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202例慢阻肺患者分为急性加重高风险组131例(64.9%)和急性加重低风险组71例(35.1%)。急性加重高风险组MNA-SF评分显著低于低风险组[(9.4±2.1)比(11.6±1.9)分](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NA-SF评分[OR=0.556(95%CI:0.445~0.695),P<0.05]是老年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获得预测模型为Logit(P)=4.413-0.586×MNA-SF评分。该模型对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判断的准确率为77.4%,灵敏度为79.7%,特异度为72.1%。结论MNA-SF能够较好地预测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风险。
- 高士媛施敏骅陈锐吴兴贵邢玉斐陈婷连一新
- 关键词:营养评价
- 培美曲塞治疗中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3年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较为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NSCLC包括的病理类型较多,如腺癌、鳞癌、大细胞癌,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在已确诊的NSCLC患者中,大约70%的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Ⅲ、Ⅳ期,即临床划分的晚期。处于晚期的NSCLC患者,对传统的化疗方式治疗的敏感度降低,如果仅采取增加药物剂量的方式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往往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患者承受的痛苦也会增加,所以晚期NSCLC的临床治疗除了化疗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外,
- 陈婷连一新徐跃华
- 关键词:顺铂培美曲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 VEGF、HIF-1在急性肺栓塞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急性大鼠肺栓塞(APE)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变化。方法采用体外制备血栓经颈静脉注入法建立APE模型,分别在造模成功后1、6、12、24 h取出大鼠肺组织,并提取大鼠肺组织的总蛋白,应用免疫组化学法测定VEGF、HIF-1表达水平,并以同批正常大鼠为对照组观察比较模型组VEGF、HIF-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APE模型制造完成,VEGF、HIF-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74,t2=5.137,均P<0.05),表达强度与时间呈正相关,在模型制作12 h时升高最为显著,并且HIF-1α和VEGF在各个时间点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r=0.800,P<0.05)。结论大鼠APE模型肺组织中HIF-1其表达显著增高,同时其下游基因VEGF也呈增高变现,因此两者均可作为治疗靶点,而HIF-1表达可能起到启动作用。
- 陈婷朱晓良杜紫燕
- 关键词:肺栓塞缺氧诱导因子
-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09年
- 报道2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并复习相关文献,从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病死率高,容易误诊;早期诊断和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并早期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引流有助于改善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预后。
- 陈婷施敏骅
- 关键词:纵隔炎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