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5篇肿瘤
  • 4篇乳管
  • 4篇乳管镜
  • 4篇乳头
  • 4篇纤维乳管镜
  • 3篇溢液
  • 3篇乳管内
  • 3篇乳头溢液
  • 3篇乳头状
  • 3篇乳头状瘤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外科
  • 2篇预后
  • 2篇诊治
  • 2篇乳管内乳头状...
  • 2篇乳腺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乳溢

机构

  • 1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日喀则市人民...

作者

  • 13篇王昕海
  • 5篇邹强
  • 4篇唐一帆
  • 4篇王红鹰
  • 4篇李孟军
  • 4篇周坚
  • 3篇辛国明
  • 3篇金贻婷
  • 3篇吴双杰
  • 3篇应学翔
  • 2篇孙旭
  • 2篇刘骏
  • 2篇顾斐
  • 2篇毛奇琦
  • 2篇劳正胤
  • 1篇任长才
  • 1篇王怡
  • 1篇袁伟
  • 1篇蒋蔚茹
  • 1篇陈佳婕

传媒

  • 6篇外科理论与实...
  • 3篇上海医学
  • 2篇癌症进展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维乳管镜术中定位在乳头溢液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三大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约3%~8%,多种乳腺的良恶性疾病均可表现为乳头溢液,而乳头溢液的临床诊断又是进一步治疗的前提。目前纤维乳管镜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可以使我们直接观察到放大的...
王昕海
关键词:乳头溢液乳管内乳头状瘤纤维乳管镜微创手术
文献传递
外科手术治疗肛周巨大尖锐湿疣46例临床体会被引量:2
2007年
巨大尖锐湿疣(GCA)是一种缓慢增长、巨大、类似菜花样的肿瘤,由Buschke和Loewenstein于1925年最先描述。肛周GCA由Dawson于1965年首次报道,国内有学者将发生在肛周的疣体过度增生、超过蚕豆大小的尖锐湿疣称为肛周GCA。临床上GCA类似恶性肿瘤,病理学上却为良性表现且无远处转移,但由于其局部复发率较高,且存在化生为鳞状上皮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所以治疗宜积极、彻底。目前对于较小的尖锐湿疣可采用局部涂药、冷冻、电烧灼和激光等方法,
王昕海李孟军辛国明王雅平唐一帆
关键词:肛周巨大尖锐湿疣外科手术治疗上皮恶性肿瘤无远处转移GCA过度增生
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诊断、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11例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治疗胃和小肠GIST病人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11例病人CT的检出率为100%,内镜病理检出率为25%。均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围手术期无病人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10个月和2年出现复发、转移。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1年和2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1%(10/11)和82%(9/11),预后略差于胃和小肠GIST。结论:十二指肠GIST的术前诊断应综合应用内镜和影像学技术,以提高其确诊率。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合理选择手术方法。低危病人手术后基本可以治愈,中、高危病人术后应配合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该病的预后略逊于胃和小肠GIST。
王昕海李孟军唐一帆吴双杰刘骏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治疗预后
胃间质瘤临床诊治和预后分析:附35例报告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35例胃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进行报道,探讨该病复发转移的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前诊断正确率为68.6%肿瘤,中位直径7.0(1.5~14.0)cm。行胃楔形切除9例,胃部分切除23例,全胃切除3例;术后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9例。CD117(+)100%,CD34(+)90.9%,Vim(+)79.3%,SMA(+)42.9%,S-100(+)26.9%。术后有6例出现复发转移,其中1例进行了再次手术。2例出现肝转移,3例后腹膜转移,1例腹腔广泛转移;2例死亡,4例带瘤生存。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5 cm、核分裂象≥5/50 HPF以及高危病人为胃GIST复发转移的预测因素。结论:胃GIST高危病人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大,即使出现复发、转移,也应积极再次手术,同时高危和复发转移者应配合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王昕海吴双杰李孟军辛国明唐一帆
关键词:胃间质瘤预后
高频超声检出并定位不能扪及的乳腺癌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出乳腺不能扪及病灶的可行性及其定位活检方法。方法:常规高频超声检查以发现临床不能扪及的病灶,拟诊为肿瘤性病灶则在超声引导下行Hookwire穿刺,并由此引导作手术活检。结果:对980例共1247处不能扪及的病灶进行了超声诊断并引导活检。共计查出乳腺癌115处,上皮不典型增生131处。超声对不能扪及的乳腺癌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9%和88%,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为96%;对有活检指征的乳腺癌和癌前期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7%和74%。用本法定位方便、手术顺利地找到病灶并完成活检。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检出临床不能扪及的乳腺癌及癌前病变,超声引导穿刺定位方法简便易行。
