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萍萍
- 作品数:31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海淀区科技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期妊娠完全性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一例
- 2011年
- 患者女,32岁。孕1产0,孕14周6d,因产前检查发现宫内异常回声16d,于2009年7月30日收入院。患者婚后5年一直未孕,1年前于本院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前曾口服克罗米芬促排卯,服药后1个月查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早孕反应较严重。此次妊娠期间曾3次阴道少量出血,口服黄体酮保胎治疗后Ⅲ血停止。孕12周:血13-HCG为409041U/L;B超提示为中孕、单胎、活胎(孕12周6d),胎盘前置状态,胎盘上缘异常回声待查。
- 钟萍萍顾依群
- 关键词:完全性葡萄胎正常胎儿中期妊娠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前置状态少量出血
- 女性生殖系统平滑肌肉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约占所有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1%,由于该疾病相对少见,目前对其认识有限。LMS早期诊断困难,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本研究探讨女性生殖系统L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9至2023年确诊的13例LMS,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年龄40~77岁,发生于子宫的10例,输卵管系膜1例,盆腔l例,阴道1例。大体观:肿瘤最大径为4~18 cm,1例为破碎肿瘤组织,其余肿物均呈巨大结节状,切面灰白或灰黄,实性,细腻,质软-中,部分病例呈典型的鱼肉样外观。镜下观:3例为上皮样LMS,10例为经典型(梭形细胞)LMS,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密集,核分裂象活跃。免疫表型: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结蛋白(Desmin)、高分子量钙调素结合蛋白(h-caldesmon)均呈弥漫阳性,CD34、CD117、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均为阴性,细胞增殖指数Ki-67为15%~90%。术后随访1~32个月,5例局部复发。结论:LMS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肉瘤类型,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很重要,病理诊断需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该肿瘤侵袭性强,复发及转移率高,预后差。
- 罗冬云郑兴征钟萍萍支文雪金玉兰
- 关键词:平滑肌肉瘤子宫女性生殖系统免疫组织化学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及雌、孕激素受体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及甾体类激素受体ER、PR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PV、ER、PR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PV16/18在正常宫颈组织表达率为0,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PV16/18的表达率逐渐升高,至高度上皮内瘤变组(CINII、III级)达高峰。HPV16/18在各组间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PV31/33主要在低度上皮内瘤变组中表达。ER、PR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R-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首要启动因素,ER、PR在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早期起促进作用,但PR也可能起抑制作用。
- 张晓波顾依群王爱春汪颖南钟萍萍卢利娟
- 关键词: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雌激素孕激素
-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非典型腺细胞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中非典型腺细胞与癌前病变及癌的关系,以提高病理科及临床医生对非典型腺细胞的重视。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经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诊断为非典型腺细胞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DNA定量分析结果及临床病理资料,有原位腺癌及腺癌病史者被排除。结果200844例女性中,有738例诊断为非典型腺细胞,检出率为0.4%,其中意义不明480例(65.0%),倾向瘤变258例(35.0%)。DNA定量分析结果在意义不明与倾向瘤变的非典型腺细胞患者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270例(56.3%)意义不明与174例(67.4%)倾向瘤变的非典型腺细胞患者进行组织学随访8~15个月,发现与倾向瘤变的非典型腺细胞患者相比,意义不明的非典型腺细胞患者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级别腺性病变检出率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尽管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非典型腺细胞的检出率低,但可提示组织病理学高级别病变危险性升高,尤其是高级别腺性病变,倾向瘤变的非典型腺细胞提示意义更强。但因为各种原因非典型腺细胞组织学随访比例并不高,需要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DNA定量分析对区分意义不明与倾向瘤变的非典型腺细胞意义不大,细胞学形态特点仍然是诊断要点,需要引起病理科医生的重视。
- 钟萍萍孟戈陈天宝田澄郑兴征刘时飞金玉兰
- 关键词:细胞学DNA定量分析
