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超声
  • 3篇动脉
  • 3篇肝癌
  • 2篇B超
  • 2篇超声检查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结石
  • 1篇动力学改变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流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表现
  • 1篇造影
  • 1篇造影分析

机构

  • 11篇齐齐哈尔医学...
  • 8篇大庆龙南医院

作者

  • 11篇刘彦丽
  • 8篇韩秋
  • 3篇荣俊芳
  • 3篇靳元
  • 2篇李万荣
  • 2篇付雪丹
  • 2篇高姗
  • 2篇乔继伟
  • 1篇邹松平
  • 1篇陈业鹏

传媒

  • 4篇齐齐哈尔医学...
  • 4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脂肪浸润程度的定量评估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采用肾周及肾旁超声脂肪厚度(UFT)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脂肪浸润程度。方法根据肝脂肪浸润程度将NAFLD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肪肝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测量108例NAFLD患者肾周及肾旁脂肪厚度(UFT)。比较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肪肝组患者肾周及肾旁UFT,分析肾周及肾旁UFT与肝脂肪浸润程度、腰围及BMI(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肪肝组患者的肾周及肾旁UFT分别为(4.7±1.9)mm、(16.2±2.3)mm和(28.3±3.4)mm,三组间肾周及肾旁UF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患者肾周及肾旁UFT与肝脂肪浸润程度呈正相关(r=0.88,P=0.009),NAFLD患者肾周及肾旁UFT与腰围呈正相关(r=0.76,P=0.005),NAFLD患者肾周及肾旁UFT与BMI呈正相关(r=0.63,P=0.007)。结论超声测量肾周及肾旁UFT可以准确评估NAFLD患者肝脂肪浸润程度。
刘彦丽韩秋邹松平李万荣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超声
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TCD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应用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TCD)对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方法:30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用TCD对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严重颈动脉狭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和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的正常人,颈动脉闭塞患者最低(p<0.05)。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开放占58.14%,后交通动脉开放占48.84%,颈内外动脉开放占44.19%。结论: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同侧半球血流量下降,侧支循环开放。TCD为本病提供全面客观依据。
韩秋刘彦丽荣俊芳
关键词: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TCD
B超和CT在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5年
目的进一步对B超和CT在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23例,首先,患者先用B超进行检查,随后,患者在采用CT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通过两种方法检查后,B超的检查结果为单处肠管损害13例,多节段肠管损害4例,腹腔积液17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0例;CT的检查结果为单处肠管损害15例,多节段肠管损害5例,腹腔积液18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1例,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诊断过程中,B超和CT两种诊断方法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CT诊断略优于B超诊断,当患者采用B超进行诊断后,为了能够提高患者的诊断率,降低误诊率,可以采用CT再次进行诊断,提高诊断结果的有效性,促进患者今后的治疗。
刘彦丽韩秋乔继伟
关键词:B超CT腹型过敏性紫癜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
2011年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LEAD)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DM患者100例与96例同期健康志愿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结果:糖尿病组100例患者,发现96例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粥样硬化改变,检出率为94.3%。糖尿病组的血管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低;血流量亦较对照组减低。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有效手段,对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韩秋刘彦丽荣俊芳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动脉病变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依有无临床症状及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将110例老龄患者分为3组:非梗死组、无症状性脑梗死组和症状性脑梗死组,各组病人均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查。结果:SI组和AI组斑块指数增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MT)增加、颈内动脉(CIA)及颈总动脉(CCA)内径均较低,与NI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SI组斑块指数、IMT较AI组亦有显著增高结论:IC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预测及评价ICD的重要指标之一。
