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恩学

作品数:37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吉林省科委科研基金吉林省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肿瘤
  • 8篇蛋白
  • 8篇血管
  • 8篇抑素
  • 7篇直肠
  • 7篇肠癌
  • 6篇血管抑素
  • 6篇直肠癌
  • 6篇胃癌
  • 6篇内皮
  • 5篇细胞
  • 5篇小鼠
  • 4篇血管内皮
  • 4篇血管内皮细胞
  • 4篇血管内皮细胞...
  • 4篇血管内皮细胞...
  • 4篇血管新生
  • 4篇甲状腺
  • 3篇蛋白表达
  • 3篇手术

机构

  • 25篇吉林大学第二...
  • 17篇吉林大学第一...
  • 6篇吉林大学
  • 4篇长春医学高等...
  • 4篇集安市医院
  • 4篇白求恩医科大...
  • 3篇白求恩医科大...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省地方病...
  • 1篇磐石市医院
  • 1篇通化市人民医...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长春市中级人...

作者

  • 37篇范恩学
  • 18篇孙海侠
  • 5篇胡曼丽
  • 4篇孙辉
  • 4篇王率
  • 4篇李爱丽
  • 3篇朱桂彬
  • 3篇吴元玉
  • 3篇房学东
  • 2篇张相森
  • 2篇江玉娟
  • 2篇贾国梁
  • 2篇孙海侠
  • 2篇刘军伟
  • 1篇王凌燕
  • 1篇李方莲
  • 1篇刘娜
  • 1篇孙校楼
  • 1篇徐丹
  • 1篇王传庆

