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细胞
  • 2篇病变
  • 2篇玻璃体
  • 1篇凋亡
  • 1篇新生血管化
  • 1篇血管化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形成
  • 1篇氧诱导视网膜...
  • 1篇视网膜新生血...
  • 1篇视网膜新生血...
  • 1篇视网膜组织

机构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3篇周占宇
  • 3篇李松涛
  • 2篇丰慧
  • 2篇付浴东
  • 1篇万金娥
  • 1篇许广昌
  • 1篇冀鹏飞
  • 1篇刘斐
  • 1篇马峰伟

传媒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NF-κB表达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组、缬沙坦处理组和缓冲液处理组,每组5只大鼠。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做处理,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40 mg/kg灌胃,缓冲液组给予相同体积缓冲液灌胃,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NF-κB无阳性表达,模型组、缬沙坦组、缓冲液组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262.00,q=18.06~34.59,P〈0.01);缬沙坦组NFκ-B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q=15.29,P〈0.01)。结论缬沙坦能降低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冀鹏飞周占宇李松涛付浴东丰慧刘斐马峰伟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F-ΚB细胞凋亡
β-七叶皂甙钠对ROP模型大鼠玻璃体内IL-6、IL-8及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视网膜病变(ROP)模型大鼠玻璃体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高氧诱导大鼠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将180只出生7d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处理组。空白对照组空气中饲养,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处理组于氧体积分数为0.75±0.02的氧箱内饲养5d后,将其放入空气中与空白对照组一同饲养5d。出氧箱时,将处理组分为3个亚组,腹腔内分别注射0.5、1.5、3.0mg/kg的β-七叶皂甙钠;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内注射1.5mg/kg生理盐水;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作注射处理。处死所有17d龄SD大鼠,穿刺抽取玻璃体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测定各组新生大鼠玻璃体内IL-6、IL-8及VEGF的浓度。结果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处理组玻璃体内IL-6、IL-8及VEGF浓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38.71~415.39,q=3.510~52.053,P<0.05)。处理组IL-6、IL-8及VEGF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q=5.742~35.635,P<0.05)。结论玻璃体内IL-6、IL-8及VEGF浓度的增高可能在高氧诱导新生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β-七叶皂甙钠能够降低IL-6、IL-8及VEGF的表达,对氧诱导大鼠的视网膜病变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李松涛周占宇许广昌
关键词:Β-七叶皂甙钠白细胞介素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主要源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avastin可以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所有异构体发生高亲和力结合,拮抗其生理活性。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取7日龄清洁级C57BL/6J小鼠9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空气对照组、高氧对照组、高氧BSS组和低、中、高剂量avastin组,每组15只。空气对照组小鼠在空气中喂养,其他各组均置于体积分数75%±2%O,的高氧环境中饲养,连续5d,高氧BSS组大鼠玻璃体腔注射无菌BSS液0.5μl,3个avastin处理组小鼠分别玻璃体腔注射1.25、2.50、5.00g/Lavastin各0.5μl。17日龄时过量麻醉处死小鼠,摘除眼球制备视网膜组织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后计数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中CD34分子的表达;利用视网膜铺片技术观察低、中、高剂量avastin组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并进行比较。结果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发现,高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多于空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的avastin组小鼠视网膜中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少于高氧BSS组和高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avastin组与低剂量avastin组比较,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高氧对照组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CD34分子呈阳性表达。视网膜铺片可见空气对照组的血管自视盘向四周均匀放射,分支良好,结构清晰;高氧对照组、高氧BBS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其结构紊乱,分布不均;各剂量avastin组随着剂量的增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走行�
付浴东周占宇万金娥丰慧李松涛
关键词:AVASTIN血管形成玻璃体腔注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