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培蕾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心肌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移植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端脑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肌纤维
  • 1篇心肌纤维化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移植骨髓
  • 1篇衰竭
  • 1篇死后
  • 1篇体积分布宽度
  • 1篇人肝细胞生长...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黄河医院

作者

  • 4篇李培蕾
  • 4篇林明
  • 2篇张文文
  • 1篇林美萍
  • 1篇苏津自
  • 1篇胡雨

传媒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左卡尼汀提高大鼠心肌梗死后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是否能提高心肌梗死后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存活率,从而提高其疗效。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LC组、MSCs组和左卡尼汀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LC+MSCs)组。4周后检测心功能、MSCs存活情况和梗死区心肌纤维化水平。结果4周后,与MSCs组比较,LC+MSCs组MSCs的存活、左室心功能、心肌纤维化均改善(P〈0.05)。结论LC联合MSCs使用可提高MSCs的存活率,更好地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
李培蕾林明许昌声
关键词:心肌梗死左卡尼汀细胞移植
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hHGF)对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影响。方法 50只12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10)g]随机抽取14只作为对照组,其余36只大鼠腹腔注射盐酸阿霉素制作心力衰竭模型,存活大鼠(n=24)再随机平分为3组: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组和MSC-hHGF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获取SD大鼠的MSC,Ad-hHGF转染HGF到MSC,ELISA检测hHGF在该细胞的表达情况。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细胞移植后4周,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检测心功能,免疫组化检测左室心肌组织HGF表达水平,天狼猩红染色评价心肌纤维含量,偏振光显微镜分析瘢痕区Ⅰ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MSC组的左室收缩峰压(LVSP)[(41.1±3.7)比模型组(33.2±1.4)mmHg,P<0.05]升高,MSC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15.7±1.3)比模型组(19.5±2.1)mmHg,P<0.05]降低;与MSC组相比,MSC-hHGF组LVSP[(49.6±6.1)比MSC组(41.1±3.7)mmHg,P<0.05]升高;MSC-hHGF组LVEDP[(8.7±1.1)比MSC组(15.7±1.3)mmHg,P<0.05]降低。MSC-hHGF组心肌组织Ⅰ型胶原含量与模型组比降低,但是与对照组比没明显差异。结论 MSC-hHGF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
林美萍胡雨张文文李培蕾许昌声苏津自林明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纤维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骨髓问充质干细胞(BM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等,并能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参与组织修复。因此,BMMSCs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并取得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其到底是怎么归巢到靶器官,仍不是很清楚。本文就BMMSCs归巢的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简要综述。
李培蕾林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归巢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化意义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随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分析RDW与CHF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及意义。方法分析200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并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50%组(B组)、50%〉LVEF≥35%组(C组)和LVEF〈35%组(D组);来自同期住院无慢性心力衰竭的对照组(A组)。比较RDW、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LVEF在各组间的变化。分析26例CHF患者治疗前后RDW、NT—proBNP的变化。采用线性相关关系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各因素与RDW变化的相关性。用ROC曲线评定RDW判断CHF的价值。结果①从对照组到心功能Ⅳ级组,RDW逐渐增加,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②随着LVEF的降低,RDW逐渐增加,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6例CHF患者治疗前后RDW及LgNT—proBNP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④在CHF患者中,RDW水平与LgNT—ProBNP直线相关关系最强(P〈0.05)。⑤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RDW=13.734+1.518(LgNT—Pr0BNP)-0.026(年龄)-O.333(LAD)-0.012(LVEF)。@RDW判断CH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7,P〈0.01。结论①cHF患者RDW明显升高,且与心衰程度有关系。②RDW与kNT—ProBNP有较强的相关性,甚至比LVEF还强,提示RDW可能与CHF患者的预后有关。
林榕林明张文文李培蕾
关键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慢性心力衰竭N-末端脑钠肽前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