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玉清 作品数:20 被引量:103 H指数:6 供职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 乌鲁木齐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一种大鼠颈外静脉持久性置管术 被引量:9 2003年 徐新建 温浩 王喜艳 陈启龙 赵晋明 苗玉清关键词:给药途径 梗阻性黄疸对大鼠小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 1994年 胆道梗阻对小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尚未见报告,本文报告一组实验结果 材料与方法 成年大鼠18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两组:一组(n=10),二组(n=8)。两组动物禁食12h后,在1%戌巴比妥钠(3.5mg/100g)腹腔内麻醉下,经上腹正中切口入腹腔。一组于肝门部双重结扎胆总管,造成肝外胆道完全梗阻,然后于距屈氏韧带10cm处横断小肠,用6—0丝线再做全层间断缝合吻合肠管;二组仅于肝门部游离胆管,不做结扎,与一组相同,横断小肠后再行吻合。术后12h恢复饲养。两组动物均于术后10d处死(一组动物术后死亡3只,实际进入实验的有7只),快速切取含吻合之小肠8cm,用As- zodi氏方法检测肠管爆破压。测压后将该段小肠量入4%甲醛溶液内,留做病理学观察。统计处理用秩和检验。 王喜艳 苗玉清 方心关键词:黄疸 梗阻性 吻合口 愈合 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为移植免疫学研究提供动物实验技术平台. 方法:采用远交系Wistar和远交系SD大鼠,用二袖套一吻合法(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行袖套法,肝上下腔静脉行吻合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结果:共行大鼠原位肝移植30例次,其中Wistar-Wistar大鼠移植20例次,大鼠6~7 d死亡,平均生存5.1 d.SD-Wistar大鼠移植10例次,大鼠4~5 d死亡,平均生存3.8 d. 结论:二袖套一吻合法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可作为肝移植试验的有效方法. 路明 苗玉清 张金辉 赵晋明 买买提江.阿不都卡得尔 温浩关键词:袖套法 家犬粪便中的细粒棘球绦虫DNA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建立检测家犬粪便中细粒棘球绦虫DNA的PCR方法,为开展流行病学监测提供检测手段。方法犬粪经液氮反复冻溶后提取DNA,PCR扩增编码细粒棘球绦虫12s rDNA检测该靶DNA片段(255 bp)。结果10只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犬,8只(体内成虫数>80条)阳性,2只(体内成虫数分别为4条和5条)阴性。4只未感染家犬粪样及其他3种绦虫DNA样本均为阴性。结论初步建立了灵敏、特异的检测家犬粪便中细粒棘球绦虫的PCR方法。 张亚楼 温浩 马旭东 苗玉清 陈雪鸿 姜涛 张春 刘辉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 PCR 灵敏性 终宿主 体外静脉转流下猪原位肝移植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 2000年 赵黎 苗玉清 郑宏 温浩关键词:原位肝移植 体外静脉转流 护理配合 高渗盐水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003年 徐新建 王喜艳 温浩 谢会忠 陈启龙 苗玉清关键词:高渗盐水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清 细胞因子 PCR诊断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方法检出日期的确定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确定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PCR检测的窗口期。方法家犬8只,口服喂饲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感染后40 d,收集犬粪,用PCR方法检测粪便中的目的DNA。结果6只犬获得细粒棘球绦虫重度感染,感染后21 dPCR检出目的DNA片段。结论犬重度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后粪便PCR检测的窗口期为20 d。 张亚楼 马嵋 黄河 苗玉清 温浩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 窗口期 原发性肝泡球蚴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2 2000年 目的 模拟包虫病自然感染途径,建立原发性肝泡球蚴(Echinococcus midtilocularis,E.m)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开腹直视下肝穿刺注射.经皮肝穿刺注射和门静脉系侧支血竹穿刺注射E.m组织混悬液的方法,制备原发性肝E.m泡球蚴动物模型,并以腹腔穿刺接种制备继发性动物模型作为对照。结果 大鼠的肝脏E.m感染率根据种植方法依次为60%,62.5%,和6.4%,腹腔穿刺对照组为46.7%。长爪沙鼠肝脏的E.m感染率依次为90.9%,95.5%,和38.5%,腹腔穿刺对照组为90.9%。结论 开腹直视下肝穿刺,经皮肝穿刺和门静脉系侧支血管穿刺均可制备原发性肝脏E.m动物模型,其中以经皮肝穿刺注射法较门静脉注射法更为简便,并发症较少,而且感染率较高。 张金辉 温浩 刘章锁 苗玉清关键词:泡状棘球蚴 肝脏 动物模型 原发性感染 猪空肠造瘘模型中不同颈外静脉置管方法的比较 2003年 陈雪鸿 苗玉清 徐志新 陈启龙 徐新建 陈伦牮 温浩关键词:空肠造瘘 动物模型 颈外静脉置管 置管方法 PCR方法诊断家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特异性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验证PCR方法检测终宿主家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特异性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家犬粪便,显微镜下计数细粒棘球绦虫虫卵,稀释后PCR检测其敏感性。同时取家犬小肠内水泡带绦虫、多头绦虫、羊绦虫,将其DNA与细粒棘球绦虫DNA一起进行PCR扩增,观察其特异性。对133 bp的目标条带进行序列测定,对比分析。结果PCR检测终宿主家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即使粪便中有1个虫卵(8pg的DNA),也能测出,但扩增后特异性较差,无法利用扩增带型进行诊断。4种寄生虫均具有相同的133 bp DNA重复序列,在400 bp均可检测出相同条带。结论PCR方法检测终宿主感染细粒棘球绦虫DNA重复序列尽管有优良的灵敏性,因其特异性差,不适合用于临床诊断和推广。 张亚楼 Jean Mathieu Bart 温浩 马旭东 苗玉清 陈雪鸿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 特异性 灵敏性 终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