传媒

  • 4篇吉林医学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6
  • 4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8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抑素在小鼠开窗可视肿瘤模型中的应用
目的:本实验建立小鼠背部可视开窗肿瘤模型,在直视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血管抑素对肿瘤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细胞表面磷酸化糖蛋白的表达来了解肿瘤血管生长的情况,探讨肿瘤血管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结果:...
范恩学孙海侠朱桂彬王悦增
关键词:血管抑素肿瘤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生长抑素和内皮抑素对小鼠肿瘤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直视观察小鼠背部开窗模型肿瘤生长情况及测定内皮生长因子、抗原 CD34的表达 ,了解血管生长抑素和内皮抑素对肿瘤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设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及低、高剂量实验组 ,建立小鼠背部开窗模型 ,分别给低、高剂量血管生长抑素及内皮抑素 (AS0 .6 ng· kg- 1 +ES2 .5 mg· kg- 1 和 AS1.2 ng· kg- 1 +ES5 .0 m g· kg- 1 ) ,在 13d高剂量实验组肿瘤生长受抑制情况明显 ,13d后处死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内皮生长因子及抗原 CD34的表达 ,了解肿瘤血管新生受抑制情况。结果 :肿瘤细胞移植后 ,每天直视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对照组所有移植肿瘤生长状态良好 ,肿瘤长大使小鼠行动发生困难 ;给药组较对照组肿瘤生长慢且小 ,行动不受限制 ,肿瘤的生长被明显抑制。在对照组中内皮生长因子和抗原 CD34染色高表达 ,在给药组则低表达。结论 :血管生长抑素和内皮抑素在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
金洪永范恩学薛建华孙海侠丁道亮张淑华
关键词:生长抑素新生血管化CD34
直肠癌旁移行黏膜P21、P53蛋白表达及其对保肛术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直肠癌癌旁黏膜p21、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对直肠癌切缘距离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直肠癌癌旁移性黏膜中p21、p53蛋白表达。结果①直肠癌远端扩散有9例,占29.4%,远端扩散距离均在2cm以内;②34例直肠癌标本其癌组织远端均表现为癌旁黏膜,其癌旁黏膜的距离均未超过4cm;③P53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阳性为20例,阳性率为58.6%;在癌旁表达为10例,阳性率为29.3%。同时资料表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④P21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阳性为21例,阳性率为61.5%;在癌旁组织表达为9例,阳性率为26.4%。同时资料表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直肠癌远端肠管移性黏膜2~4cm处于癌前病变状态,建议远端切除距离应更长些。
胡曼丽范恩学孙海侠
关键词:直肠癌P21蛋白P53蛋白
联合放免测定胃液CEA和AFP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4年
<正>20多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CEA及AFP的研究,由于血清中测定存在特异性差及敏感性不高等问题,开始测定胃液,而联合测定更提高了特异性及敏感性.1 材料与方法1.1 本实验设有胃癌组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前组46例,男38例,女8例,平均年龄49岁;后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平均年龄35岁.经纤维内窥镜及病理确诊.1.2 全部病人均在术前空腹吸取胃液,—20℃低温保存1个月,测定当天室温下一次融化,离心,调pH到6.5~7.0之间,放免测定.1.3 CEA药盒由四川五洲同位素研制所提供,AFP药盒由中国同位素公司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测定方法按试剂说明书进行.2
范恩学王庆国孙海侠孙辉
关键词:放射免疫测定甲胎蛋白
OX40-OX40L共刺激分子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作用的研究
2011年
研究免疫耐受诱导的方案很多,但由于都是单一途径刺激,效果不甚理想。目前许多学者开始提出多途径协同刺激方案。本研究的抗CD134基因工程抗体可用来封闭OX40-OX40L共刺激相关分子,影响细胞活化,诱导免疫耐受产生,总结报道如下。
范恩学孙海侠王焕丽
关键词:共刺激分子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免疫耐受
直肠癌TME与非TME手术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大样本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探讨TME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期入院手术的Dukes A、B、C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TME组(2394例)和非TME组(2185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存活率,吻合口瘘、性功能、泌尿功能、肛门功能障碍发生率,直肠系膜内淋巴结清除情况,判断TME的效果。结果:TME组在手术后复发率、3年及5年存活率、性功能及泌尿功能障碍方面明显优于非TME组,而在吻合口瘘、肛门功能障碍方面,TME组略高于非TME组(P>0.05)。在直肠系膜内的淋巴结清除方面,TME组检出的淋巴结阳性率为20%,非TME组直肠系膜未切除或切除不完整,且肠系膜内淋巴结未清除或清除不彻底。结论:TME能够降低直肠癌术后复发率、死亡率,与传统直肠癌手术比较,能够减少某些并发症。TME手术治疗直肠癌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范恩学房学东孙海侠丁道亮姜恩文
关键词:直肠肿瘤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建立小鼠背部开窗模型 ,在直视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血管抑素 (AS)和内皮抑素 (ES)对肿瘤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细胞表面磷酸化糖蛋白 (CD34 )的表达 ,了解肿瘤血管生长的情况。结果 本实验肿瘤细胞移植 1 3d后 ,对照组所有小鼠移植肿瘤均生长状态良好 ,肿瘤的生长已使小鼠的行动发生困难 ;而给药组肿瘤小 ,行动不受限制 ,也未见到药物副作用的表现。给药组肿瘤的生长被明显抑制 ,其肿瘤体积小 ,重量明显减轻 .。高剂量给药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 ;而且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亦明显高于低剂量对照组 (P<0 .0 1 ) ;高剂量给药组肿瘤中心发生坏死也比较明显。结论 成功建立开窗可视模型 AS、ES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起重要作用。
范恩学邢杰常亚东杜学民宋关权
关键词:血管抑素内皮抑素血管新生动物实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地方性甲状腺肿和桥本氏病鉴别诊断
1999年
临床工作中地方性甲状腺肿和桥本氏病的鉴别诊断仍为外科的难题之一,由于诊断的不甚明确同时也给治疗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特别是桥本氏病人多伴是在术中或手术后才获得正确的诊断,从而给病人带来了不必要手术或甲状腺术后功能低下的痛苦,应用三种方法来区别两病的诊断,借以达到正确诊断和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降低桥本氏病的手术率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
王庆国范恩学孙海侠王凌燕
关键词:甲状腺肿桥本氏病
全文增补中
联合检测胃液二种相关胚胎抗原对胃癌诊断与分型的临床意义
范恩学
关键词:胃液胚胎抗原胃癌诊断
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7
2010年
胃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经典手术,术后效果好,但存在术后肠管功能、胆管功能受影响等缺点。目前治疗追求既要保证生命又要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可能对患者产生生理影响的目标。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保证良好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符合现代外科的要求,是值得推广的手术。
范恩学孙海侠姜恩文丁道亮江玉娟房学东
关键词:胃癌迷走神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