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低脂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早期低脂肠内营养(EEN)治疗对急性胰腺炎(SAP)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4例SAP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内镜下置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16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低脂要素肠内营养,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营养液肠内营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谷草转氨酶(AST)、血钙及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实验组甘油三酯水平下降更加显著,且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谷草转氨酶(AST)、血钙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加明显,治疗前后血糖下降显著,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考虑与均采用胰岛素降糖治疗有关。结论低脂EEN能够有效降低SAP甘油三酯水平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病情。
- 吴景玲袁虎勤赵春林李斌刘福侠杨玉捷
-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甘油三酯
- 中药灶心土防治胃肠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中药灶心土在防治胃肠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消化道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胃癌、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防治消化道反应(西药组),另一组采用重用灶心土的中药方剂防治消化道反应(中药组)。结果:中药组防止化疗急性呕吐的疗效与西药相当,对化疗引起的延迟性呕吐优于西药,在防治化疗引起的厌食、腹泻方面也优于西药。结论:经临床观察,统计分析得出重用灶心土的中药能减轻胃肠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消化道反应,而且在一些方面优于西药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
- 党彩风薛文翰张桂琼袁虎勤
- 关键词:中药防治胃肠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消化道反应
- Ⅲ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辅助化疗与预后的相关性
- 2020年
- 目的:探讨Ⅲ期胃癌患者术后开始辅助化疗的时间与预后的相关性,探索更适合的辅助化疗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行D2式根治术的Ⅲ期胃癌患者160例,随机分成术后12日化疗组(观察组)和术后28日化疗组(对照组),各80例。分析不同化疗起始时间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类型印戒细胞癌、Her-2阳性组、肿瘤浸润深度T4组、淋巴结转移N3a、N3b组、辅助化疗开始时间术后12天组为预后因素(P<0.05)。两组化疗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DFS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3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D2根治术后患者早期(术后12日)开始辅助化疗,安全可行,患者耐受性良好,与术后28日开始辅助化疗比较,可明显延长患者的DFS,改善患者预后。
- 袁虎勤马若飞
- 关键词:胃癌辅助化疗预后
- 早期低脂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清三酰甘油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早期低脂肠内营养(EN)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4例SAP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内镜下置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16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低脂要素肠内营养,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营养液肠内营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钙及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三酰甘油水平下降更加显著(P<0.05),且WBC、CRP、AST、血钙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血糖下降显著(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均采用胰岛素降糖治疗有关。结论低脂EN能够有效降低SAP三酰甘油水平并减低炎症反应、改善病情。
- 吴景玲袁虎勤赵春林李斌刘福侠杨玉捷
-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三酰甘油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实验性胃癌大鼠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协同抗肿瘤作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实验性胃癌大鼠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因子表达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阐明其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奥沙利铂组、卡培他滨组和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组(联合组),每组12只。采用BGC 823胃癌细胞株复制实验性胃癌模型,实验大鼠按分组要求分别给予奥沙利铂(20 mg·kg^-1)和(或)卡培他滨(400 mg·kg^-1),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周。测定大鼠肿瘤平均质量,TUNEL染色检测胃癌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胃癌组织中P53、信号转导与激活因子3(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癌组织中P53、STAT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奥沙利铂组、卡培他滨组和联合组大鼠肿瘤平均质量及胃癌组织中P53、STAT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大鼠肿瘤平均质量和胃癌组织中P53、STAT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奥沙利铂组和卡培他滨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能够通过降低大鼠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达到抗肿瘤作用,二者联合应用的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单用奥沙利铂或卡培他滨。
- 袁虎勤李强
- 关键词: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肿瘤相关因子
- 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100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观察组,n=50例)及单纯静脉化疗组(对照组,n=50例),行胃癌根治术后,观察组先予5-Fu+DDP腹腔热灌注化疗4次后予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仅予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获得随访。观察组3年、5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年、5年腹腔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降低局部复发率,是目前胃癌综合治疗中较为合理的手术后辅助治疗方式。
- 赵晓宁李兴文弥海宁袁虎勤王涛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静脉化疗
- 胃癌TAMs浸润与淋巴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目的:①定量检测胃粘膜良性活检组织及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②分析胃粘膜良性活检组织和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的变化。③分析胃粘膜良性活检组织和胃癌组织中LMVD的...
- 袁虎勤
- 关键词: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淋巴管形成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
- 文献传递
- 血清HGF和VEGF-A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45例均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HGF及VEGF-A含量,其中合并肝转移15例,并以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45例大肠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HGF及VEGF-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分期越晚,HGF及VEGF-A值越高,而其中15例合并肝转移的大肠癌患者较之无转移或其他部位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HGF值明显增高(P<0.05)。血清中HGF的表达与VEGF-A的表达相关。结论:HGF及VEGF-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分期和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血清学指标,为预测早期肝转移及预后提供依据。
- 弥海宁李兴文杨言苹袁虎勤赵晓宁
- 关键词:结直肠肝转移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水飞蓟素对人胃癌SGC 79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人胃癌SGC 790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和促凋亡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SGC 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水蓟素组(分别给予15、30和60mg·L^(-1)水飞蓟素),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表现,MTT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水飞蓟素作用SGC 7901细胞24h后,与对照组比较,30和60mg·L^(-1)水飞蓟素组细胞贴壁密度变小,细胞形态不规则、体积变小,产生大量细胞碎片。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水飞蓟素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G1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迁移距离明显缩短(P<0.05),穿膜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水飞蓟素对人胃癌SGC 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G1期细胞阻滞和早期凋亡引起的。
- 袁虎勤李强
- 关键词:水飞蓟素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
- 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对伴心脑血管疾病的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TME术后出血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为探讨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对伴心脑血管疾病的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后出血的影响,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64例伴心脑血管疾病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均拟行直肠癌TME治疗,将其随机分为2组,一组围手术期间继续服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另一组术前7 d停用阿司匹林,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阿司匹林(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凝血指标。结果显示,2组患者均完成腹腔镜TME手术,术中无中转开腹治疗者,治疗过程中无死亡、术后输血和再次手术治疗者。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术后前3 d腹腔引流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凝血指标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随访1年,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果表明,伴心脑血管疾病的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TME治疗期间继续服用阿司匹林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安全可行。
- 袁虎勤马若飞
-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术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