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祈楷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锈果病
  • 4篇苹果
  • 4篇苹果锈果病
  • 4篇果病
  • 4篇果锈
  • 2篇电镜
  • 2篇电镜检查
  • 2篇养菌
  • 2篇枣疯病
  • 2篇镜检
  • 2篇类菌原体
  • 2篇类菌质体
  • 2篇疯病
  • 2篇病原
  • 1篇盐碱
  • 1篇盐碱地
  • 1篇枣苗
  • 1篇枣树
  • 1篇早期诊断技术
  • 1篇植物

机构

  • 8篇河北省农林科...
  • 8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王祈楷
  • 5篇张金岐
  • 4篇刘宏迪
  • 2篇徐绍华
  • 2篇刘秋芬
  • 1篇史春霖
  • 1篇马俊才
  • 1篇张凤舞

传媒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河北果树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河北省果树学...

年份

  • 1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4
  • 2篇198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苹果锈果病的病原被引量:3
1991年
从苹果锈果病枝条减压抽取出输导组织液,在其离心沉淀物的超薄切片中,电镜检查到形态类似立克次体的难养细菌(fastidious bacteria)。病株花柄和幼嫩果柄的超薄切片中也观察到这种细菌。健树制备的对照样品中没有。从锈果病带病者——梨树中也发现有这种菌。用难养菌液接种,苗木叶片表现典型的弯叶症状。青霉素处理有减轻病情的疗效。可以认为这种难养菌是引起苹果锈果病的病原物。
王祈楷刘宏迪张金岐张良皖
关键词:苹果锈果病病害
枣疯病原的研究
枣疯病是典型的黄化丛枝型病症,病树表现为芽的不正常萌发和花器退化成枝叶。通过本试验还看出,使用四环素族抗菌素对疯树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尤其重要的是不论对疯树枝梢和根韧皮部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或是从病树中提取病原,电镜观察都...
陈子文张金歧王祈楷徐绍华
关键词:枣疯病类菌质体
文献传递
植物维管束内寄生难养菌类的提取
1990年
寄生于植物维管束系统引起黄化型病害的病原微生物,目前已知有螺原体(Spiroplasma-Like Organism)。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和难养细菌(Fastidious bacteria)。它们均为原核生物。前二者没有细胞壁属于菌质体类(Mycoplasma);后者在70年代被称为类立克次体或类立克次体细菌(RLO或RLB)。因具有明确的细胞壁结构,而且DNA的G—C比值相当于细菌,现已归入细菌类中。类菌质体至今尚未能在人工培养基中培养,大多数螺原体和少数难养细菌虽已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成功。
张金岐张良皖王祈楷
关键词:植物维管束类菌质体
枣疯病传病途径的研究被引量:33
1984年
枣疯病是我国枣树上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多年试验表明:土壤、花粉、种子均不传病,病叶汁液接种以及病健树根系在地下的自然接触也不传病;人工嫁接虽可传病,但枣树繁殖一般不通过嫁接,因而不是自然传病的途径。经过对在枣树上活动害虫的系统调查,1980年于河北玉田选常见的11种叶蝉进行了传病实验,证明橙带拟菱纹叶蝉(Hishimonides aurifacialis Kuoh)、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us sellatus Ulhler)和红闪小叶蝉(Typhlocyba sp.)均能传播枣疯病。从接种发病的实生枣苗维管束和媒介叶蝉的唾液腺的超薄切片中,都检查到枣疯病原类菌原体。鉴于这三种叶蝉普遍存在于北方枣区。因此,认为是枣疯病在北方枣区自然传病的主要媒介。
陈子文张凤舞田旭东张金歧王祈楷史春霖马俊才
关键词:枣疯病盐碱地枣树类菌原体类枝原体枣苗
苹果锈果病类菌原体的研究初报
苹果锈果病是生长抑制型的病害,用四环素族抗菌素治疗试验中,间有短期康复或减轻病情的例子。病树韧皮超薄切片和病原提取,都可以观察到类菌原体,我们初步认为就是苹果锈果病的病原体。当然还需要进一步作病原体回接试验才能最后证实。...
陈子文张金歧王祈楷徐绍华
关键词:类菌原体电镜检查锈果病
文献传递
苹果锈果病与早期诊断技术
1990年
苹果锈果病(Apple scar skin diseased)是我国苹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渐趋严重,以致由于防治不力而造成很大损失。大冢义雄于1935年首次报告本病,最初认为是生理病变,继而证明可以通过嫁接传染,认为由病毒侵染所致。长期以来,许多科学工作者进行大量研究,但迄今未能证实。1982年小金泽硕城提出,苹果锈果病可能是由类病毒所致;陈玮等报告已从病株中提取到两种小分子的环状RNA。1984年,我们从苹果锈果病枝条中直接抽取输导组织液,通过离心富集得到一种细胞形态类似于立克次氏体的难养细菌(fastidious bacteria),经对病株花柄和幼嫩果柄超薄切片电镜检查,也已发现病组织内含有这种菌。
张金岐张良皖刘秋芬刘宏迪王祈楷冯鲁昕
关键词:苹果锈果病立克次氏体电镜检查超薄切片早期诊断技术病毒侵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难养菌协同共凝集法检测苹果锈果病被引量:1
1990年
用苹果诱果病难养菌(Fastidious bacteria)制备抗血清包被富含A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包被菌与苹果锈果病难养菌进行共凝集试验(SA-test),产生沉淀即谓协同共凝集反应(Co-agglutination)。用此法检测了不同来源、不同品系及不同树龄的苹果、巴梨、鸭梨、二十世纪梨。对难养菌接种的实验树也进行了检测。病树样品表现明显的协同共凝集反应,健树样品则无此反直。检测难养菌接种的实验树也证实了回接的成功。讨论了该方法作为苹果锈果病早期快速简便诊断的可靠性,以及应用于生产实际中的可行性。
刘宏迪冯鲁昕王祈楷张金岐张良皖
关键词:苹果锈果病金葡萄
柿疯病研究Ⅱ.病原
1989年
从柿疯病株的1—2年生枝条或根的输导组织中,抽取组织液并离心富集制备样品,经磷钨酸钠负染,和Epon812树脂常规包埋超薄切片,在电镜下检查很多多型性原核细胞,大小不一,长580—1600nm,宽510—1060nm,胞壁呈山脊状波纹,厚约25nm,无鞭毛而周身分布微小疣突,按其形状大小和亚显微结构特征确定为难养细菌(Fostidious bacteria)而不同于一般植物病原细菌,健株制备的样品中未检查到任何微生物。这个结果与前文报道青霉素可抑制和缓解柿疯病症状表现的结果是一致的[1],检查到的这种难养细菌认为是柿疯病的病原物。前已证明,柿疯病可以嫁接传病,并对该病的症状作了系统的观察和描述[1],本文报道柿疯病病原的研究结果。
王祈楷刘宏迪冯鲁昕俎显诗张良皖张金岐刘秋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