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爱琼
- 作品数:2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例腔隙性脑梗塞的MRI与临床研究
- 1997年
- 观察253例经头颅MRI确诊为脑梗塞资料,201例为腔隙性脑梗塞。男多于女(2:1),≥60岁者发病率为80.6%,<60岁者为19.4%。其中89.5%的患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0.5%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腔隙性脑梗塞以基底节区最多见占51.8%,半卵圆中心,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占30.8%,丘脑10.8%,脑叶4.8%,脑干及小脑分别为0.8%和1.0%。影响腔隙性脑硬塞预后的主要因素取决于病灶部位、大小、数量及并发症。有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房颤是防止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 黄文琪邓爱琼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塞NMR成像
- SPECT脑断层在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
- 1994年
- 对30例脑梗塞的脑血流断层显像进行分析并与CT比较,结果表明脑断层显像在脑梗塞的预防、早期诊断、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 黄淮周建国翟全宜邓爱琼单桂芳洪明珠
- 关键词: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脑梗塞脑血流断层显像
- 莱姆病临床特点分析
- 1997年
- 莱姆病是由柏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综合征^(1),1993年5月至1995年12月我们对125例面神经麻痹及多系统损害患者血清进行了莱姆病IgG抗体检测,检出阳性者6例。现将6例莱姆病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 邓爱琼蒋惠荷黄文琪庄雷陈艺林李英欣
- 关键词:莱姆病
- 中老年眩晕与颈椎病
- 1992年
- 现报导我科1989年3月以来资料较完整的55例中老年眩晕病例,就其临床,颈椎x线片,脑血流图,头颅影像学等检查进行分析,以期对中老年颈椎的退行性变引起重视。
- 邓爱琼张李群黄文琪刘洁一高兰新
- 关键词:中老年眩晕颈椎病影像学检查致病原因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系统损害14例报告
- 1989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全身多系统受累的结蒂组织疾病,在神经系统也有功能和结构上变化。现将我科1976年-1987年3月收位的18例SLF病例中伴神经系统合并症者14例分析如下。
- 邓爱琼黄淮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损害并发症周围神经损害
- 地奥脂必妥对高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现察地奥必妥对高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 血管病的高脂血症32例,采用地奥脂必妥1.05g,PO。Tid×1mo。结果:显著降低血 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升高高密度蛋白胆醇(HDL-C),并能降低血浆粘 度、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自身服药前后对比 P值均<0.01。结论:地奥脂必妥 有非常显著的降血脂,降低血液粘度作用,是治疗高脂血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理 想药物。
- 邓爱琼张蓉
- 关键词:地奥脂必妥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动脉粥样硬化
-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测定被引量:1
- 1996年
- 对30例健康人和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SOD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提示脑组织在急性缺血期自由基含量增多,而作为自由基清除剂的SOD应被消耗而降低,自由基参与脑梗塞病理生理过程,提高血中SOD水平是治疗脑梗塞重要途径。
- 黄文琪邓爱琼杨勇敏
- 关键词:脑梗塞自由基氧化物歧化酶
- 脑缺血性中风131例临床疗效分析
- 1994年
- 我院自1980年10月~1992年10月共收治脑缺血性中风131例,现将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结果分析如下。
- 孙建国李金堂邓爱琼王建胜崔海燕
- 关键词:脑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 柯萨奇病毒B致面神经麻痹15例
- 2000年
- 目的 :总结由柯萨奇病毒B (CVB)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测定 15例患者血清中CVB IgM、IgG抗体。结果 :15例中近期感染 4例 ,既往感染 11例 ,临床均给予抗病毒治疗 ,效果满意。结论 :由CVB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可能存在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 ,近期感染较既往感染效果较好 ,对可疑患者进行CVB特异性抗体检查 ,有助于早期快速诊断。
- 张李群蒋惠荷邓爱琼陈艺林李英欣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柯萨奇病毒B病毒特异性抗体
- 无症状性脑梗塞的临床与辅助检查对比分析
- 1999年
-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塞( 死)( S C I) 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8 例 S C I患者进行头颅 C T、磁共振( M R I) 、脑电地形图( B E A M) 、脑电图( E E G) 等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 例头颅 M R I检查均提示脑梗塞;46 例头颅 C T 检查提示脑梗塞39例,另7 例经 M R I检查证实。 B E A M 均为轻或中度异常, E E G 异常53 例,两法差异有显著性( χ2 配对= 13 .07 , P< 0 .005) 。结论: M R I对 S C I的诊断优于 C T,能清晰、准确显示小脑、脑干梗塞; B E A M、 E E G 对 S C I 的早期诊断有意义,且 B E A M 的阳性率高于 E E G。
- 张李群邓爱琼
- 关键词:脑梗塞脑电描记术无症状性CTN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