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萍
- 作品数:38 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纯性支气管结核
- 1999年
- 目的:探讨单纯性支气管结核的主要误诊原因及纤维支气管镜下的特征;方法:采用01ympusBF20纤支镜对20例患者进行检查,取标本送检;结果:单纯性支气管结核以青年人多见,女多于男,咳嗽、气促为主要症状,全部病例经胸部X线平片或CT扫描均未能确诊,但作纤支镜检查后,刷检发现抗酸杆菌6例(30%),病理活检确诊支气管结核8例(40%),总确诊率达70%;结论:对难治性咳嗽的病人,不论影像学有无改变,均应常规作纤支镜检查。纤支镜检查术是诊断单纯性支气管结核的最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
- 赵英萍左万里尹佐新黄月爱李素萍
- 关键词:支气管结核支气管镜检误诊
- 体液丢失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的体液丢失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影响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单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265例,按伤后1周内失水量的不同分为轻度脱水(A组,119例)、中度脱水(B组,106例)和重度脱水(C组,40例)三个组,统计受伤后1周内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比率。结果受伤后1周内出现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共24例,其中A组6例(5.04%,6/119),B组8例(7.55%,8/106),C组10例(25.00%,10/40);受伤后1周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共64例,其中A组19例(15.97%,19/119),B组29例(27.36%,29/106),C组16例(40.00%,16/40)。三组之间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比率和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比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1)。结论大量体液丢失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机会明显增多,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
- 刘玉琪赵英萍张爽
-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大面积脑梗死急性肾功能不全脱水
- 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多发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多发伤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4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 3例 )和对照组 (2 3例 )。治疗组从入院第 1天开始 ,每天静脉点滴乌司他丁 10万单位 +生理盐水 10 0ml,每 8h 1次 ,连续用药 6d ,观察患者的临床指标判断疗效 ,并在入院时以及术后第 1、3、5、7天检测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IL 6)以及白细胞介素 8(IL 8)含量的变化。结果 多发伤患者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治疗组术后血浆ALT、AST、BUN及Scr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治疗组术后血浆TNF α水平逐渐降低 ,对照组维持在较高水平 ;IL 2、IL 6及IL 8水平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乌司他丁对多发伤有治疗作用 ,并能减轻机体的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有保护和改善肝、肾功能的作用。
- 赵英萍李超廖琼张爽
- 关键词:乌司他丁多发伤细胞因子
- 肺切除并肺减容术治疗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肺切除并肺减容术对早期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例早期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肺弥散量(DLCO)明显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明显增高,按传统方法为肺切除手术禁忌,但ECT通气血流扫描示两肺有通气血流不均匀区域存在,有肺减容手术指征。同期行肺切除并肺减容术。结果:9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人自觉病状如胸闷、气急改善。术后6个月,FEV1、FVC、DLCO、气促指数、6min行走距离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PCO2明显低于术前(P<0.05)。随访6~38个月无肿瘤转移及复发。结论:对有选择的早期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病例,同期实行肺切除并肺减容术是适宜的治疗方法,从而扩大了肺癌的手术适应证。
- 尹晓清伍硕允赵英萍吴炎豪
- 关键词:重度肺气肿肺减容术肺切除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手术禁忌DLCO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3
- 2012年
- 目的观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重症肺炎患者病程中的水平及变化趋势,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存活组25例,死亡组17例,检测重症肺炎患者在入住重症医学科的第1、3、7天及转出ICU(或死亡)当天的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及APACHEⅢ评分。结果第3天、第7天及转科或死亡当天,死亡组血清PCT水平分别为(15.06±4.16)μg/L、(16.18±3.78)μg/L及(19.50±2.09)μg/L,比存活组高(P值分别为0.049、0.041及0.039);第7天及转科或死亡当天,死亡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94.87±11.67)mg/L,(117.56±11.43)mg/L,高于存活组(P值为0.025及0.019);观察期间存活组血清IL-6水平与死亡组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183、0.371、0.843及0.424)。在观察期期间,存活组的血清PCT、CRP水平逐渐下降,死亡组逐渐上升;两组血清IL-6水平均逐渐下降。PCT、IL-6与APACHEⅢ评分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7、0.602)。结论 PCT、CRP及IL-6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水平升高,能反映病程严重程度;PCT与IL-6一定程度上与预后相关。
