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碧云
- 作品数:20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16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常规治疗,n=82)及对照组(常规治疗,n=82),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心功能[心率、心脏指数、心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INR)]指标及内皮功能[组织因子(T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指标表达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部分心功能指标(心脏指数、心排血量、LVEF)水平及凝血指标(PT、APTT、TT、IN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水平及内皮功能(TF、vWF)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AMI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 洪碧云崔贝贝李秋霞李云
-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凝血功能内皮功能
- 护理警示标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护理警示标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在心内科住院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冠心病(CHD)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给予警示标识)和观察组(n=90,予警示标识),对比护理标识使用前后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使用护理标识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分数、实践分数及合格率均显著高于使用护理标识前(P<0.05);护理警示标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9%)明显高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护理警示标识能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洪碧云
- 关键词:护理警示标识老年冠心病护理不良事件
-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坚持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72例使用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6月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实验组有28例患者完全遵医,占77.78%,对照组22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61.11%,2组遵医程度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坚持治疗依从性。
- 洪碧云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干预依从性
- 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
- 2009年
-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成人心脏原因瞬间死亡称心脏性猝死。笔者所在科自2001~2007年共有8例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为有效减少心脏病患者猝死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回顾性分析了8例猝死病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洪碧云
-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心脏病护理对策
-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干预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合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2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以品管圈活动模式进行临床干预,评估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用药差错率、用药成功率、用药执行单规范记录缺失率以及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用药差错率与用药执行单规范记录缺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用药成功率与临床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心内科住院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临床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用药安全性,避免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改善临床满意程度。
- 洪碧云
- 关键词:心内科安全服药临床干预
- 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自我负担感受、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自我负担感受、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按区划随机化设计分组,依次为观察组(n=400)和对照组(n=400),两组行常规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给与心理干预,观察组则辅以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自尊量表(SE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SE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SES、SF-36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均P<0.001);观察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自我负担感,增强其自尊感,降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洪碧云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心理干预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分析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中应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的效果及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共284例纳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142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止血处理,观察组术后接受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止血处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止血效果、临床指标及止血后不良体感发生率。结果:经止血后,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均得到有效止血,两组止血效果对比虽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相对较高,P>0.05;且观察组止血后各项临床指标及不良体感发生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中应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可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止血,且止血后施术侧血供维持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体感,故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洪碧云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护理
- 焦点解决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负性情绪、心理韧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应对负性情况、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从符合研究标准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焦点解决干预模式。干预2周后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心理韧性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对照组HAMD(72.1±13.8)分,HSMD(64.3±9.4)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78.5±11.6)分、(72.3±11.5)分(P<0.05);干预后对照组乐观、坚强、坚韧评分依次为(8.7±0.8)分、(25.8±4.5)分、(47.2±6.5)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9.1±1.3)分、(32.4±5.8)分、(52.3±5.2)分(P<0.05)。结论焦点解决模式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参与式护理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心理。
- 洪碧云赵蓉
- 关键词:冠心病负性情绪心理韧性
-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与护理配合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对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内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32例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而后按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临床疗效、护理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92.3%,对照组77.1%,P<0.05。护理后观察组PaCO2(6.12±0.35)kpa,SaO2(93.25±4.34)%,PaO2(8.99±1.56)kpa,动脉血气各项指标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借鉴。
- 洪碧云
-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无创呼吸机护理配合
- 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医院护理方式,观察组除采用常规医院内护理方式外同时实施家庭护理干预,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也能积极提高患者临床满意程度。
- 洪碧云屈晶晶
- 关键词:干预性研究生活质量病人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