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铎
- 作品数:52 被引量:191H指数:7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老年结直肠癌发病及外科手术特点被引量:17
- 2010年
- 王毅宋世铎张忠军
- 关键词:结肠癌直肠癌
- 老年结直肠癌发病及外科手术特点
-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结直肠癌发病的特点,重视老年结直肠癌的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12~2009.12外科治疗的1006例CRC病例,选择年龄≥60岁病例58...
- 王毅宋世铎张忠军
- 关键词: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胆囊结石围手术期处理
- 文献传递
-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或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或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后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SOX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XELOX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1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结果 2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口腔黏膜炎、色素沉着、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1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或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相当,SOX方案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提供了新的选择。
- 张尚武郭兴坡宋世铎王斌蒋林华高凌
- 关键词:结直肠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
-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3年1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回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行肠镜检查9例,CT检查6例,MRI检查3例,经腹或阴道超声检查4例。12例均接受手术治疗,8例拟诊结直肠肿瘤行肠切除手术;1例位于回肠无法明确病理性质且靠近回盲部,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为妇科手术中发现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肠管局部切除术;1例为经肛切除肿块,经术后病理证实。5例为开腹手术,5例为腹腔镜手术,1例为机器人手术,1例为经肛门手术。7例为2次以上手术,最多1例共行5次手术。住院时间为9~351 d。12例均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术前难以明确诊断,极易误诊为结直肠肿瘤,应重视腹腔镜探查及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的作用。
- 宋世铎王超唐悠远朱新国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 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双吻合术的改良及效果观察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降低直肠低位双吻合术后并发症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时作改良直肠低位双吻合的5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改良吻合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常规直肠低位双吻合的6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常规吻合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改良吻合组进行直肠低位双吻合时,将直肠远侧端切割闭合由水平方向改成垂直方向,以“端-角”方式进行肠-肠吻合以去除直肠远侧端闭合线上角部,以血管夹夹闭的方法去除该闭合端下角部,用可吸收线加强缝合直肠双吻合后仅形成的一处钉合线“T”形交汇处(“危险三角”)。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吻合口出血、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吻合组相比,改良吻合组手术耗时较长[(211±91) min比(174±57) min,P<0.05]、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1.8%(1/56)比12.5%(8/64),P=0.030]、里急后重感发生率[3.6%(2/56)比14.1%(9/64),P<0.05]和再次手术造瘘率[改良吻合组0,常规吻合组9.4%(6/64),P<0.05]均低于常规吻合组。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改良的直肠低位双吻合可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陈少骥吴云云韩善亮莫秦良马远明宋世铎赵宏
- 关键词:直肠肿瘤双吻合技术术后并发症
- 两种手术方式对结肠癌术后感染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结肠癌患者感染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结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手术组48例和开腹手术组42例。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率;患者术前、术后5 d粪便菌群数量;术前、术后1 d、3 d、5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后感染率为4.16%,低于开腹手术组的16.66%(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血清IL-6、TNF-α、CRP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低于开腹手术组患者(P<0.05)。术后5 d腹腔镜手术组肠道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低于开腹手术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属、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相对开腹结肠癌根治手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较轻,对肠道菌群影响较小,术后感染发生率也较低。
- 张尚武郭兴坡宋世铎王斌蒋林华朱新国高凌
- 关键词:结肠癌感染率肠道菌群
- miR-375及其靶基因PDK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375(miR-375)与3-磷酸肌醇依赖蛋白激酶1(PDK1)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中miR-375和PDK1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在人胰腺癌组织中,miR-375表达下调,而PDK1表达上调,两者呈负相关。结论 miR-375在胰腺癌中发挥抑癌基因作用,对其靶基因PDK1具有负性调控作用。
- 宋世铎周健李德春
- 关键词:胰腺癌
- 闭孔疝临床诊治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闭孔疝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0年~2012年收治的6例闭孔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闭孔疝均为老年消瘦女性,术前CT检查可发现闭孔外肌与耻骨肌间肠管样填充物,术中证实右侧闭孔疝4例,左侧2例,所有疝内容物均为肠管,4例已嵌顿坏死,术后均治愈出院,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闭孔疝多发生于老年消瘦女性,术前cT检查可明确诊断,早期确诊及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宋世铎周健朱东明赵华张子祥李德春
- 关键词:闭孔疝CT手术
- 胃结直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回顾性分析因胃结直肠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发生穿孔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胃病变穿孔4例为术中穿孔,3例为术后迟发性穿孔,3例行穿孔修补术,3例行肿瘤切除术、穿孔修补术,1例行包括穿孔在内的胃壁部分切除术。结直肠病变1例为术中直肠穿孔,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Dixon)、预防性回肠造口术。9例为迟发性穿孔,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7例行穿孔修补术,其中1例行直肠穿孔修补术、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另有1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1例为ESD术后并发直肠阴道漏,未行修补术,直接行回肠造口术。穿孔是胃结直肠病变行EMR/ESD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穿孔需迅速诊断,对术中穿孔可尝试内镜修补,而对迟发性穿孔大多需外科手术。
- 宋世铎唐悠远朱新国
- 关键词:穿孔修补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回肠造口术结直肠病变
- 腹腔镜免输精管分离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免输精管分离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免输精管分离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回顾性比较两组手术相关资料。结果1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单侧及双侧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0.97±0.20)h vs.(1.80±0.21)h和(1.21±0.17)h vs.(2.01±0.30)h](P<0.05)。观察组术后阴囊血清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局部腹股沟血肿、尿潴留、慢性疼痛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免输精管分离腹股沟疝修补术可更好地保护生殖成分,不增加并发症及复发率。
- 章志伟刘俊陈如意宋世铎陈少骥
-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