- 陈炎堂赵英萍杜云波张爽
- 关键词:降钙素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介素6肺炎
- 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脓毒症患者86例,测定患者入室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血NT-proBNP值,并观察其在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的差异及A-PACHEⅡ评分。结果脓毒症患者血NT-proBNP水平普遍升高,且随时间动态变化,入室第3天达高峰,第7天逐渐回降。脓毒症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血NT-proBNP比较,不同时间的血NT-proBNP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血NT-proBNP≥1400pg/ml的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升高34.7%:21.6%,但与<1400pg/ml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死亡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且在第3天的水平是严重脓毒症死亡率的预测指标之一。患者入院后动态监测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结合将患者分别管理,可以指导临床医师集中救治重症脓毒症患者,降低死亡率。
- 张爽赵英萍梁锦云黄胜启杜云波陈炎堂
- 关键词:脓毒症预后
- 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及肌钙蛋白I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对脓毒症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入选住院的脓毒症患者66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24例)、严重脓毒症组(22例)及脓毒症休克组(20例);根据患者的28天生存率,分为死亡组(20例)和存活组(46例)。在入院24小时内检测血清cTnI、NT-pro-BN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各组血清cTnI、NT-pro-BNP、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析NT-pro-BNP、cTnI水平与PCT水平、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休克组的血清NT-pro-BNP、cTnI、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及一般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的血清NT-pro-BNP、cTnI、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一般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血清cTnI、NT-pro-BNP、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NT-pro-BNP、cTnI水平与PCT呈正相关(r分别=0.901,0.866,P<0.05),血清NT-pro-BNP、cTnI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02、0.521,P<0.05)。结论血清cTnI与NT-pro-BNP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指标来判断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雷艳罗玉珍赵英萍张辉李超梁汪海芹
- 关键词:脓毒症肌钙蛋白I降钙素原预后
-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分析
- 郑伟浩张丽珊伍国达赵英萍
- 包膜活性炭吸附血液灌流清除人血浆中毒鼠强的实验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包膜活性炭对血浆中毒鼠强的清除率及吸附规律。方法:实验于2004-05/2006-04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采用包膜活性炭灌流器对毒鼠强血浆样进行血液灌流吸附,在灌流的1,2,3h分别取样,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GC/NPD)测定其含量并计算清除率。结果:活性炭对毒鼠强的吸附作用在血液灌流1h最高,灌流2h后毒鼠强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400,200μg/L毒鼠强血液灌流1h清除率分别为(57.83±1.85)%,(48.18±1.81)%。结论:用包膜活性炭吸附剂进行血浆的灌流吸附,能清除大部分毒物,迅速降低血浆中毒鼠强的质量浓度。
- 杜云波王彦庆王汉斌王浩春赵英萍
- 关键词:毒鼠强包膜活性炭血液灌流清除率
- 人血浆毒鼠强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 2007年
-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建立一种快速检测人血浆中毒鼠强(TET)的方法。方法:血浆中TET用乙酸乙酯作液液提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柱,GC/NPD法测定血浆中毒鼠强的浓度,以甲基1605为内标,内标法定量。结果:方法学显示毒鼠强与内标分离良好,不受样品中内源性物质干扰,在50~700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最低检出浓度为5ng/mL,最低检测限为10ng/mL。血浆样本回收率的在70%以上。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RSD3.5%~12.8%和6.5%~12.0%。结论:该本方法灵敏、稳定,能满足毒鼠强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临床检测的需要。
- 杜云波王汉斌王浩春赵英萍
- 关键词:毒鼠强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