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综合征
  • 8篇动脉
  • 7篇内皮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冠状动脉综合...
  • 5篇心肌
  • 5篇血压
  • 5篇急性冠脉
  • 5篇急性冠脉综合...
  • 5篇急性冠状动脉
  • 5篇急性冠状动脉...
  • 5篇高血压
  • 5篇冠脉
  • 5篇冠脉综合征
  • 4篇蛋白
  • 4篇皮素
  • 4篇内皮素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血管

机构

  • 19篇兰州医学院第...
  • 3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兰州医学院
  • 2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南汇区...

作者

  • 24篇王恒大
  • 14篇刘铭
  • 6篇张钲
  • 5篇雷仁义
  • 3篇刘振良
  • 2篇马庆华
  • 2篇哈华兰
  • 2篇白锋
  • 2篇范煜东
  • 2篇蒋庆渊
  • 1篇杨斌武
  • 1篇马庆华
  • 1篇柳景华
  • 1篇孙烈
  • 1篇张锦
  • 1篇白锋
  • 1篇黄晏
  • 1篇吴增颖
  • 1篇安得英
  • 1篇程王生

传媒

  • 4篇兰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国外医学(心...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甘肃医药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世界核心医学...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5
  • 9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vWF含量与微量蛋白尿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浆vWF含量变化与微量蛋白尿 (MAU)之间的联系及其决定因素。方法 入选 5 5例EH(Ⅰ、Ⅱ期 )患者 ,并按 2 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将其分为两个亚组即 :伴MAU组及不伴MAU组 ;31例健康对照。测定其反映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指标 -血浆vWF值、2 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 ,同时对其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1(PAI 1)及其纤维蛋白原 (Fbg)含量、血压 (BP)、体重指数 (BMI)、血脂及血肌酐 (Scr)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伴MAU的EH患者比不伴MAU的EH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的血浆vWF水平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个体的血压、vWF值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伴MAU的EH患者血浆Fbg含量升高并与vWF值升高水平相关。另外 ,循环中vWF水平、MAU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在EH患者vWF值升高与MAU同时存在 ,并且两者间存在联系 ,说明MAU可反应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两者联系的确定因素。此外 ,伴MAU的EH患者Fbg及vWF含量升高 ,说明其血液凝固性增加。
谢萍雷仁义王恒大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微量蛋白尿内皮功能障碍WILLEBRAND因子EH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素受体基因在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血浆内皮素 (ET)水平和ET受体基因在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情况。方法 :在 36例心衰 (心衰组 )患者和 12例健康人 (对照组 )中分别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T受体基因在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结果 :心衰组血浆ET水平〔(4 .90± 1.96 )pmol L〕明显高于对照组〔(1.76± 0 .82 )pmol L〕(P <0 .0 1)。ET受体基因表达阳性率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 ,半定量后 ,心衰组ETA受体 (0 .82± 0 .2 6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0 .5 9± 0 .17) (P <0 .0 1)。结论 :ET及其A受体与心衰的发生。
蒋庆渊刘铭王恒大陈新年
关键词:内皮素受体
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探讨C 反应蛋白 (CRP)、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及散射比浊法对 5 2例ACS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CRP、MMP 2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CS组CRP、MMP 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AMI组与UA组CRP、MMP 2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CRP、MMP 2的风险比值 (0R)均大于 1,是ACS的危险因素。经Forward法观察CRP、MMP 2在ACS中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结论ACS患者CRP、MMP 2水平升高 ,二者是ACS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锦刘铭王恒大
关键词: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机制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
急性冠脉综合征新的标记物:PAPP-A被引量:9
2004年
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不稳定斑块中出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其血中水平升高;水平的升高反映了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PAPP-A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新的标记物。
刘振良刘铭王恒大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妊娠相关蛋白-APAPP-AACS
