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小花

作品数:11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史馆
  • 2篇史馆制度
  • 2篇唐代
  • 2篇主义
  • 2篇民族
  • 2篇近代化
  • 1篇丹噶尔
  • 1篇地化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建设
  • 1篇研究述论
  • 1篇一流学科
  • 1篇战国
  • 1篇战时
  • 1篇商人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文化
  • 1篇神观
  • 1篇生态
  • 1篇史官

机构

  • 9篇青海师范大学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赵小花
  • 1篇李健胜

传媒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前沿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传播与版权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地域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被忽略的一位战国儒家学者——董无心鬼神观探幽
2014年
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董无心,所撰《董子》一篇现已亡佚,从部分古典文献里零星记载中反映出,董无心坚持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存而不论"的基本立场。董无心攻讦抨击墨家缠子鬼神学说,同时又看重民心得失,将祖先祭祀看作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亦为一种朴素人文关怀的写照,清晰地表现出了董无心的儒家情结。
赵小花
关键词:鬼神观祭祀墨家
从华夏边缘到民族边疆:近代青海河湟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青海河湟地区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祁连山以南,西宁四区三县、海东地区以及青海海南、黄南等地。自古以来,这一地区即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先秦至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的社会文化属性经历了从华夏边缘到民族边疆的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
赵小花
关键词:近代化
文献传递
唐代史馆制度研究
史馆制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伴随着史学发展不断的成熟与完善。唐代史馆荟萃当代史界精华,组成修撰集体,利用资料上独特的优越条件,修撰人员责成事功,分工合作,这是修撰国史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它具有私人修史不可比...
赵小花
关键词:史馆制度史官唐代专制主义
文献传递
民国青海河湟地区医疗卫生近代化
2023年
民国时期,青海地处偏远内陆,医疗卫生事业相对滞后。作为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地理单元,该地区固有的地方社会秩序、传统习俗和宗教力量等均是阻碍医疗卫生发展的内在力量,致使到了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的医疗卫生建设依然发展缓慢。本文拟从医疗史的角度来分析青海河湟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探讨以国家行政力量为主要导向,利用传教士在华医务传教、地方组织、卫生宣传等为辅助的医疗卫生事业近代化过程中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赵小花王耀科
关键词:民国近代化
青海河湟地区居民身份的历史变迁与现代转型
2016年
先秦至代前中期,青海河湟地区居民的社会身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随着中央王朝在此地统治力量的强化,一些当地居民被编户齐民,从而拥有了与中原居民同样的社会身份;另一方面,在内生的地方秩序中,由当地土司、千百户等统治的土民则具有与中原居民完全不同的社会身份,而土民群体的存在既反映出青海河湟地区社会文化属性的地域特色,同时也是华夏边缘社会文化属性得以存续的社会基础。民国时期,在青海建省及县制改革等的影响下,居民身份从土民到国民的转换,十分鲜明地体现了青海河湟地区社会文化的过渡与转型。
赵小花
关键词:居民身份
唐代史馆制度研究述论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历代王朝非常重视历史资料的保存和辑录,"鉴古戒今"的史学传统备受推崇,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人们开始关注历代史馆建置的发展脉络、修史制度的完善及其利弊得失等问题。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至今,唐代史馆制度的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由于不同的社会阶段背景,展现出了不同的史学研究方法,并随之出现了不同的唐代史馆制度研究成果。
赵小花
关键词:唐代史馆制度
浅观《新青海》被引量:1
2014年
辛亥革命后,随着国家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一部分在南京学习的青海籍学生创办了《新青海》,为青海和内地的沟通交流搭建了一个文化层面的宣传平台,通过对各类社会现象的反思,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在文化层面促进了青海和内地的交流与融合,使青海不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文化意识层面,都加快了内地化的转变。
赵小花
关键词:文化转型
抗战时期民族主义思潮对青海河湟地区的影响
2015年
近代中国,抗日战争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日本全面侵华曾打断了民国时期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日寇的疯狂攻掠,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也刺激着中国人构建新的民族观念,进而形成了新的民族主义思潮。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民族思潮是以保家卫国为主要内容,以政界、学界精英人士为主要发声者,通过宣传"中华民族"理念,来构建民族国家的社会基础。
赵小花
关键词:民族主义思潮
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中绩效评估动态机制应用研究
2020年
绩效评估动态机制对一流学科建设成果、水平提供了判断依据,帮助厘清错综复杂的主体间的利益和需求。当前动态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绩效评估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这就需要逐步提升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利用管办评分离的方式强化学科自主权,并深入关注评估机制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能力,推动一流学科建设快速发展,使绩效评估动态机制能够真正围绕一流学科科学布局进行评估。基于对一流学科内涵的深入解读,绩效评估动态机制要促进学科实现战略目标,坚持特色发展,从而建立良性的学科生态系统,同时引入国际评估,推进一流学科的国际化进程。
赵小花
关键词:绩效评估一流学科生态
论藏族、蒙古族商人对清代青海民族贸易的贡献--以丹噶尔为中心被引量:1
2014年
藏族、蒙古族商人对清代青海民族贸易贡献巨大。从丹噶尔民族贸易的发展状况来看,藏、蒙商人既是牛羊、皮货、青盐、矿产品及其他牧区特产等输往内地的供货商,也是茶叶、布匹、鞋帽、麦面等商品输入牧区的进货商。藏、蒙商人的经贸活动开发了青海牧区及西藏等地的各类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牧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他们的经贸活动促进了丹噶尔等地的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增进了内地与牧区之间的交流,进而推动了青海乃至西藏等地的社会发展。
赵小花李健胜
关键词:清代藏族蒙古族丹噶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