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宏立
-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道手术的风险预测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寻找影响肝内外胆管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本院实施的肝内外胆管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遴选出31个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临床及实验室参数,先对其进行单因素筛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457例(次)病人发生并发症74例(16.16%),死亡18例(3.94%)。与死亡有关的并发症包括:腹腔感染,肺部感染,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7个影响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因素:①男性;②恶性病;③手术时间>4 h;④年龄>60岁;⑤低蛋白血症;⑥低钠血症;⑦高胆红素血症。当影响因素≤2个时(低危病人),并发症率为13.02%,病死率为0.55%;当影响因素>2个时(高危病人),并发症率为28.13%,病死率为16.67%;低危病人与高危病人之间比较并发症率、病死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高危病人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且随影响因素个数的增多而升高。感染性并发症、梗阻性黄疸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率较高。提示加强围手术期的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合理纠正低钠血症,积极防治急性肾衰竭可能是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手段。
- 严宏立范新鞠兴唐高乃荣杨德同汤文浩
- 关键词:预后胆道手术影响因素高胆红素血症低钠血症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9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医治疗组28例采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早期营养支持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3例在传统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小茴香敷腹及中药大承气汤灌肠2次/d。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49例占92%,西医治疗组治愈28例占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安全可靠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及中转手术治疗发生率。
- 马忠明严宏立
-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疗法大承气汤小茴香
- MR胰胆管成像诊断胆总管黏液性囊腺癌一例
- 2009年
- 患者女,50岁,因腹痛、发热入院。体检:体温39℃,上腹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37×10^9/L,中性粒细胞10.83×10^9/L;淀粉酶1365U/L(正常值30~110U/L);直接胆红素31.7μmol/L(正常值0~8.0μmol/L);总胆汁酸234μmol/L(正常值0~20μmol/L)。
- 吕海波严宏立谢居川银文杰钱树森武蕊
- 关键词:黏液性囊腺癌成像诊断胆总管胰胆管直接胆红素
-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引流的再讨论
- 2009年
- 早在1910年,Clairmont曾描述过梗阻性黄疸(简称阻黄)病人术后死于急性肾衰竭的病例,此后这一问题逐渐受到临床关注。后来Dawson、Pitt等大批学者先后发表了这方面的临床报道,阻黄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的现象受到广泛关注,从而在世界范围掀起了研究阻黄的热潮。
- 严宏立王勇强
-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急性肾衰竭引流术前术后并发
- 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单中心初期经验——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全新的经自然腔道的内镜手术方式,因为体表无疤而具有无可比拟的视觉审美优势,总结本院开展该术式的初期经验及短期手术结果。方法:纳入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对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范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描述性总结。结果:本院共开展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切除术50例,良性肿瘤11例,最大瘤径6 cm;甲状腺乳头状癌39例,最大瘤径1.5 cm。手术范围包括侧叶切除9例、侧叶切除加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1例、全切3例、全切加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7例。平均手术时间(166.27±37.63)min,平均淋巴结个数(6.37±2.79)个,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36.84%(14/38)。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手术区域感染。术后出血1例,发生于手术结束麻醉尚未清醒时,予再次腔镜探查止血。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2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2例,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损伤或喉返神经功能损伤病例。暂时性颏部麻木38例,无口唇麻木。结论:经口腔前庭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能达到完美的视觉审美要求,并发症的发生也在合理范围内。
- 严宏立刘文卓蔡应问刘珍妮仲妍
- 关键词:腔镜甲状腺手术甲状腺乳头状癌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修补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评价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腹腔镜手术是否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其中腹腔镜组98例,开腹组45例。手术方法包括单纯间断缝合或带蒂大网膜补片填塞缝合修补。术后常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甲硝唑三联抗溃疡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83.88±19.67)min比(63.33±12.06)min],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镇痛剂用量均明显少于开腹组[(29.45±9.24)h比(46.40±49.21)h、(6.92±1.06)d比(7.71±2.48)d、(6929.39±832.40)元比(7546.67±1393.92)元、(5.7±8.3)mg比(10.9±9.5)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穿孔直径、穿孔部位、腹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14/98),开腹组为26.67%(12/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而更加经济的手术方法。尽管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长,但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马忠明严宏立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穿孔腹腔镜
- 肝内外胆管手术风险预测
- 目的:寻找影响肝内外胆管手术近期预后的危险因子。
方法:对本院实施的肝内外胆管开腹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遴选出31个术前及术中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临床和实验室参数,先对这些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统计学...
- 严宏立
- 关键词:胆管手术高胆红素血症低钠血症
- 文献传递
- 急性重症胆管炎不同梗阻部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梗阻部位的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临床特征,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不同梗阻部位的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梗阻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肝外型(122例)、肝内型(18例)和混合型(24例)。采用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肝外型与混合型患者临床表现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内型患者腹痛、黄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肝外型患者(P〈0.05),而神志改变以及对术前体液复苏治疗效果均优于肝外型患者(P〈0.05)。全组病死率为9.8%(16/164)。行手术治疗者123例。肝内型和混合型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与肝外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2,0.789;1.769,1.948,P〉0.05)。肝外型患者急诊手术时胆道高压发生率、胆道减压后生命体征明显好转率高于混合型和肝内型患者(P〈0.05)。非急诊手术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急诊手术(P〈0.05)。结论肝内型ACS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不同于肝外型和混合型患者。不同梗阻部位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急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高。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可降低ACST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 王勇强严宏立苏振飞马忠明杨汉新
-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管炎胆管梗阻
- 高钙危象临床报告2例
- 2021年
-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38岁,因“全身乏力伴关节酸痛1周,加重伴腹胀、发现血钙升高1 d”入院。1年前因“双肾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2周前行“超声波碎石”。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甲状腺左侧扪及3 cm×3 cm左右包块,随吞咽上下移动,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无阳性发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钙5.07 mmol/L(正常参考值:2.09~2.54 mmol/L),磷1.05 mmol/L(正常参考值:0.8~1.5 mmol/L),钾3.66 mmol/L(正常参考值:3.5~5.3 mmol/L),钠137 mmol/L(正常参考值:135~145 mmol/L),镁0.74 mmol/L(正常参考值:0.65~1.10 mmol/L),血尿酸451μmol/L(正常参考值:90~420μmol/L),血尿素8.86 mmol/L(正常参考值:2.1~7.2 mmol/L),血肌酐151μmol/L(正常参考值:45~84μmol/L),甲状旁腺激素PTH 1618.80 pg/ml(正常参考值:12~88 pg/ml),碱性磷酸酶AKP 443 U(正常参考值:30~120 U),肿瘤标志物、体液免疫、ANCA全套、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血糖、常规等检查正常。
- 龙全惠杨阎峙郭强张勤严宏立
- 关键词:全身乏力关节酸痛正常参考值血尿素双肾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