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宏

作品数:1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回指
  • 3篇语篇
  • 3篇语篇回指
  • 3篇回指研究
  • 3篇间接回指
  • 3篇教学
  • 2篇代词
  • 2篇英汉
  • 2篇英汉语
  • 2篇英语
  • 2篇语码
  • 2篇视阈
  • 2篇人称代词
  • 2篇转喻
  • 2篇转喻机制
  • 2篇理论视阈
  • 2篇汉语
  • 2篇非线性
  • 2篇复杂系统
  • 1篇大学外语

机构

  • 13篇哈尔滨工程大...
  • 5篇黑龙江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剑桥大学

作者

  • 13篇宋宏
  • 2篇邓晓明

传媒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海外英语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Sino-U...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任务型听说教学模式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
2014年
"自主任务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采取多媒体授课、课内外自主学习和小班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激发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完成任务的意义自我建构,从而实现教学质量最优化。
宋宏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建构主义网络
基于语料库的人称代词回指的语言变异研究
2012年
回指问题一直是语言学各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BNC语料库,对英语新闻语篇中人称代词回指的研究发现第三人称代词在执行指称功能时,在形态、语法和语用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社会语言变异现象。这些现象折射出社会性别权利意识的变迁,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言语群体的社会意识。传统研究认为,人称代词回指语在语篇中的功能就是替代和保持语篇衔接,基于语料的分析表明,代词回指语还承载着社会功能和语篇人际功能。研究结果从一个微观的层面验证了语言的“异质有序”性。
宋宏
关键词:语篇回指语料库第三人称代词
语篇回指研究理论综观被引量:2
2012年
回指一直在语言学和语言哲学领域受到高度关注。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回指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和假说,但仍存在很多争议性问题。在语言学视域下的回指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句法回指和语篇回指。通过对不同理论流派的语篇回指研究进行梳理和剖析,总体上可以分为语篇结构模式、语用模式和认知模式。在理论路径上经历了从形式化到功能化的转变;在功能的认识上经历了从实体"替代论"到语篇衔接手段到心理实体的"可及性标示语"的转变。
宋宏
关键词:语篇回指
英语课堂学生英汉语码转换的动机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常使用英汉语码转换,学界对此现象颇具争议。通过对此类英汉语码转换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其诱因、动机以及在教学中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学生使用语码转换的动机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有些是由于学生目的语语言能力不足或交际策略缺乏所致,有些则是学生为了实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而为。故在英语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妥善有效地处理母语与外语的关系。
宋宏邓晓明
关键词:语码转换动机英语教学
混沌理论视角下的中介语可变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中介语可变性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影响甚大但又颇具争议。其争议的焦点问题是语言能力是否具有"可变性"。这场学术之争的理论根源在于中介语的语言观是"异质"还是"同质"的本质对立。中介语的系统性、可变性、可渗透性和动态发展性这四个特点呈现出混沌的非线性特征。
宋宏
关键词:中介语非线性
转喻理论视阈下的语篇间接回指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了语篇间接回指的转喻问题。语言学界公认转喻的主要功能是指称。语料分析表明,在语篇中间接回指的转喻机制受到语义关联关系、认知框架转化和概念突显属性的制约,语言具有转喻的本质属性。
宋宏
关键词:间接回指转喻机制动态语义
On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of color terms: A typological view被引量:1
2009年
I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olor terms usually indicate their specific cultural concepts and metaphorical implicature. This paper makes a typological study on the universality and relativity of the Conceptual Metaphors (CM) of color term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It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the process of categorization and metaphorization of color terms of oriental and western peoples. It proposes that the CM system of color terms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activity of three factors as neurophysiologic mechanisms, general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and socio-cultural selective mechanisms. The CM of color term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carry their specific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values, and reflect self-similarity of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宋宏
关键词:COGNITION
间接回指的概念转喻机制研究
2013年
在间接回指的释义过程中,回指语和其隐性先行语之间能够建立起心理实体的同指关系,是由于转喻的操作机制在起作用。这一过程中,相关概念能够被有效地激活和接受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且,回指语和隐性先行语必须是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之内的概念映现,才能实现转喻的概念框架的转化。
宋宏
关键词:间接回指概念转喻转喻机制
人称代词间接回指的概念参照转喻模型
2013年
指称转喻是一种认知上的"概念参照点"现象。人称代词间接回指不同于有定名词短语作为间接回指,在于其转喻过程属于"二度搭桥",需要耗损更多的认知努力。但如果两个参照点之间容易建立起密切的概念关系就会减少这种耗损,在经济原则上就具有了优选性。构建一个"双核概念参照转喻模型"来整合回指识解和转喻识解两种语言现象,可以为人称代词间接回指在语篇中的释义机制提供解释力。
宋宏
关键词:间接回指人称代词
浑沌理论视阈下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分为先天派和后天派。研究者提出诸多理论、模型、假说、范式,相互质疑,诸多争议不休的问题迄今仍没有一个完整合理的解释。浑沌理论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框架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二语习得的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非线性的、开放的、不断演化的复杂系统。浑沌理论可以为其中争议颇多的语言迁移、中介语的可变性、语言僵化、语言损耗等复杂的现象提供解释力,并为"异质有序"的语言观提供理论支持。
宋宏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浑沌理论非线性复杂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