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都本玲

作品数:12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艺术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主题

  • 7篇音乐
  • 3篇佛教
  • 2篇艺术
  • 2篇声乐
  • 2篇声乐艺术
  • 2篇文化
  • 2篇传统音乐
  • 1篇学理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贡献
  • 1篇遗产
  • 1篇音乐类
  • 1篇音乐类非物质...
  • 1篇音乐类非物质...
  • 1篇音乐美学
  • 1篇音乐美学思想
  • 1篇音乐史
  • 1篇音乐学
  • 1篇音韵
  • 1篇音韵学

机构

  • 11篇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

  • 11篇都本玲
  • 1篇冯卓慧
  • 1篇李宏锋
  • 1篇李春沐
  • 1篇孙晨荟
  • 1篇施艺

传媒

  • 2篇中国音乐学
  • 2篇法音
  • 2篇中国音乐
  • 2篇中国民族
  • 1篇中国宗教
  • 1篇中国非物质文...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08
  • 3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遗”视野下的塔尔寺酥油花被引量:1
2020年
酥油花,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供佛彩塑艺术,以青藏高原人民日常食用的酥油为原料,揉配鲜艳的矿物颜料,通过复杂精巧的技艺雕塑形成诸佛菩萨、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亭台楼阁等形象,内容多为佛教题材故事。青藏高原数以百计的格鲁派寺院,多会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这天供奉酥油花,但基本上都是单个的佛像和花草树木、动物的塑像,而塔尔寺的酥油花是成组的主题系列雕塑,技艺也更为精湛,因此脱颖而出备受关注。2006年塔尔寺酥油花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都本玲
关键词:格鲁派酥油花花草树木矿物颜料
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声乐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声乐理论也经过歌唱者和理论家的不断积累和总结而日益丰富,并对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都本玲
关键词:民族风格民族声乐声乐艺术
文献传递
2020年度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被引量:3
2021年
纵观2020年度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整体呈现出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相关保护工作有序拓展、传统音乐类项目展演丰富多彩、传统音乐遗产保护研究不断深化等特点。本报告拟从上述方面梳理、研讨,希望对今后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弘扬提供镜鉴。
李宏锋冯卓慧孙晨荟李春沐都本玲施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音乐
传统声乐理论的现实意义与郭兰英的成功经验被引量:10
2008年
中国的传统声乐理论资源丰富,这些珍贵的声乐演唱理论和经验不仅对古代声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推动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以郭兰英为代表的老一辈歌唱家,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继承和发展传统在今天仍然可行,传统声乐理论的现实意义应当唤起当代民族声乐者们的更多关注。
都本玲
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的现状与保护被引量:4
2015年
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是专门为拉卜楞寺主嘉木样大师起居和举行盛大典礼时的奏乐。与一般的音乐项目不同.“道得尔”音乐根植于深厚的宗教文化生态中,它的产生、发展变迁、传承与保护都不能脱离宗教文化土壤而独行,藏传佛教文化生态和安多藏区社会的客观环境决定了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在今天和以后能否有效保护并健康传承下去。
都本玲
关键词:音乐文化生态文化土壤
佛教与中国古代声乐艺术被引量:1
2007年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对中国古代声乐艺术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古代声乐演唱中“五音”、“四声”、“出字”、“收声”、“归韵”等基本规范都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同时,佛教的转读与梵呗也与声乐有着密切关联。本文将结合史实着重从以上几点对佛教与中国古代声乐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
都本玲
关键词:佛教音韵学唱导
乐以载道 余音绕梁 中国古今音乐典籍举要
2023年
《礼记·乐记》作为我国古代最早一部较为完整的音乐著作,该书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成为以后历朝历代音乐美学原理和音乐创作的标准,对我国的音乐发展变迁有着深刻影响。《乐记》原有23篇(或24篇),现存11篇,保存在《礼记》和《史记》部分篇章中。
都本玲
关键词:音乐美学思想《乐记》《礼记·乐记》美学原理
因乐知心 因乐知人 荐读田青先生之《中国人的音乐》
2023年
中国人的音乐是什么样的音乐?这是一个并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以有着确凿考古实证的河南舞阳贾湖骨笛作为中国音乐的肇起,那么在长达八九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华夏大地上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各族人民,在渔猎农牧的劳作中、在婚丧嫁娶的仪式中、在刻骨铭心的爱情中。
都本玲
关键词:贾湖骨笛音乐生生不息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0年
2019年11月10-15日,在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文化艺术出版社联合中国音乐学院,共同举办了"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学术研讨会上,海内外学者围绕杨荫浏先生的学术贡献与治学理念、中国音乐史领域的新进展、民族音乐学和传统音乐理论的新成果的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都本玲
关键词:学术贡献治学理念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汉传佛教音乐乐谱体系及变迁
2023年
中国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音乐风格迥异。由于历史上政治和宗教政策的影响,致使汉、藏音乐文化交流频繁,最终孕育出一种有别于三种主要佛教音乐类型之外的特殊佛教音乐形态,即流传在藏传佛教寺院中的汉传佛教音乐。随着音乐的交流,汉地传统工尺谱也传入藏传佛教寺院,经与当地语言和乐僧音乐习惯结合,形成独立于汉、藏原有记谱体系之外的藏文工尺谱。今天,在藏区仅塔尔寺花架音乐和拉卜楞寺道得尔音乐仍传承着这种藏文工尺谱,且各有特色,不尽相同。学界曾对拉卜楞寺古乐谱进行过不同角度的分析,而对塔尔寺的藏文工尺谱目前尚未见系统研究。本文试对塔尔寺花架音乐藏文工尺谱的本体及变迁进行解析,并将其与拉卜楞寺道得尔乐谱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藏传佛教寺院中的汉传音乐记谱体系及其文化变迁有进一步认识。
都本玲
关键词:藏传佛教文化变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