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明莲
- 作品数:2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张惠言《七十家赋钞》分体归类与评点考述
- 2016年
- 张惠言《七十家赋钞》以古赋为宗,止于六朝,显与文坛"宗律风尚"悖异,却不失为乾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辞赋总集。是编选赋以温柔敦厚、中正典雅为归,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具。其体例绾合《汉书·艺文志》《文选》等类聚区分和推源溯流的编纂方式,并以与诗之远近为准的,将七十家赋分为本末之别;其评点继清初何焯考证式评点模式,并在乾嘉时期进一步延伸与发展。同时因诗教传统的影响,张惠言的赋学批评带有理障及比兴印痕,然不失为独出冠时之作。
- 禹明莲
- 关键词:评点
- 司马相如赋中的名物叙写探奥被引量:1
- 2013年
- 司马相如作为文字博物学家,其赋中动植物异方殊类,驳杂万象,凡天上地下,水居陆生乃至神话传说、古籍字书等无所不包。这些动植物多以名类聚,鱼贯而列,一词一语,均非简单堆砌可成,文情所至,结构浑成。或彰显帝勋,或暗寓武功,均隐含赋家褒贬之旨,堪为后世模则,然后学多师其辞而遗其意,不解相如旨归。
- 禹明莲
- 关键词:司马相如汉赋动植物
- 论玄释合流中的有无之争
- 2011年
- 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为了能够在中国立足生存,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在魏晋时期,以玄释佛,以佛解玄,佛玄开始融为一体,但般若学的空有之辩和玄学有无之旨却不是殊途同归,相反,它们在相互融通、矛盾斗争中分道扬镳、各显本色。
- 禹明莲
- 关键词:魏晋
- 红色微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讨被引量:1
- 2021年
- 红色微电影是新媒体信息技术的产物,它以红色题材为主,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借助互联网和移动平台进行传播,具有教化育人强、投资成本低、艺术鉴赏高、制作周期短、受众群体广、传播效果突出等特点,具有讲好故事、再现历史、教化育人、传承文化和唱响主旋律等方面的价值。借助红色微电影的主流话语表达和艺术展现形式,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不仅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活跃教学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进而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提升他们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而且能更好地让他们认知党史国史,学好“四史”,夯实“四个自信”的基础。
- 李安峰禹明莲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 论《黔诗纪略》的文献学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莫友芝《黔诗纪略》是收集保存明代贵州诗歌的第一部大型诗歌总集,汇两代之心血,历二十年之役,以内容之富赡,体例之特殊,考证之精审而名冠学林。今从其对版本目录学的贡献、校雠典藏的价值等为切入点,对《黔诗纪略》的文献学价值进行论析。
- 禹明莲
- 关键词:文献学价值
- 木华《海赋》与郭璞《江赋》用语考论
- 2011年
- 木华《海赋》及郭璞《江赋》同为山水赋巨制,二者形貌略异,互有所长,历来论其规模气势、篇章结构、艺术特色,或同标藻丽,不分伯仲,或细分轩轾,详论优劣。从辞赋创作根源来看,尤以郭赋深谙文字音转义合之理,精通语句锤炼推敲之妙,工于谋篇布局之法。
- 禹明莲
- 论黎庶昌的散文创作被引量:3
- 2013年
- 黎庶昌散文创作师从郑珍、曾国藩而又自树一帜,以经世致用为主题,融汇两汉大赋笔法,汲取古诗文典雅语汇,取法唐宋,兼宗史汉,融汇中西,广大学术,成为中国近代散文转型的转折点。
- 禹明莲
- 关键词:经世致用
- 明清赋集选本视域下的汉赋评点被引量:1
- 2018年
- 明清赋集的编选评点,大多成于文人士大夫之手,其最直接、最根本的诱因是科举取士。一部赋集基本上可视为历代赋体流变史,赋家选篇定目时内蕴溯流穷源的历史观,汉赋的选篇与评点关系到整部赋集的批评宗旨;从赋篇的次类看,明人辞赋总集的编纂,有尊己之意,清代则以尊王为主,而汉赋的不同归类则形成多样化的批评内涵;赋集评点本对汉赋的选评,不仅有事实上的存史之功,还是中国赋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 禹明莲
- 关键词:赋集选本汉赋评点
- 俞王言编选评点《辞赋标义》与明代赋学批评被引量:1
- 2016年
- 《辞赋标义》是俞王言对万历时期广为传播的《文选纂注》进行删削注疏、增补篇目而成的赋体总集。是编上继元人祝尧"祖骚宗汉"的赋学观,以《楚辞》置首,选录先秦至六朝时期赋作97篇,影响至同时及后人的赋集编纂。在评点辞赋时,俞王言时时贯穿释道精神,旨在探求赋家本心、赋作情志,是晚明禅释盛行之风对赋体乃至科举取士教科书的渗透与影响;同时是中国赋学批评在明代的新变与显著特征。
- 禹明莲
- 关键词:编纂体例
- 陈山毓《赋略》古赋选评及其赋学意义
- 2018年
- 晚明陈山毓为人澹适有靖节之质,为文惋激似灵均之风。其所辑《赋略》以骚体赋为主,并对所选赋篇围绕裁、轴、气、神、情等五大标准进行品评,建立起系统、独立的赋学批评体系。一方面与元明以来文坛祖骚宗汉的复古思潮一脉相承,并在赋选中践行了这一主张;另一方面,陈山毓《赋略》先于清代楚辞学兴盛而出,在晚明至清初赋论批评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贡献。
- 禹明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