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D-二聚体和血管活性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 (LMWH)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纤溶系统的活性以及冠状动脉舒缩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发劳力型和恶化型心绞痛患者 ,入选前 48h内有一次以上的心绞痛发作 ,发作时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 1mm。把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硝酸甘油、硝苯吡啶、β-阻滞剂等 ;低分子肝素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 ,每日 2次 ,每次0 4ml,皮下注射 ,连续 7日。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 ,测定血浆D -二聚体、内皮素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水平。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血浆D -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 0 1 ) ,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2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D -二聚体无显著变化。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0 5 ) ,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下降 (P <0 0 5 )。两组治疗后CGRP都有轻度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促进纤溶系统的活性 ,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 ,同时还可调节机体血管活性肽水平 。
杨斌武雷仁义王恒大张钲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D-二聚体血管活性肽降钙素基因
不同分期高血压病血浆内皮素变化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为了解内皮素( E T) 是否与高血压病( E H) 及其靶器官受损有联系。方法 分析了54例不同分期 E H 和27 例对照血浆 E T。结果  E H 组血浆 E T 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显著( P< 0 .01) 。而在 E H 各分期组中,Ⅰ期(28 例) 与对照组血浆 E T 水平相近,差异不显著( P> 0 .05) ;Ⅱ期(11 例) 和Ⅲ期(15例) 分别较对照组和Ⅰ期患者明显增高,差异非常显著( P< 0 .01) 。15 例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者和11例心电图、 X 线诊断心脏肥厚、扩大者与无肥厚扩大者比较,血浆 E T 差异显著( P< 0 .01) 。7 例心功能不全和5 例肾损害者分别与心、肾功能正常者比较血浆 E T 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显著( P< 0 .01 , P< 0 .05) 。血压增高的程度、病程、年龄均与 E T 浓度不相关。结论 血浆 E T 增高与 E H 靶器官损害、功能障碍有联系。
刘铭雷仁义王恒大
关键词:高血压器官受损内皮素血浆
醛固酮合成酶和盐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的表达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研究醛固酮合成酶 (Aldosterone synthase,CYP11B2 )及盐皮质激素受体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基因在心功能不全心肌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 2 5例行瓣膜置换术的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左心室乳头肌组织 10 0 mg,同时取 6例健康心肌组织作为对照 ,提取组织总 RNA,并逆转录为 c DNA,以特定的寡核苷酸为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β- actin作为内参照 ,分别观察 CYP11B2及 MR在不同心功能状态心肌中的表达。结果 在 6例正常心肌组织中 CYP11B2基因的表达为阴性 ,2 5例 CHF患者中有 10例表达阳性 ,分别为心功能 级~ 级 2例 , 级~ 级 8例 ;轻度心力衰竭患者 (心功能 ~ 级 )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心功能 ~ 级 )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15 .4 %和 6 6 .7%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5 )。正常心肌、心功能 ~ 级和心功能 ~ 级心肌 MR/ β- actin分别为 1.2 8± 0 .13,0 .92± 0 .12 ,0 .80± 0 .2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CHF时 MR基因表达明显下降 (P<0 .0 0 1) ,而心功能 ~ 级与心功能 ~ 级之间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8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 ,CYP11B2基因表达阳性与阴性组之间 MR/ β- actin表达分别为 0 .78± 0 .2 0和 0 .94± 0 .13,二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8)。
范煜东刘铭王恒大
关键词:醛固酮合成酶盐皮质激素受体充血性心力衰竭醛固酮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心律平联合心得安治疗阵发性房颤致窦性停搏一例被引量:1
2001年
吴增颖刘铭王恒大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窦性停搏心律平心得安病例报告
冠心病诊断技术和方法进展
1995年
冠心病的诊断在病史、体检和化验的基础上,尚需借助辅助性诊断技术和方法,如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活动平板或踏车),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这些技术和方法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已有公认的评价。近年来,在上述技术和方法中,主要为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检查方面的进展,现就此作一简述,并对其作出简短评价。
王恒大刘铭
关键词:冠心病多巴酚丁胺心电图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组织中内皮素系统的基因表达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研究瓣膜病心房颤动 (Af)患者心房肌组织内皮素 1(ET 1)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 ,探讨Af与内皮素系统的联系。方法 :30例患者在瓣膜置换术中取右心耳组织 ,共分 3组 ,持续性Af组 (6例 ) ,永久性Af组(12例 ) ,窦性心律组 (12例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的方法测定ET 1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 ,持续性Af组ET 1mRNA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5 ) ;永久性Af组显著升高 (P <0 .0 1) ;永久性Af组ETA R、ETB RmRNA表达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Af患者心房肌中ET 1mRNA表达升高 ,可能与心房电重构有关。在ET 1长期高浓度刺激下 ,心房肌组织产生代偿性保护机制 ,使其受体蛋白mRNA表达下调。
安得英刘铭王恒大
关键词:心房颤动内皮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