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兴坡
- 作品数:17 被引量:85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MTHFR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及与5-FU类药物化疗毒副反应的相关研究
- 研究目的:研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CRC易感性及与5-FU类药物化疗相关毒性反应的关系。 实验方法:对84例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和106例病例组CRC患者的外周血、正常肠粘膜组织及肿瘤组织的DNA进行提取后,...
- 郭兴坡
- 关键词:毒副反应
- 文献传递
- 以SOP为基础的PBL教学模式在教学查房中的应用及教学质量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以SOP为基础的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查房中的有效性。方法: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为研究区间,其中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予以常规教学查房的47名实习生作为对照组,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行以SOP为基础的PBL教学查房的47名实习生作为实验组。记录两组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以及教学质量反馈结果。结果:实验组脑力测定(95.4±6.4)分、搜集数据(94.2±5.8)分、互动交流(92.07±16.1)分、临床思维(94.6±13.9)分、单独管床(92.9±11.8)分优于对照组(85.1±34.1分、87.9±16.0分、84.6±18.9分、85.5±23.9分、86.2±19.2分),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教师PBL观念(91.6±14.0)分、鼓励和指导(93.3±13.3)分、评判性思维(92.7±10.9)分、人际交往(93.3±5.5)分、价值观(91.6±14.7)分优于对照组(86.2±8.1分、85.8±20.7分、85.5±20.6分、85.6±18.9分、83.5±23.2分),组间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SOP理念,贯穿于PBL教学中,对PBL模式查房进行推广,有利于普外科实习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教学质量提升,值得临床教学进一步推广。
- 高凌郭兴坡倪斌董晓强
- 关键词:SOPPBL教学查房
-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 2019年
- 目的:对比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OBG组和REG组。对OBG组患者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REG组患者进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REG组患者相比,OBG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其术毕至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其感情职能、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与进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相比,对结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更好,可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促进其术后的康复,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 高凌郭兴坡宋世铎王斌蒋林华
- 关键词:结肠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生理应激及凝血、认知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9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结肠癌患者对术后生理应激、功能恢复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82例结肠癌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下根治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生理应激、功能恢复、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切口长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凝血功能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老年结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减少了手术风险,有利于术后恢复;同时,腹腔镜手术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 刘峰何宋兵郭兴坡宋世铎王斌蒋林华高凌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传统开腹手术结肠癌
- 尝试教学法在普外科急腹症教学中的应用
- 2021年
- 分析尝试教学法在普外科急腹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医学专业见习生50例,分对照、观察两组(n=25),分别实施传统教学、尝试教学法。结果 两组相比,观察组考核成绩更高(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尝试教学法在普外科急腹症教学中实施,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可推广。
- 高凌郭兴坡倪斌董晓强
- 关键词:传统教学尝试教学
- 直肠癌手术输尿管损伤11例临床分析
- 2015年
-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手术切除仍然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直肠癌手术常发生输尿管损伤。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9例直肠癌手术患者11例次输尿管损伤的临床资料,分析损伤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直肠癌手术(9例)11例次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中男5例,女4例,年龄50~79岁,中位年龄73岁。
- 宋世铎郭兴坡韩善亮蒋林华奚天益高凌周健陈少骥赵宏李德春
- 关键词:直肠癌手术输尿管损伤消化道恶性肿瘤中位年龄伤患者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在胃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46例进行观察研究,行手术切除中选择胃癌组织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包括46例胃癌原发灶、癌旁组织与25例胃癌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NF-α的表达。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癌旁组织组(261.21±21.16)μg/L与胃癌原发灶组TNF-α表达水平(172.57±15.09)μg/L高于正常组织组(35.21±4.1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125,P<0.05)。Ⅱ期(211.42±20.65)μg/L、Ⅲ期TNF-α表达水平(305.26±28.46)μg/L高于病理分期Ⅰ期(182.35±17.3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37,P<0.05);N1期(236.57±22.49)μg/L、N2期(274.24±25.21)μg/L、N3期TNF-α表达水平(361.45±33.35)μg/L高于N0期(185.21±17.3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76,P<0.05)。T2期(41.67%)、T3期(52.38%)与T4期胃癌组织TNF-α阳性表达率(77.78%)远高于T1期(25.00%,χ^(2)=11.547,P<0.05);T3、T4期胃癌组织TNF-α阳性表达率(52.38%、77.78%)远高于T2期(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2,P<0.05)。低分化组(50.00%)、中分化组(50.00%)、高分化组TNF-α阳性表达率(5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8,P>0.05)。结论TNF-α高表达与胃癌的T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参与胃癌病症的发生、进展。
- 郭兴坡潘占胜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胃癌癌旁组织
- 结直肠预防性单双腔造口对比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比较结直肠预防性单腔造口与双腔造口的并发症,探讨何种造口方式更具有优势。方法检索PubMed,Springer,Embase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比较结直肠损伤后单双腔造口的研究和相关文献。通过采用RevMan5.2统计软件,合并及比较两者并发症,选择计算相对危险度(95%CI)作为效应尺度指标来评估这两种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6篇回顾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计1999例患者,6篇非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腔造口组发生造口脱垂(RR:0.23,95%CI:0.05—0.99,P=0.05)和由造口因素引起造口回缩(RR:0.21,95%CI:0.04—0,99,P=0.05)的风险较小。对于其他并发症造口狭窄、造口旁疝及造口周围皮炎等,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造口缺血、坏死概率方面,双腔造口明显低于单腔造口(RR:5.08,95%CI:1.94~13.22,P=0.009)。结论在结直肠损伤后,两种预防性造口方式各有利弊,但相对于结肠双腔造口而言,单腔造口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在严格处理造口血供的情况下,我们更支持单腔造口。
- 韩野赵宏郭兴坡沈一辰
- 关键词:结肠造口术手术后并发症META分析
- 腹腔镜对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 2022年
- 研究分析结直肠癌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分别采用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癌胚抗原(CEA)与糖类抗原242、19-9(CA242、CA19-9)水平及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水平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
- 高凌郭兴坡宋世铎王斌蒋林华
-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肿瘤标志物炎性因子并发症
- 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诊治分析(附3例报道)
- 2013年
- 目的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临床、内镜、病理表现及治疗对策。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对2008年6月1日~2012年5月31日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3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2例以腹痛伴腹部包块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或反复腹痛伴便血就诊,1例为体检发现,3例均伴有皮肤黏膜黑斑,2例有家族史。3例均行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均见消化道多发性息肉,1例因肠套叠行小肠部分切除,3例行内镜下息肉摘除,3例病理为错构瘤性息肉。结论Peutz-Jeghers综合征以反复便血、腹痛、特定部位皮肤黏膜黑斑、消化道多发性错构瘤性息肉及家族遗传性为特征,部分患者可有腹部包块及肠梗阻表现,内镜下息肉摘(切)除和部分肠袢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重视定期随访,以预防并发症,及时发现息肉恶变及胃肠道外恶性肿瘤。
- 郭兴坡赵宏宋世铎韩野沈一辰
- 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内镜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