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朝元

作品数:80 被引量:381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技/社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综合征
  • 15篇易激综合征
  • 15篇肠易激
  • 15篇肠易激综合征
  • 13篇加味
  • 13篇腹泻型
  • 11篇痛泻
  • 11篇痛泻要方
  • 11篇脾虚
  • 11篇胃炎
  • 11篇螺杆菌
  • 11篇慢性
  • 10篇溃疡
  • 10篇腹泻型肠易激...
  • 9篇幽门螺
  • 9篇幽门螺杆菌
  • 9篇细胞
  • 9篇疗效
  • 8篇食管
  • 6篇中西医

机构

  • 40篇福建省人民医...
  • 37篇福建中医药大...
  • 5篇福建中医学院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福建中医学院...
  • 2篇福建省中医药...
  • 2篇福建省第二人...
  • 1篇温州市中医院

作者

  • 80篇陈朝元
  • 28篇何顺勇
  • 16篇王岩
  • 13篇黄剑锋
  • 9篇郑琳
  • 8篇林琼
  • 7篇刘臣璋
  • 7篇赖金枚
  • 7篇吴晖
  • 6篇林瑜
  • 5篇张传眺
  • 5篇张芸
  • 4篇张洪生
  • 4篇王岩
  • 4篇林越汉
  • 4篇高全达
  • 4篇施光亚
  • 3篇郭改革
  • 3篇吴水生
  • 3篇吴符火

传媒

  • 7篇福建中医药
  • 7篇福建中医学院...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新疆中医药
  • 2篇实用中医药杂...
  • 2篇海峡药学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北方药学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8篇2002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配合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单纯予多潘立酮口服。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4.0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FD疗效好。
林琼陈朝元林瑜郑琳
关键词:多潘立酮
氧驱动吸入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控制哮喘急性发作被引量:10
2007年
近年多采用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雾化液配压缩雾化机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所有患儿在急性发作时均存在缺氧,特别是哮喘急性重度发作时,缺氧更为严重,可是利用压缩雾化机吸入药液的同时无法吸氧。为此,2003年5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氧气(6L/min)做驱动进行药液吸入,并与压缩雾化机吸入药液的方法进行比较。
王岩陈朝元何顺勇王菊霞吴晖
关键词:氧驱动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哮喘急性发作
下咽食管同时性多原发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诊治1例报道
2023年
下咽食管同时性多原发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难以早期诊治,预后差。本文报道1例体检发现下咽食管同时性多发早期癌病例,对病灶进行白光、Lugol碘染色及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观察后分次对3处病灶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术后复查见下咽、食管恢复良好。
张虹陈朝元陈静唐杜鹏杨陈婷
关键词:食管早期癌多原发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肝硬化患者57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及抗Hp-IgG法测定来判断Hp感染。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组Hp感染率为31.3%,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65.5%,P<0.05)和消化性溃疡组(83.3%,P<0.05);Hp感染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显著性相关(P>0.05);Hp感染率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而下降(无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57.1%,有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21.0%,P<0.05;轻度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32.4%,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10.75%,(P<0.05)。结论Hp感染不是PHG的主要致病因素;肝硬化门脉高压影响Hp感染率;Hp感染与患者肝功能分级无关。
陈朝元何顺勇高全达张传眺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食管胃静脉曲张
疏降饮对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炎症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研究疏降饮对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前胃结扎联合幽门夹叠加铁夹刺激大鼠尾部制作肝胃不和型RE模型。干预组大鼠使用疏降饮治疗2周后用RT-PCR法检测IL-1β、IL-8、TNFα的表达。结果:疏降饮治疗的大鼠体重呈明显增加趋势,IL-1β、IL-8和TNFα呈下降趋势。结论:疏降饮能改善大鼠食管炎症损伤,对治疗肝胃不和型RE有效。
唐杜鹏陈朝元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炎症因子
针刺麻醉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针刺麻醉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受超声胃镜检查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超声胃镜检查,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麻醉,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15 min疼痛程度[采用主诉疼痛分级法(VRS)评估]、平均动脉压、恶心呕吐程度、配合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检查过程中及检查结束后15 min的V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检查过程中配合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平均动脉压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麻醉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不适感,提高其检查配合度,稳定平均动脉压。
张虹林万庆陈朝元陈静陈瑛玲吴期浓林宇琛
关键词:针刺麻醉超声胃镜平均动脉压恶心呕吐
中医药院校西医内科学的教学体会和改革思路
随着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和基础医学理论和技术的蓬勃发展,临床医学的内容正在不断更新和深入,西医内科也相应地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为培养出能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新世纪中医专业或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人才,西医内科学起重...
陈朝元王岩郑健杨鸿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教学体会
文献传递
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关系。方法 选取CAG患者118例为CAG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例为CSG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用放免法检测空腹静脉血ET、CGRP含量。结果(1)CAG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CSG组和对照组(P<0.01),CGRP水平明显低于CSG组和对照组(P<0.01);CSG组血浆ET水平高于对照组,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轻、中、重度CAG患者之间血浆E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AG患者血浆ET与CGR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214,P=0.02)。结论 ET、CGRP可能参与CAG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萎缩程度有关。
陈朝元王岩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证治研究概述
2011年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胃肠道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缺乏形态学和实验学的依据。根据罗马Ⅲ标准,IBS可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及未定型(IBS—U)。
刘文耀陈朝元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证治功能性疾病大便性状排便习惯
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每组各30例。西药治疗组予口服抗Hp四联疗法2周,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4周。中药治疗组予口服加味柴胡疏肝散,疗程为6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予口服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抗Hp四联疗法2周,后改为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雷贝拉唑口服4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14C-呼气试验,并对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Hp根除率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优于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P<0.05)。(2)在治疗Hp疗效方面,中药治疗组根除Hp有效率为56.67%,西药治疗组根除Hp有效率为80.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根除Hp有效率为86.6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药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气滞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Hp感染的患者,综合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西药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黄剑锋陈朝元王岩何顺勇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感染加味柴胡疏肝散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