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文
- 作品数:31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科学事业费研究项目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青年期直肠癌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
- 2006年
- 目的探讨青年期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4年收治的青年期直肠癌患者肿瘤的发生部位、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学特征,并观察其预后.结果青年期直肠癌占同期全部直肠癌的8.2%(79/964),其中70.9%的患者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下,浸润型者占74.7%,粘液腺癌及低分化腺癌者占77.2%,侵犯浆膜者占74.7%,淋巴结转移者占64.6%.这些特点与壮老年直肠癌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青年期直肠癌的预后极差,五年生存率仅为21.5%(17/79).结论青年期直肠癌有一系列不同于壮老年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预后差,其治疗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进一步认识这些特征,力争早期诊断及治疗.
- 李兴文李军
- 关键词:病理学特征
- 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100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观察组,n=50例)及单纯静脉化疗组(对照组,n=50例),行胃癌根治术后,观察组先予5-Fu+DDP腹腔热灌注化疗4次后予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仅予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获得随访。观察组3年、5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年、5年腹腔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降低局部复发率,是目前胃癌综合治疗中较为合理的手术后辅助治疗方式。
- 赵晓宁李兴文弥海宁袁虎勤王涛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静脉化疗
- 善得定对结直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类似物善得定短期治疗后结直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方法结直肠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生长抑素受体2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善得定皮下注射2次/d,7d后行手术治疗。ELISA法检测用药前和用药后第1、3、7d血清VEGF和b-FGF的浓度,蛋白印迹法检测术前和术后肿瘤组织VEGF和b-FGF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PCNA的变化。结果结直肠患者用药后血清VEGF和b-FGF水平下降显著(P<0.05);组织VEGF和b-FGF表达降低(P<0.01);肿瘤组织PC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善得定对抑制结肠癌VEGF、b-FGF和PCNA的表达,提示其作用与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形成,进而抑制肿瘤生成、浸润和转移有关。
- 何科基李洪华白兆琴李兴文李军赵晓宁弥海宁
- 关键词:善得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升血颗粒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升血颗粒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71例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和中药加化疗组,观察二组疗效以及临床证候、体力状况、血清VEGF变化情况。结果:中药加化疗组治疗后肿瘤有效率高于化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临床证候、体力状况改善均明显优于化疗组(均P(0.05)。中药加化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升血颗粒治疗进展期胃癌有缩小病灶,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血清VEGF水平的作用。
- 魏爱青张强李兴文
- 关键词:胃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全切除和肝管空肠吻合术的体会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88年~2003年收治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全部采用囊肿全切除、肝管空肠襻式吻合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经1~6年随访无胆道感染发生.结论本术式的优点是不切断空肠及其系膜,能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病人的手术打击,适用于任何年龄组行择期手术的本症病人.
- 李兴文李洪华
-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作为一类独立的疾病在解剖、发病率等方面与胃其他部位的肿瘤存在明显差异,对其定义、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研究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外科治疗的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等问题长期以来各学派意见不一。本文就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复习并加以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
- 弥海宁李兴文
-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
- 甘肃猫儿眼(甘遂)提取物细胞毒性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 俞发荣连秀珍李兴文
- 该成果采用GC-MS-计算机分析法对甘肃猫儿眼(甘遂)提取物细胞毒性及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为:1、甘肃猫儿眼提取物的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按50.Og/kg体质量灌胃给药,未测出半数致死量(LD<,50>)值。在...
- 关键词:
- 关键词:甘遂提取物细胞毒性抗肿瘤小鼠动物实验
- 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组织PCNA、VEGF、P53及MVD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检测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大肠癌癌组织中PCNA、VEGF、P53及MVD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大肠癌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病理诊断明确的进展期大肠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1~2周期,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治疗前病理活检标本及手术后癌组织中PCNA、VEGF、P53及MVD的表达。结果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22.1%,部分缓解44.1%,总有效率达66.2%。术后癌组织中PCNA、VEGF及MVD的表达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有效者癌组织中PCNA、VEGF及MVD的表达降低(P<0.05);临床无效者化疗前后PCNA、VEGF及MVD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的表达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及实验组化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平均疾病无进展时间为37个月,对照组为20个月,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的治疗疗效肯定,PCNA、VEGF及MVD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大肠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
- 弥海宁何科基杨言苹李洪华李兴文赵晓宁李晓琴
- 关键词:大肠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53微血管密度
-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建立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大鼠血清、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行肝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检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及肝组织MDA明显降低(P<0.01),而SOD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在再灌注7min时IPO组肝组织eNOS蛋白表达比IR组增强。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和再灌注损伤保护激酶通路,从而减轻肝细胞损伤。
- 刘书文张有成孙述霞李洪华李兴文赵晓宁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缺血后处理一氧化氮合成酶
-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生长因子-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生长因子-C(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直肠癌的发生和淋巴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sion plus法检测72例直肠癌组织中HIF-1α、VEGF-C的表达及VEGFR-3染色的微淋巴管密度。结果:HIF-1α、VEGF-C在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7.8%、83.0%和44.4%、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者中HIF-1α阳性率为90.0%,无转移者为6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P<0.01);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者中VEGF-C阳性率为95.0%,无转移者为6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P<0.01)。在直肠癌高、中分化组和低、未分化组HIF-1α阳性率分别为12%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阳性率分别为14%和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与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相关关系(r=0.105,P<0.01)。结论:HIF-1α、VEGF-C在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且其阳性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年龄、性别无关。HIF-1α、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在直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存在协同效应。
- 朱小康韩福生李兴文刘先富
- 关键词:直肠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Α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