韩秋刘彦丽李万荣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分析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在肝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量化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其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61例HCC患者超声造影结果进行时间-强度量化分析;观察超声造影时间-强度量化分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以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31例HCC患者组织中VEGF呈阳性表达(50.8%)。MVD与VEGF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VEGF阳性表达组中增强时间、消退时间及曲线下面积与阴性表达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造影时间-强度分析参数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汇管区癌栓组超声造影增强时间与汇管区无癌栓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大小、VEGF阳性表达、汇管区癌栓与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有关。结论超声造影可帮助临床明确病变性质,时间-强度量化分析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
刘彦丽韩秋乔继伟高姗
关键词:超声造影复发率生存率肝细胞肝癌
肝癌超声声像图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关系
2014年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彩色能量血流显像(color power Dopper imagi n g a n g l o,C PA)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2例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 C C)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二维超声观察肝脏内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界、回声强度及内部回声情况,应用CDFI、CPA观察肿瘤区域及周边血供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情况,并且测定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影像学参数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二维超声结果显示,MVD均值在形态、个数、回声、边界、均匀值、坏死程度分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多发、瘤体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内部伴坏死、伴门静脉癌栓者的p53蛋白及PCNA阳性表达均高于瘤体单发、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者(P<0.05).有转移组的MVD值、p53蛋白及PC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不同CDFI分型中,Ⅲ型与Ⅰ型相比,MVD值、p53蛋白及PCNA表达均较高(MVD:55.26±18.47 vs 34.59±11.18,p53蛋白:9/9 vs 6/18,PCNA:9/9 vs 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PA分型中,与Ⅲ型的MVD值相比,Ⅰ型的MVD值与Ⅱ型的MVD值均低于Ⅲ型(Ⅰ型,MVD:26.58±8.42vs 51.52±16.36,Ⅱ型:35.43±13.04 vs 51.52±16.36)(P<0.05).与Ⅰ型的p53、PCNA表达相比,Ⅱ型和Ⅲ型的p53蛋白、PCNA表达均高于Ⅰ型(Ⅱ型,p53蛋白:21/32 vs 3/18,Ⅲ型:12/12 vs 3/18)(Ⅱ型,PCNA:29/32 vs 6/18,Ⅲ型:12/12 vs 6/18)(均P<0.05).CDFI、CPA与MVD值、p53蛋白及PCNA表达间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超声、CDFI、CPA及与MVD、p53蛋白及PCNA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肝癌初筛方法,对临床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刘彦丽靳元付雪丹韩秋
关键词:肝癌肝脏超声检查
B超及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B超及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50例,按照B超、腹部CT、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方式将其划分为三组,每组患者50例,比较三组患者诊断的总有效率。结果诊断结束后,B超组患者阳性27例,阴性15例,不明8例,诊断的总有效率为84%;腹部CT组患者阳性31例,阴性14例,不明5例,诊断的总有效率为90%;核磁胰胆管成像组患者阳性33例,阴性16例,不明1例,诊断的总有效率为98%,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超和腹部CT。这一发现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刘彦丽靳元陈业鹏
关键词:B超腹部CT肝外胆管结石
超声引导下PRFA治疗非手术适应症肝癌术后的肿瘤影像表现与疗效的关系
2013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后超声影像学表现与生化指标、复发率的关系.方法:选取PRFA患者36例,分析并比较其术前、术后7、14、28 d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水平及超声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PRFA患者术后7 d ALT、AS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102.21 U/L±53.41 U/Lvs 55.34 U/L±36.57 U/L,90.58 U/L±37.22 U/L vs 65.77U/L±40.29 U/L),14 d后降至术前水平.血清AFP值转阴及AFP值下降≥50%者同期MRI显示肿瘤完全消融,超声显示病灶回声增强,病灶出现中央液化,内部无血流.血清AFP值升高者同期MRI显示肿瘤不完全消融,超声显示病灶部分回声增强,内见点状血流.以肿瘤标志物AFP水平为参考指标,PRFA的有效率≥60%.PRFA患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68%,中位生存时间38.09 mo.结论:PRFA术后患者影像学表现与生化指标、肿瘤复发相一致.影像检查可作为检测肿瘤复发的一种有效手段.
付雪丹刘彦丽
关键词: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肝癌
高血压左室壁肥厚与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分析
2011年
目的:观察高血压引起左室肥厚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对正常对照组60例及高血压组100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分别测定左室内径(LAD)、舒张末左室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壁厚度(PWT),计算左室肌重、左室肌重指数(LVMl)。分别测定LVH组、NLVH组二尖瓣下血流E峰及A峰,并计算A/E比值,判定为左室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的LVST、PWT及LVMI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00例高血压组病人中有51例LVH,占49.9%,其中34例二尖瓣下血流A/E>1判定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占70.8%;而NVLH50例,二尖瓣下血流A/E>1仅10例,占2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室肥厚可使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韩秋刘彦丽荣俊芳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