- 双胎之一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双胎之一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例双胎之一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的临床资料、大体形态、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结果 3例孕周分别为11周、14周和35周。3例大体检查均显示为两个分离的组织,一个为正常胎盘,一个为葡萄胎。正常胎盘绒毛发育良好,葡萄胎绒毛水肿。免疫组化示两部分的绒毛对p57,p53,Ki-67呈不同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显示葡萄胎绒毛的细胞滋养细胞为二倍体。结论双胎之一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病例较为罕见,正确诊断对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免疫组化p57和荧光原位杂交对诊断有帮助。
- 汪颖南沈丹华刘芳芳陈云新顾依群钟萍萍
- 关键词:双胎葡萄胎荧光原位杂交
- 宫颈上皮内瘤变中不同高危型HPV感染与p5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钟萍萍顾依群卢利娟王荔
- 文献传递
- p57和p53蛋白在水肿性流产及葡萄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探讨p57和p53蛋白在水肿性流产、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正常绒毛、水肿性流产、部分性葡萄胎和完全性葡萄胎石蜡标本10、12、23和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p57和p53蛋白在这些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p57蛋白在正常绒毛、水肿性流产及部分性葡萄胎组织中主要分布于绒毛的细胞滋养细胞及间质细胞,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10/10、12/12和100%( 23/23),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全性葡萄胎中细胞滋养细胞及间质细胞p57表达缺失,与部分性葡萄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主要表达于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的细胞滋养细胞及中间滋养细胞。在正常绒毛中p53蛋白呈阴性表达,水肿性流产中仅1例p53蛋白呈阳性表达(1/12),部分性葡萄胎和完全性葡萄胎中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60.9%( 14/23)和85.0% (17/20);p53蛋白的阳性率,部分性葡萄胎较水肿性流产明显增加,完全性葡萄胎较部分性葡萄胎也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p57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辅助鉴别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而p53蛋白的检测则有助于鉴别水肿性流产和部分性葡萄胎。
- 陈云新沈丹华顾依群钟萍萍谢俊玲宋秋静张银丽文佳
- 关键词:葡萄胎流产免疫组织化学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 宫颈上皮内瘤变中不同高危型HPV感染与p5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例中不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时p53的表达情况。方法:对60例感染高危型HPV的CIN石蜡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18、HPV31/33,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
- 钟萍萍顾依群卢利娟王荔
- 关键词:高危型宫颈上皮内瘤变HPVP53
- 文献传递
- 乳腺腺肌上皮瘤恶变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恶变的病理组织学特点、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恶变的乳腺腺肌上皮瘤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结节状增生的腺上皮细胞及多层的肌上皮细胞共同组成。腺上皮细胞呈扁平或立方形排列在中心腔缘。肌上皮细胞胞质透明呈梭形或多角形位于外层。恶变区域腺上皮及肌上皮细胞均异型性明显,可见坏死,高核分裂计数,并可见浸润性生长边界。免疫组化特征具有双向性,腺上皮细胞表达CK、EMA、CEA,肌上皮细胞表达p63、SMA、Caldesmon。肿瘤细胞ER、PR、C-erb B-2均为阴性表达,CK5/6为阳性表达。结论:乳腺腺肌上皮瘤的腺上皮和肌上皮可分别发生恶变,同时发生恶变并且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非常罕见。根据组织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检测是确诊本病的关键。
- 孙笑非顾依群钟萍萍卢利娟孙云飞
- 关键词:乳腺腺肌上皮瘤恶性淋巴结转移
- 卵巢Brenner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47例卵巢Brenner肿瘤,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结果患者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39例(83.0%)已绝经.Brenner瘤、交界性Brenner瘤及恶性Brenner肿瘤分别为40例(85.1%)、5例(10.6%)、2例(4.3%).常用的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在47例卵巢Brenner肿瘤中显示正常或仅轻度升高,术前影像学未提示为卵巢Brenner肿瘤.镜下,Brenner瘤是由形态温和的移行细胞样细胞巢团状分布在纤维瘤样间质内;交界性Brenner瘤为增生的轻度异型的移行细胞样细胞突入囊腔,缺少间质浸润;恶性Brenner肿瘤的肿瘤细胞不同程度核异型,有间质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所有病例细胞角蛋白(CK)7、GATA3、p63及CK5/6均阳性表达,Ki-67在Brenner瘤增殖指数低于5%,在恶性Brenner肿瘤中达20%~30%,但病例数有限,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结论卵巢Brenner肿瘤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以Brenner瘤最常见,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对卵巢Brenner肿瘤无诊断价值,其诊断及分类仍然依赖于组织病理学.
- 钟萍萍朱力张立红郑兴征陈天宝徐飞詹阳阴赪宏金玉兰
- 关键词:卵巢肿瘤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