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文

作品数:21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晚期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肿瘤
  • 5篇腺癌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胃癌
  • 4篇化疗
  • 4篇肠癌
  • 3篇预后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复发
  • 2篇单抗
  • 2篇多西他赛
  • 2篇血管
  • 2篇诊治
  • 2篇肉瘤
  • 2篇乳腺癌患者

机构

  • 2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1篇金文
  • 20篇刘天舒
  • 13篇庄荣源
  • 13篇周宇红
  • 11篇李倩
  • 7篇王志明
  • 7篇陈勇
  • 7篇崔越宏
  • 6篇王妍
  • 6篇冯艺
  • 5篇宋燕
  • 3篇郭曦
  • 2篇王红
  • 2篇刘娟
  • 2篇张宏伟
  • 2篇曾昭冲
  • 2篇侯英勇
  • 2篇张勇
  • 2篇朱玮
  • 2篇梁立

传媒

  • 7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中国癌症杂志
  • 4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合并症数量对辅助治疗耐受性和生存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常见合并疾病对术后辅助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的治疗耐受性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2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合并疾病数量分为2组(伴有0-1个合并症组和≥2个合并症组),分析临床和病理特征与患者生存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0-1个合并症组和≥2个合并症组复发率、病死率、无疾病生存期(dr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666、1.000、0.347、0.562)。结论:合并症的数量与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治疗耐受性无明显相关性。
徐蓓金文李倩周宇红刘天舒
关键词:乳腺癌合并疾病术后辅助治疗生存期
原发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预后因素分析(附21例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原发腹膜后平滑肌肉瘤(retroperitoneal leiomyosarcoma,RLMS)病人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2l例RLMS病人.分析临床和病理特征对疾病无进展(freedom from progression,FFP)时间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标记CD34,对18例病人肿瘤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中位随访24(4~39)个月,13例病人出现复发或疾病进展.中位FFP时间20个月,18例病人的中位MVD为每10个高倍视野94个。单因素分析发现,就诊时转移(P〈O.0001)、FNCLCC评分分级(P〈O.0001)、是否手术完整切除(P〈0.0001)、MVD(P=O.009)与FFP时间相关;多因素分析仅显示FNCLCC评分和手术完整切除是FFP时间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结论:FNCLCC评分、RLMS是否完整切除与病人的预后相关;低MVD的病人可能有较好的预后。
李倩陆维祺侯英勇庄荣源柳菊朱隽张勇王妍崔越宏刘天舒金文周宇红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预后
骨桥蛋白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粘附侵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DN)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粘附侵袭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用脂质体将骨桥蛋白ASODN转染卵巢癌细胞SKOV3。实验分3组:对照组,随机序列寡核苷酸(random oligonucleotide,rODN)组和ASODN组。通过荧光定量RT-PCR、流式细胞仪检测法、黏附细胞计数法和Boyden小室法分别测定骨桥蛋白mRNA和细胞表面骨桥蛋白的蛋白表达及癌细胞黏附力、侵袭力的变化。Annexin V染色法、DNA ladder法和Hoechst染色法检测凋亡。结果转染后ASODN组骨桥蛋白mRNA的相对定量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95±0.81 vs 5.26±0.66,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骨桥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转染后平均荧光指数明显降低,细胞表面骨桥蛋白的蛋白表达下降(P<0.01);转染后ASODN组黏附力和侵袭力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黏附细胞百分数值为16.97±1.60 vs 36.14±1.16,穿透聚碳酸酯膜细胞数为44.67±2.08 vs 83.67±4.51,P值均<0.01);经骨桥蛋白ASODN作用后SKOV3细胞发生凋亡。而rODN组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骨桥蛋白的表达与黏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降低其黏附侵袭能力,并能够诱导凋亡。
崔越宏刘天舒周宇红金文冯艺
关键词:骨桥蛋白肿瘤侵润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转移性或复发性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虽然化疗是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手段,但是关于二线化疗的低位、意义以及方案均不肯定.该研究旨在评价伊立替康(CPT-11)联合顺铂(DDP)(IP方案)二线治疗转移性或复发性胃癌(metastatic or ...
冯艺金文郭曦梁立李倩王妍庄荣源刘天舒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局部晚期和术后复发性直肠癌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希罗达)治疗局部晚期及术后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2例局部晚期及术后复发性直肠癌均在全盆腔外照射40 Gy后进入3DCRT,后针对局部肿瘤病灶行3DCRT加量至60~65Gy,,采用3DCRT联合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综合组)20例,单独应用3DCRT(对照组)32 例。每天口服卡培他滨825 mg/m2,分2次口服,d1—14,每21 d为1个周期。结果:综合组和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 85%和78.1%。综合组患者中CR 30%。PR 60%,NC 5%,PD 5%,总有效率(CR+PR)为90%。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感觉神经病变。对照组患者中CR 25%,PR 53.1%,NC 12.5%,PD7.2%,总有效率(CR+PR)为78.1%。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加口服卡培他滨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是有效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新方案,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向作林吴铮曾昭冲陈刚李文如王健刘天舒金文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卡培他滨直肠癌
多学科综合诊治1例乳腺癌患者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乳腺癌患者病期较长,综合治疗手段较多,多学科医师共同参与其诊疗过程已成为趋势。因此,遵循国内外诊治指南,实现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全程管理显得非常重要。现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例典型乳腺癌患者,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诊治指南,对个体化全程管理诊治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实例分析。
胡光富王红朱玮杨为戈杨子昂刘娟亓发芝金文张宏伟
关键词:个体化治疗全程管理乳腺癌
原发不明的恶性肿瘤25例临床分析
2006年
崔越宏刘天舒陈勇金文庄荣源宋燕
关键词:预后
睾丸癌愈后继发原发性肝癌1例
2009年
李倩庄荣源周宇红金文王志明刘天舒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睾丸癌胸部CT检查占位性病变胸部CT扫描活动后气促
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E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5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EOX方案化疗:表柔比星50mg/m2,静脉推注,第1天;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625mg/m2,口服,每天2次,第1~14天。每21天为1周期。每3周期进行1次疗效评价。治疗持续至6周期或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45例患者接受EOX方案化疗共224周期,中位化疗周期为6周期(3~6周期)。总有效率(CR+PR)为44.4%,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3.3%。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13例,进展12例。中位随访期为12个月(5~17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个月(5~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2个月(8.1~11.9个月),1年生存率为42.2%。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3度和4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0.0%,3度和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2.2%,3度和4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1.1%。3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3.3%,3度腹泻发生率为2.2%。3度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为2.2%。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庄荣源刘天舒周宇红金文崔越宏王志明陈勇
关键词:晚期胃癌化学治疗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与K-ras状态的关系被引量:6
2009年
背景与目的:随着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不断应用,预测其治疗疗效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旨在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K-ras基因表达状态(野生型或突变型)及其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2006年3月—2008年6月期间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27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ras基因表达状态。分析K-ras基因表达状态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组27例患者中,K-ras野生型15例(55.6%),K-ras突变型12例(44.4%)。在K-ras野生型中,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总有效率(ORR)为66.7%,其中CR2例(13.3%),PR8例(5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8个月。在K-ras突变型中,总有效率为25.0%,PR3例(25.0%),中位PFS4个月。在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明显优于K-ras突变型患者。结论:K-ras野生型是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疗效良好的预测指标。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前明确患者的K-ras基因状态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庄荣源刘天舒周宇红金文崔越宏陈勇王志明
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