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见涛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调节细胞
  • 1篇顶角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浆
  • 1篇医疗器械
  • 1篇医疗器械消毒
  • 1篇硬化性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试管
  • 1篇试剂
  • 1篇试剂盒
  • 1篇腾空
  • 1篇同侧

机构

  • 7篇河南大学

作者

  • 7篇王见涛
  • 3篇白春洋
  • 2篇冯爱芹
  • 2篇王璐
  • 2篇于兆亚
  • 2篇高林
  • 2篇白万昀
  • 2篇林旭红
  • 2篇王亚强
  • 1篇徐静
  • 1篇李倩一
  • 1篇任学群
  • 1篇魏彬
  • 1篇赵耀亭
  • 1篇张红梅
  • 1篇戴振霞
  • 1篇王慧超
  • 1篇魏丹丹
  • 1篇杜永光
  • 1篇李玉霞

传媒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临床检验器械消毒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消毒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临床检验器械消毒装置,包括消毒箱、顶盖、消毒筒、紫光灯、支撑机构、旋转机构、震动清洗机构和升降机构,消毒箱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顶盖,消毒箱的内部四个顶角处均安装有一个紫光灯,消毒箱...
王见涛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的变化及其机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5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并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一般生化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酶免疫法(EIA)测定患者血浆中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及表型,并与正常组55例体检者进行对照。采用ELISA法分析免疫复合物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后TNF-α和IL-6分泌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TNF-α和IL-6对人脑血管内皮细胞AT-Ⅲ表达的影响。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5),且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0.05);同时,患者血浆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伴随免疫复合物含量增多(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患者外周血CD14+CD16+和CD14+CD32+单核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CD14+CD64+单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经免疫复合物刺激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和IL-6分泌明显升高(P<0.01),而TNF-α或IL-6与人脑血管内皮细胞共孵育后,均可下调其AT-Ⅲ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AT-Ⅲ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明显降低,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其可能的机制是免疫复合物通过CD14+CD64+单核细胞介导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升高AT-Ⅲ活性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林旭红魏丹丹王慧超徐静王见涛白春洋王亚强赵耀亭李倩一任学群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免疫复合物细胞因子类单核细胞
PEG-Asp、L-As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患儿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探讨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2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EG-Asp组(51例)和L-Asp组(72例)。PEG-Asp组接受培门冬酶治疗,L-Asp组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性别、平均年龄及初发病时白细胞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Asp组与L-Asp组患儿用药5 d时APTT水平明显比用药前延长(P<0.05),FIB水平明显下降(P<0.05),到用药第10 d时APTT延长到顶峰(P<0.05),而FIB水平则降至最低值(P<0.05),PT和TT水平基本无变化。用药15 d时APTT和FIB水平在慢慢恢复(P<0.05),但APTT水平仍高于用药前,FIB水平仍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20 d时基本与用药前在同一个参考值内,PT和TT水平同样无变化。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凝血功能影响主要在APTT延长及FIB下降两方面,尤其FIB下降效果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延长及TT延长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均能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FIB下降和APTT延长。
王见涛杜永光王璐戴振霞李玉霞张红梅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培门冬酶左旋门冬酰胺酶
外周血HLA-B27、T调节细胞及CD_5^+B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过程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细胞(Treg细胞)、CD5+CD19+细胞(CD5+B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85例AS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者HLA-B27、Treg细胞、CD5+B细胞百分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CRP、魏氏法测ESR。结果约94%AS患者HLA-B27阳性。活动期AS患者Treg细胞百分率低于健康对照组、CD5+B细胞百分率高于健康对照组;ESR、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HLA-B27阳性表达与AS高度相关,Treg细胞百分率降低、CD5+B细胞百分率升高可能是AS活动的原因。
王见涛林旭红王亚强白万昀
关键词:HLA-B27细胞强直性脊柱炎
一种临床检验用涂片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临床检验用涂片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承台、左滑板、右滑板、升降机构和坡型板,承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滑板和右滑板,左滑板和右滑板同侧端头设置有移动机构,左滑板和右滑板的长侧端头上分别设置...
王见涛王璐白万昀魏彬窦延
一种用于细胞检测的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细胞检测的试剂盒,包括盒体,还包括横板和承载件;所述横板水平连接于盒体内,横板上可拆卸连接有多个承载件,所述承载件包括承载筒和定位组件,承载筒下端贯穿横板且内部放置有试管,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活动筒、固定筒...
冯爱芹白春洋王见涛于兆亚高林
一种细胞培养板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培养板,包括基板和保湿套,所述基板包括板本体和托槽,所述板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面板、凸台和培养管,所述面板下方设有凸台,板体体上阵列有多个培养管,所述面板封闭托槽的上端开口,托槽的内侧壁与凸台的外侧壁之间...
冯爱芹白春洋王见涛于兆亚高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