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琼
- 作品数:54 被引量:169H指数:9
-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学事业费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头针在运动系疾病中的应用
- 1997年
- 刘世琼骆文郁黄丽华
- 关键词:运动系疾病头针疗法
- 如何学好《腧穴学》
- 2002年
- 目的 :帮助学生用总结、归纳的方法学习《腧穴学》。方法 :用不同的归纳方法记忆穴位的定位、主治和刺灸。结果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此法可行。结论 :学习任何学科都应该用总结、归纳的方法记忆 。
- 刘世琼骆文郁雒成林
- 关键词:腧穴学刺灸归纳法
- 刘世琼教授穴位贴敷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刘世琼教授穴位贴敷"颈夹脊"治疗颈椎病疗效的可靠性。方法:总结刘世琼教授2007年10月-2010年10月穴位贴敷治疗的颈椎病的治疗效果。结果:穴位贴敷总有效率为94.6%。结论:穴位贴敷"颈夹脊"治疗颈椎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北平刘世琼李向军张星华
- 关键词:刘世琼教授贴敷颈椎病
- 针刺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恢复期4例观察被引量:6
- 1993年
- 格林—巴利综合征,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神经及全身多数周围神经对称性损害。其临床表现以肢体对称性软瘫为主。常伴有面瘫、吞咽困难等颅神经损伤性症状,严重的引起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现代医学多采用对症疗法、支持疗法及特殊疗法,如激素疗法、大剂量人工免疫球蛋白疗法、血浆置换等。对其恢复期的治疗,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根据格林—巴利综合征恢复期的临床症状,按中医“痿证”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近期所治疗的4例报道如下。
- 刘世琼骆文郁
- 关键词:身柱穴神道穴
- 《杂病广要》辨治咳嗽经验
- 1992年
- 《杂病广要》为日本丹波元坚(1795—1857)编著。全书引清初以前著名医藉300余种,包括辨治咳嗽的著名医藉70余种,治疗方剂近70首,药物近100味,内容丰富,不失“广要”之旨,值得认真研究。笔者通过学习,将有关经验归纳总结于后,目的为临床解决辨治咳嗽的疑难问题,提供一点线索。
- 骆文郁刘世琼
- 关键词:咳嗽中医药学文献
- 无烟灸疗法对实验性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 2001年
- 在传统灸法的基础上 ,将艾绒进行特殊加工 ,并配以强身保健的中药 ,如人参、附子、干姜、苍术等制成无烟灸条 ,对实验性小鼠的神阙穴施灸 ,观察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此法能明显提高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转换率。与空白对照组和有烟灸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且对小鼠的肺及支气管无大的影响 ,未引起肺及支气管静脉充血 ,与有烟灸对照组比较 。
- 骆文郁刘世琼邱桐杨锡仓楚慧媛纪彤
- 关键词:免疫功能吞噬细胞
- 针灸之最
- 1993年
- 1.现存最早的经络学著作,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的《阴阳十一脉灸经》与《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对针灸理论进行系统总结的古典医籍,是《黄帝内经》。 3.现存最早最系统的针灸专著,是晋代皇甫谧著的《针灸甲乙经》。 4.最早的针刺工具,是砭石。 5.我国最早的女针灸家,是晋代的鲍姑,她擅长用艾灸治病。 6.最早绘制彩色经络图《名堂三人国》的医家,是唐代的孙思邈。 7.最早铸造针灸模型——铜人的医家,是北宋的王惟一。 8.最早提出“十四经”名称的医家,是元代的滑伯仁。 9.最早提出“腧穴”
- 刘世琼
- 关键词:《针灸甲乙经》滑伯仁十四经十二经脉鲍姑足少阴肾经
- 刘世琼教授针灸治痛思维及临证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刘世琼教授在明辨痛证的病因、针灸治痛机理的基础上,以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为主,对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证型的疼痛,分别采用体针配合刺血疗法、膏肓灸疗法,体针配合拔罐、刮痧疗法,体针配合穴位贴敷疗法,对内脏疾病引起疼痛注重选取公孙、内关穴,疗效显著。
- 张全爱刘世琼
- 关键词:痛证针灸治疗名医经验
- 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家兔中枢镇痛机理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家兔模型的镇痛效应和中枢镇痛机理。方法:将健康2—3月龄青紫蓝兔50只在测定痛阈并筛选后。按随机表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内服药物对照组、捻转针法对照组、热补针法治疗组5组,每组9只。以卵蛋白诱导关节炎疼痛造模,对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只是每天抓取、固定刺激。其余3组连续治疗6d后,观察各组家兔脑脊液中β-内非肤(β-EP)、八肤胆囊收缩素(CCK-8)、腰髓P物质(SP)的含量。结果:经治疗后,各治疗组家兔的痛阈均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热补针法与药物和捻转针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家兔脑脊液中的镇痛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热补组家兔脑脊液中的β-EP、CCK-8、SP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作用优于内服药物组和捻转针法组(P〈0.01)。结论:传统热补针法有显著的中枢镇痛效应。
- 刘世琼杜小正秦晓光骆文郁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热补针法
- 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家兔痛阈及膝关节组织中PGE_2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家兔外周镇痛机制的研究。方法:选用健康青紫蓝兔,采用背部多点注射和双膝关节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和卵蛋白干粉乳化液制作关节炎模型,观察不同治疗因素对实验性关节炎家兔膝关节局部痛阈和膝关节周围组织中PGE2含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后各组痛阈均升高,热补针法能显著降低关节周围组织中PGE2含量。结论:热补针法能减少致炎致痛物质的释放。减少外周痛信号的传递,进而提高痛阈,到达镇痛的作用。
- 秦晓光杜小正刘世琼
- 关键词:关节炎热补针法痛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