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宏

作品数:10 被引量:88H指数:3
供职机构:如皋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胆囊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胆总管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术式
  • 2篇外科
  • 2篇结石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大隐静脉
  • 1篇大隐静脉曲张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机构

  • 10篇如皋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顾宏
  • 1篇卢小冬

传媒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1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胃扩张并胃坏死破裂1例
2009年
顾宏
关键词:急性胃扩张并发症
腹腔镜胆总管取石不置T管2种术式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不置T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胆总管切开组58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经胆囊管组60例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2组均行双J管内引流,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经胆囊管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胆漏、胆道狭窄少于胆总管切开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不置T管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顾宏卢从锦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结石
MCP-1、NF-κB表达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表达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术后预后情况。根据患者预后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检测患者血清中MCP-1、NF-κB表达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MCP-1、NF-κB检测对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1年,其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9.52%(31/105)。预后不良组血清MCP-1、NF-κ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年龄、BMI、肿瘤位置、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合并糖尿病占比、合并高血压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临床分期为Ⅲa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术后辅助化疗占比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程度(OR=2.553)、高MCP-1水平(OR=1.875)、高NF-κB水平(OR=2.352)是影响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CP-1预测患者术后预后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97,NF-κB预测AUC为0.768,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8。结论MCP-1、NF-κB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结果的危险因素。MCP-1、NF-κB对患者术后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潘驰顾宏申永强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核因子ΚB
胆囊胆总管内瘘两种不同术式对比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胆囊瓣修补胆囊胆总管内瘘+经皮空肠胆管引流的应用价值。方法改进组20例行胆囊瓣修补内瘘+经皮空肠胆管引流,传统组25例行内瘘修补+T管外引流;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均随访2 a。结果两组术后胆道出血、胆瘘、胆汁性腹膜炎、胆管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胆囊瓣修补内瘘+经皮空肠胆管引流是一种可行的术式。
顾宏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研究被引量:55
2020年
目的研究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采取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失血量、中转开腹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疼痛(VAS)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相关血清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胆囊三角无粘连者手术用时、失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胆囊三角粘连者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胆囊三角粘连者,失血量少于对照组胆囊三角粘连者(P<0.05)。观察组胆囊三角粘连者中转开腹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胆囊三角粘连者(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囊三角无粘连者术后VAS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胆囊三角粘连者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胆囊三角粘连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胆囊三角粘连者(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较对照组(12.5%)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应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显著优化胆囊三角粘连者手术情况,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其术后恢复,还可减轻炎性应激反应,且并发症少,生活质量较高。
顾宏阮汝娟卢小冬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胆囊后三角胆囊三角
一种多功能外科拆线镊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外科拆线镊子,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多功能外科拆线镊子,通过设置第一防护套、第二防护套和拉环,用螺栓即可将第一防护套和第二防护套固定在拆线镊子本体的外侧,使得拉环设置在拆线镊子本体的...
顾宏
不同手术时机对黏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黏连性小肠梗阻主要为腹腔内肠黏连而引发的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患者经常出现腹痛、腹胀与排便障碍等胃肠道症状,部分病例经保守治疗后相关症状会逐渐消失,但大部分患者仍出现保守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反复发作等情况,仍需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腹腔创伤与手术对黏连性小肠梗阻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比较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黏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顾宏
关键词:手术时机临床疗效并发症
双管造瘘减压在困难十二指肠残端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Billroth-II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1%~4%,死亡率10%左右。所以,如何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非常重要,尤其在疤痕过多、水肿严重、肿瘤侵犯致十二指肠切除过多等无法切实缝合,更易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本科采用十二指肠残端造瘘加经空肠造瘘十二指肠引流减压的方法,处理困难十二指肠残端,取得了较好效果。
顾宏阮汝娟
关键词:十二指肠残端处理十二指肠残端瘘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切除经空肠造瘘
高位结扎联合腔内钬激光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300例疗效观察
2009年
顾宏
关键词: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原发性高位结扎
腹腔镜与选择性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3
2017年
胆囊结石与肝外胆管结石均是肝胆系统常见疾病[1],伴随外科微创技术不断发展,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方案越发丰富[2]。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镜下探查取石术、镜下乳透括约肌切开术以及辅助小切口探查术均为常见术式[3-5]。本研究比较腹腔镜与选择性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顾宏
关键词: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