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
-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药香囊干预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30例被引量:9
- 2015年
- 反复呼吸道感染指在1 a时间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了一定范围的疾病[1]。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亦称复感儿,其发病率达20%,以2~6岁最为常见,多为先天性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营养元素缺乏或喂养、护理不当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加之平素护理不当,易感受外邪而发为感冒。由于小儿对口服中西药的配合度均较差,针剂使用又会引起一定的痛苦。
- 陈海燕程勇王岩
-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
- 探讨运脾法对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肠疾病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运脾法及中药复方清幽颗粒对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肠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p阳性、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内服清幽颗粒;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变、幽门螺杆菌(HP)转阴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86.11%,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能明显减轻患儿症状并优于对照组(P<0.01),对Hp的抑制作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脾法及中药复方清幽颗粒对小儿幽门螺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Hp感染性胃肠疾病具有良好疗效。
- 王菊霞刘文王岩
- 关键词:运脾法幽门螺杆菌胃肠疾病
- 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每组各30例。西药治疗组予口服抗Hp四联疗法2周,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4周。中药治疗组予口服加味柴胡疏肝散,疗程为6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予口服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抗Hp四联疗法2周,后改为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雷贝拉唑口服4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14C-呼气试验,并对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Hp根除率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优于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P<0.05)。(2)在治疗Hp疗效方面,中药治疗组根除Hp有效率为56.67%,西药治疗组根除Hp有效率为80.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根除Hp有效率为86.6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药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气滞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Hp感染的患者,综合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西药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黄剑锋陈朝元王岩何顺勇
-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感染加味柴胡疏肝散
- 清幽颗粒对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肠疾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清幽颗粒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肠疾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洛塞克)治疗;治疗组予清幽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症状积分,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Hp转阴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p转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幽颗粒治疗Hp感染性胃肠疾病疗效确切。
- 王菊霞王岩徐永红辛小卉
- 关键词:胃肠疾病
- 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D-IBS患者结肠粘膜VIP和SP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D-IBS患者的可能现代医学机制。方法电子肠镜下夹取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粘膜,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VIP和SP含量在服用痛泻要方前后的变化。结果①痛泻要方治疗后结肠粘膜VIP和SP含量明显减少,差异非常显著(P<0.01);②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与结肠粘膜VIP和SP含量均呈正相关性。结论调节VIP和SP的正常分泌,可能是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D-IBS的作用机制之一。
- 王岩陈朝元吴晖张洪生何顺勇张传眺高全达
- 关键词:腹泻型肝郁脾虚痛泻要方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
-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30例被引量:8
- 2014年
- 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明确指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而中医理论认为支气管哮喘属“哮证”范畴,多因宿痰伏肺,
- 王岩郑健潘旭东王菊霞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小儿中药雾化
- 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气滞型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各30例。中药组予口服加味柴胡疏肝散,疗程为6周;西药组予口服抗Hp四联疗法2周,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4周;中西药组予口服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抗Hp四联疗法2周,后改为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雷贝拉唑口服4周。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4C-呼气试验和胃镜,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溃疡愈合情况及Hp根除率。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中药组与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溃疡愈合疗效方面,中西药组疗效优于与中药组与西药组(P<0.05)。在Hp根除疗效上,西药组与中西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气滞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Hp感染的患者,综合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西药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陈朝元王岩何顺勇黄剑锋
-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气滞型幽门螺杆菌加味柴胡疏肝散
- 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D-IBS患者结肠黏膜5-HT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罗马II诊断标准及中医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的D-IBS患者30例设为治疗组,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2组均通过结肠镜取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运用Envision法观察肠嗜铬细胞(EC细胞)数量和5-HT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5-H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及5-HT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5-H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及5-HT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不论是健康人还是肝郁脾虚型D-IBS患者,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EC细胞的数量和5-HT的含量呈正相关性;肝郁脾虚型D-IBS患者结肠黏膜EC细胞的数量及其5-HT的含量与患者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性。结论抑制EC细胞的异常增生、调节5-HT的正常分泌,可能是痛泻要方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之一。
- 王岩陈朝元吴晖张洪生何顺勇张传眺高全达
- 关键词:痛泻要方肠嗜铬细胞五羟色胺肝郁脾虚型
- 中药食疗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于婴幼儿中应用中药食疗,探究分析该方法的应用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月起至2017年6月毕,从我院选取100例常规随访6个月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按单双数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婴幼儿不采用干预措施,观察组婴儿采用中药食疗,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婴幼儿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实施评价。结果治疗完成12个月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婴幼儿出现轻度营养性贫血、中度营养性贫血的婴幼儿数量显著较少,其中对照组有24例,观察组有7例,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于婴幼儿中应用中药食疗的效果显著,有效促进了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同时对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降低作用,有效促进了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 陈海燕程勇刘文王岩
- 关键词:中药食疗婴幼儿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