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银玲

作品数:6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压
  • 3篇低血压
  • 3篇血压晨峰
  • 3篇体位
  • 3篇体位性低血压
  • 3篇老年
  • 3篇晨峰
  • 2篇直立性
  • 2篇高血压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心血管疾病风...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压变异
  • 1篇血压变异性
  • 1篇血压测定
  • 1篇血压晨峰现象
  • 1篇压变异性
  • 1篇中老年

机构

  • 5篇广州军区广州...

作者

  • 5篇王银玲
  • 5篇谢志泉
  • 4篇林仲秋
  • 4篇吴自强
  • 3篇王晓会
  • 3篇潘春梅
  • 2篇钱云峰
  • 2篇冯国飞
  • 1篇蔡艳军
  • 1篇周培毅
  • 1篇许文平
  • 1篇邓玉
  • 1篇杜智勇
  • 1篇邵尉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5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临床分析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 研究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发生情况与血压变异性、降压药物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或体检的中老年军人进行问卷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血压晨峰程度是否超过35 mm Hg(1 mm Hg =0.133 kPa)分为晨峰组(101例)和非晨峰组(420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发生率为19.4%,其中老年和超高龄患者血压晨峰患病率高于中年患者(18.9%、21.8%、5.6%,P<0.01);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具有较高的日间平均收缩压[(132.8±13.3) mm Hg比(128.8±13.3)mm Hg]、空腹血糖水平[(5.96±1.59) mmol/L比(5.68±1.22) mmol/L,P<0.05]以及24h血压变异性;服用利尿剂组晨峰发生率较未服用组高(27.4%比17.6%,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出现血压晨峰现象,空腹血糖水平、24h血压变异性可能是血压晨峰的影响因素,利尿剂可能不利于血压晨峰的控制.
王银玲谢志泉邓玉林仲秋吴自强杜智勇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测定血压变异性
血压晨峰现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1年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大障碍,而血压变异性(BPV)是反映心血管活动的一项新指标,其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血压晨峰作为BPV较为突出的部分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证实血压晨峰是心脑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等的独立危险因素〔1〕,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人群中表现尤为突出,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研究并控制血压晨峰,有利于提高降压质量。本文就目前血压晨峰现象的概念、发生机制、影响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综合防治、
王银玲谢志泉
关键词:血压晨峰发病机制靶器官损害
广州军队高龄老年高血压的特点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广州军队高龄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方法 通过对长期定居广州的退役军人进行人群普查,选择65岁以上患者,按调查表实施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包括测量卧位及立位后0、2min血压和心率)、动态血压监测,然后依不同年龄分组分别对高血压患病率、认知度、体位性低血压(OH)及血压晨峰现象的发生率作比较分析。结果 高龄老年(≥8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70.1%,知晓率为99.7%,治疗率为96.3%,控制率(血压<140/90mmHg)为58.1%。高龄老年高血压人群OH和血压晨峰的发生率均高于高龄老年非高血压人群(30.1%比19.1%;22.3%比14.3%,均P=0.001)。结论 广州军队退役军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较高,OH和血压晨峰现象常见,应重视其诊断和治疗。
谢志泉林仲秋王银玲冯国飞钱云峰吴自强潘春梅蔡艳军邵尉王晓会周培毅
关键词:高龄老年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血压晨峰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研究老年体位性低血压(OH)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及住院率的关系。方法对长期居住广州的军队离退休老年人进行健康普查,选取65岁以上的1174人进行立卧位血压及心率的测量,其中男1122人,女52人。OH诊断标准:从卧位转为立位后3min内收缩压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nmHg;采用电话随访,观察OH与新发心血管事件及住院率的关系。结果对上述人群平均(315.8±20.8)d的跟踪随访。OH发生率为25.6%(301例);OH患者的全因再人院率及心血管相关性住院率均高于非OH患者(45.1%比32.5%;19.1%比7.4%);OH组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于非OH组(7.5%比3.7%;4.8%比0.5%,P〈0.05);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坐位心率、卧位血压及既往心脑血管病史后,OH与心绞痛(HR:2.122,95%C1:1.184~3.802)、心肌梗死(HR:8.995,95%CI:2.909—27.819)的发生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1,P=0.000)。结论OH可增加全因住院率及心血管相关性住院率;OH增加老年人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
林仲秋谢志泉吴自强冯国飞潘春梅王银玲王晓会许文平
关键词:低血压直立性心血管疾病住院率
离退休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患病率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 研究离退休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OH)的患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对2010年广州军区离退休干部体检,筛选出1174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对其进行健康问卷普查,并测量卧位及立位后0、2 min血压和心率,并分OH组与非OH组进行比较.OH定义为直立位后3 min内收缩压和(或)舒张压下降≥20/10 mm Hg(1 mm Hg=0.133 kPa).结果 65岁以上老年OH的患病率为25.6%,直立后即刻收缩压下降≥20 mm 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 Hg(OH-0)者占21.6%;直立2 min后收缩压下降≥20 mm 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 Hg(OH-2)者占20.7%.OH组和非OH组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83.1%对68.6%、12.0%对6.4%、13.0%对6.3%、22.3%对16.2%、47.2%对39.2%,OH组均高于非OH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组降压药物治疗率虽稍高于非OH组(88.0%对8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两组使用的降压药物种类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OH在离退休老年人较常见,OH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降压药物对OH无明显影响.
林仲秋谢志泉王银玲钱云峰吴自强潘春梅王晓会
关键词:低血压直立性患病率老年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