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吲哚美辛用于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发热疗效观察
- 2001年
- 谢树民于振海阮长乐张曙光李光新
- 关键词:吲哚美辛门静脉高压术后发热
- 癌组织VEGF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进展的关系研究
-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1993年至2000年41例病人的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标本。其中男34例,女7例;年龄35~65岁,平均48.8岁;肿瘤直径≤5cm者13例,>5cm者2...
- 杨毅军刘建民谢树民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
- 文献传递
- 吲哚美辛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谢树民于振海阮长乐张曙光李光新
- 关键词:吲哚美辛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
- 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高龄急性重症胰腺炎3例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对高龄急性重症胰腺炎伴腹腔积液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3例高龄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进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例病人均在较短的时间内康复,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病情平稳,虽有脏器功能不全和全身、局部感染的发生,但很快都被纠正、治愈,无穿刺置管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高龄急性重症胰腺炎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特点,确实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谢树民刘蓓
-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腹腔穿刺腹腔引流
-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和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治疗
- 2007年
- 谢树民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 脾切除对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 2002年
- 谢树民于振海
- 关键词:脾切除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免疫功能
-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 2002年
- 谢树民
- 关键词:病理病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被引量:35
- 2004年
- 谢树民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加压硬化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评价下肢浅静脉加压硬化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有局限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及拒绝手术的病人56例65条肢体实行加压硬化治疗,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率87.5%,随访病人的症状明显减轻,经治疗曲张的浅静脉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加压硬化疗法具有经济、微创和肢体美容的特点,对于深静脉功能良好的局限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和不愿手术的病人,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 谢树民周天敏
- 关键词:静脉曲张下肢
- 不同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评价不同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 方法 对比 3 8例脾肾分流 (SRS)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PCDV)即联合术 ,64例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PCDV) ,18例脾肾分流术 (SRS)病人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 术后三组病人的自由门静脉压 (FPP)均显著性低于术前 ,其中 ,联合手术组的FPP显著高于SRS组 ,但显著低于PCDV组。PCDV组术后门静脉血流量 (PVF)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其余两组则有显著降低。联合手术组、PCDV组、SRS组术后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2 .63 % (1/ 3 8)、18.75 % (12 / 64 )、16.67% (3 / 18) ,联合手术组显著低于PCDV组 (P <0 .0 5 ) ;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 2 .63 % (1/ 3 8)、6.2 5 % (4 / 64 )、2 7.78% (5 / 18) ,联合手术组显著低于SRS组 (P <0 .0 5 ) ,与PCDV组相近。 结论 联合手术符合门静脉高压症手术要求 ,且疗效好于单纯断流术或分流术。
- 谢树民杨毅军韩朝阳王红军禹建军刘洪杰石景森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式脾肾分流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