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亚龙

作品数:22 被引量:136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腰椎
  • 6篇节段
  • 6篇颈椎
  • 6篇脊髓
  • 5篇融合术
  • 5篇退变
  • 5篇椎管
  • 5篇椎管狭窄
  • 5篇椎间融合
  • 4篇腰椎管
  • 4篇腰椎管狭窄
  • 4篇椎间盘
  • 4篇颈椎病
  • 4篇后路
  • 3篇腰椎管狭窄症
  • 3篇椎管狭窄症
  • 3篇狭窄症
  • 3篇邻近节段
  • 3篇邻近节段退变
  • 3篇内固定

机构

  • 2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2篇刘海鹰
  • 22篇钱亚龙
  • 15篇王波
  • 14篇王会民
  • 13篇朱震奇
  • 7篇王凯丰
  • 6篇金朝晖
  • 6篇徐帅
  • 4篇缪克难
  • 3篇张健
  • 2篇张恒维
  • 2篇崔维
  • 2篇张胜国
  • 2篇朱震齐
  • 2篇刘辰君
  • 2篇段硕
  • 1篇吕厚山
  • 1篇许有银
  • 1篇高松
  • 1篇朱怡

传媒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第一届中国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退行性多节段滑脱的手术治疗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多节段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后路彻底减压、复位、椎弓根内螺钉固定360。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患者2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38~75岁,平均56.6岁。滑脱均为退行性变化引起,类型有:前滑脱12例,后滑脱2例,混合滑脱11例。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4年,根据Lenke标准评价脊柱植骨融合情况,根据Henderso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5例患者均获得完全复位。植骨融合结果:LenkeA级23例,B级2例;临床疗效Henderson评价结果:优16例,良6例,可3例。结论多节段腰椎退变滑脱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与单节段腰椎滑脱不尽相同,后路彻底减压,适度复位,后外侧植骨融合结合椎间融合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多节段滑脱复位时应根据滑脱的类型选择不同方法。
刘海鹰钱亚龙王波王会民朱震奇金朝晖
关键词:腰椎脊椎前移退行性变化多节段
退行性腰椎多节段滑脱的外科治疗
腰椎退行性滑脱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由于椎间隙塌陷或椎体骨赘形成,滑脱可能出现重新稳定,但大约有1/3的滑脱会继续发展,由于节段间不稳定会造成严重的腰疼,或者由于继发神经根管和椎管狭窄造成根性疼痛或神经源性跛行。本文对25...
刘海鹰钱亚龙王波王会民朱震奇金朝晖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滑脱神经根管狭窄
文献传递
异体楔形骨块在颈椎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异体楔形骨块在双开门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4年6月,22例患者使用预制异体楔形骨块行棘突纵割式椎板扩大成形术。术后随访16—30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了解脊髓功能状态,X线片和CT了解颈椎活动度(ROM)和植骨融合状况。[结果]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8.3±2.6)分改善至(13.3±3.1)分;颈椎ROM由术前(41.3±10.8)°下降至(23.4±8.7)°,未见术后颈椎失稳;67.9%异体骨块与棘突完全骨性融合,23.2%部分骨性融合,8.9%骨块部分吸收,未融合;未见骨块破裂和移位。[结论]使用异体楔形骨块的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王波刘海鹰王会民朱震奇钱亚龙金朝晖
关键词:颈椎异体骨
椎板扩大成形术后早期颈椎功能训练结合红外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椎板扩大成形术后早期颈椎功能训练结合红外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6例,术后3 d开始早期颈椎功能训练结合红外线治疗。术后随访(23.7±8.4)个月,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定脊髓的神经功能状况;颈椎曲度测量侧位中立位X线片的C2-C7角,颈椎活动度(ROM)测量侧位X线片上最大屈伸位的C2-C7角度差;颈椎不稳的判定采用White-Panjabi标准。结果JOA评分由术前(9.4±2.0)分增至(13.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活动度由术前(44.3±7.6)°下降至(26.9±5.7)°;颈椎曲度由术前(11.6±3.4)°下降至(6.7±2.7)°;术后颈椎ROM与颈椎曲度呈正相关(P<0.01)。术前与末次随访的颈椎节段性不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颈后轴性疼痛者5例,占10.9%。结论椎板扩大成形术后早期颈椎功能训练结合红外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维持患者颈椎活动范围和生理曲度,有利于功能恢复。
王波刘海鹰王会民朱震奇钱亚龙
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腰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TLIF治疗的18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经过、效果和并发症。术中先行椎弓根内固定,切除一侧或双侧上下关节突,通过椎弓根螺钉撑开椎间隙,经椎间孔显露并切除椎间盘并处理椎间隙,置入钛网或椎间融合器。结果单侧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14例,双侧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4例。手术平均时间82.3 min,术中平均出血323 ml,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2-54个月,平均19.8个月。优11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3.3%。术后未见症状加重或复发,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恢复良好,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TLIF可彻底切除椎间盘,可恢复并维持腰椎正常生理曲度,防止术后腰椎失稳,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