邹强王红鹰周坚金贻婷劳正胤王昕海应学翔顾斐杨永明陈为民许萍杨保年秦茜淼王怡
关键词:乳腺肿瘤高频超声检查病变定位活组织检查
纤维乳管镜诊断乳头溢液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8
2006年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的诊治价值。方法:1999年3月~2005年6月,对2608例乳头溢液的病例运用了纤维乳管镜检查,直接观察溢液导管内的病变,初步判断其疾病性质并准确定位;将溢液性质、检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08例乳头溢液病例中,溢液为乳白色者97例,无色者563例,黄色者1075例,血性者873例。纤维乳管镜拟诊为“导管扩张”361例,慢性炎症596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609例,乳腺癌42例;并对其中1444例进行了手术。纤维乳管镜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符合率为78.09%,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纤维乳管镜具一定的诊断准确性和定位可靠性,对乳头溢液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初步检查方法。对具无色、黄色或血性溢液的病人均应行纤维乳管镜检查。
周坚邹强王红鹰顾斐袁伟王昕海任长才
关键词:纤维乳管镜乳溢乳腺肿瘤
胃癌组织中Krüppel样因子4、过氧化物还原酶1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Krüppel样因子4(KLF4)、过氧化物还原酶1(PRDX1)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其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比较KLF4、PRDX1表达情况,分析KLF4、PRDX1阳性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KLF4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RDX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KLF4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PRDX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KLF4表达明显降低,PRDX1表达明显升高,其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判断早期胃癌预后的指标。
毛奇琦黄家鑫许旭东潘独伊王昕海孙旭
关键词:胃癌
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的应用及进展被引量:9
2008年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三大症状之一,是乳管内病变的早期表现。通过对病变乳管的检查,可以发现极早期乳腺癌。既往乳头溢液的诊断多采用分泌物涂片、乳管造影、B超、X线钼靶摄片等间接检查方法判断乳腺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准确率不高,为30%~60%^[1]。纤维乳管镜的临床应用,创立了乳头溢液而无肿块的乳管内微小病变的内镜诊断法,为乳管内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手段。现将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的临床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王昕海邹强
关键词:纤维乳管镜乳头溢液乳管内病变X线钼靶摄片分泌物涂片诊断法
KEAP1基因突变调控Nrf2-ABCG2信号介导胃癌耐药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KEAP1基因突变通过Nrf2-ABCG2信号通路介导胃癌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PCR测序法检测胃癌病人肿瘤组织中KEAP1基因突变,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胃癌组织中Nrf2及ABCG2表达情况。根据是否携带KEAP1突变分为突变组和未突变组,比较组间术后生存期及Nrf2和ABCG2表达量。结果 :126例胃癌病人中检测到15例KEAP1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11.9%。KEAP1基因突变组胃癌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4.0个月,低于KEAP1基因无突变组(40.5个月),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P<0.001)。KEAP1基因突变的胃癌病人中,Nrf2及ABCG2蛋白表达量高于KEAP1基因未突变的病人,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EAP1基因突变通过上调Nrf2及ABCG2的表达,增强胃癌细胞的耐药性。
王昕海巴桑晋美鄂福胜李孟军吴双杰刘骏唐一帆
关键词:胃癌KEAP1基因突变NRF2ABCG2肿瘤耐药
早期进食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进食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经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患者118例,按照是否采用早期进食分为早期进食组和传统进食组,每组各59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有所改善,早期进食组高于传统进食组(P﹤0.05);与传统进食组相比,早期进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经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早期进食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快速康复,临床上值得更广泛推广应用。
毛奇琦钟良王昕海孙旭陈佳婕蒋晓芸蒋蔚茹徐蔚佳赵现光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早期进食康复效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