刘海鹰王波王会民张健钱亚龙金朝晖
关键词:内固定器
选择性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结合后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后路融合结合选择性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技巧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融合结合选择性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95例患者资料.随访时间平均7.8(5~13)年.临床疗效评价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者满意度,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顶椎偏移距离、顶椎旋转Nash-Moe分级、腰椎前凸角和胸腰交界区后凸角.结果 术前ODI评分平均(32.2±8.6)分,末次随访平均(11.1±6.8)分,术前VAS评分平均为(8.9±2.0)分,末次随访平均为(2.0±1.2)分,两者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患者满意度为88.2% (84/95).末次随访时,Cobb角、顶椎偏移距离、顶椎旋转Nash-Moe分级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01);腰椎前凸角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P<0.001);胸腰交界区后凸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DI评分减少程度与腰椎前凸角增加呈正相关(r=0.62,P=0.01).术后远期并发症包括:断棒2例,冠状面交界区新发侧凸4例,L5~S1滑脱2例,L5~S1再狭窄5例,其中有11例患者行翻修手术.结论 后路融合结合选择性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选择性节段行TLIF不仅提高了椎间融合率,并有利于进一步恢复腰椎前凸角度、矫正椎体侧方移位和不对称椎间隙,从而取得更好的三维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
朱怡刘海鹰王波王会民钱亚龙朱震奇缪克难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镜辅助脊髓刺激电极植入治愈下肢缺血1例被引量:2
2020年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是脊柱外科目前比较成熟的微创手术,该技术通过经皮小切口置入通道,利用光源和影像采集放大系统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1]。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是将脊髓刺激器的电极置于硬膜外腔,通过不同的电流脉冲刺激脊髓不同部位,实现调节神经功能以及疼痛治疗。对于不适合开放手术或血管介入的慢性肢体缺血疼痛患者,脊髓电刺激治疗也是非常合适的选择[2-3]。传统的刺激电极植入方法是在透视下经皮用导针直接植入,并发症发生率高,容易造成硬膜损伤或硬膜外血肿,并且电极位置调整困难,透视次数较多,植入多个电极时难度极大[4];如果通过内镜辅助在直视下植入电极将有助于改善上述缺点,椎间盘镜辅助脊髓刺激电极植入技术国内未见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功实施1例椎间盘镜辅助下脊髓刺激电极植入治疗下肢缺血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钱亚龙徐帅刘海鹰
关键词:椎间盘镜脊髓电刺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三种不同类型颈椎人工间盘治疗颈椎病疗效:术后24月随访
目的:评价3种不同类型颈椎人工间盘(Prodisc-C、Mobi-C和Pristige-LP)治疗颈椎病术后24月的并发症、影像学及疗效及三者之间的对比。方法:纳入了我科自2010年至2014年因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实...
徐帅王凯丰朱震奇钱亚龙刘海鹰
关键词:并发症疗效随访
后路环周融合治疗老年人重度腰椎管狭窄症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后路环周腰椎融合在老年人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和效果。[方法]2001年11月~2004年5月,采用后路腰椎间融合(PLIF)联合后外侧融合(PLF)的环周融合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83例。随访18~42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X线片和CT判定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12~14d即可下地行走,3例出现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腰腿痛一过性加重。末次随访腰腿痛明显缓解,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3.6±3.8)分改善至(22.3±4.6)分。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后路环周融合术是治疗老年人重度腰椎管狭窄的安全、有效、合理的选择之一。
王波刘海鹰王会民朱震齐钱亚龙崔维
关键词:后路腰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腰椎管狭窄症老年人
腰椎管狭窄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腰椎管狭窄是导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对腰椎管狭窄症及脊髓损伤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腰椎管狭窄动物模型的制作对于探讨病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蘑要意义。
高松刘海鹰钱亚龙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动物模型脊髓损伤发病率老龄化腰腿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