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作品数:34 被引量:140 H指数:7 供职机构: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批发市场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批发市场外来务工人员接种麻疹疫苗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外来务工人员接种麻疹疫苗提出建议。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2家大型批发市场,对15-40岁来京1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展麻疹疫苗接种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47名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率为5.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来京时间长(OR=2.2,95%CI:1.0-4.8)和知晓免费接种政策(OR=43,95%CI:11-175)可促进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文化程度(OR=1.4,95%CI:1.1-2.0)是麻疹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率低,其来京时间短及文化程度低对接种麻疹疫苗有重要影响,应开展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宣传。 刘艳 贾海梅 王亮 周体操 吴光健 林超 陈玉柱 刘凯 申涛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 麻疹疫苗 预防接种 影响因素 2011—2021年成都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 描述2011—2021年成都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并分析时空聚集性,为肠道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成都市2011—2021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数据,描述发病概况及三间分布特征,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时空扫描分析探索其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 2011—2021年成都市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例94 95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3.46/10万,年报告发病率为36.86/10万~78.64/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34.13,P<0.001)。报告病例数总体上存在夏季和冬季2个高峰。报告病例中,男性52 125例,女性42 830例,性别比为1.22∶1;年龄分布上,6岁以下年龄组占比最高,为74.00%(70 268/94 955);职业分布上,散居儿童占比最高,为67.21%(63 821/94 955)。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1—2019年感染性腹泻存在空间聚集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高新区、青羊区、成华区、武侯区、锦江区和金牛区等是发病的“热点”区域,邛崃市、蒲江县和大邑县则为“冷点”区域。时空扫描分析同样显示成都市感染性腹泻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主集群除涉及高新区、青羊区、成华区、武侯区、锦江区和金牛区外,还涉及青白江区、金堂县、崇州市、新津区、天府新区等区域,聚集时间多为夏季和冬季。结论 近年来,成都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主要在夏季和冬季,报告病例主要为6岁以下散居儿童,建议在高发季节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等防控工作。 徐凯 戴映雪 王瑶 王亮 肖崇堃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 成都市县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现状调查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估成都市县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程度,为今后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机构自填调研问卷与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从组织管理、应急准备、监测与风险评估、应急响应、技术指导等方面对全市20个县级疾控机构开展评估。各机构和指标得分率按照优异(得分率85%及以上)、良好(得分率70%~84%)、一般(得分率60%~69%)、较差(60%以下)进行分类评估。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指标之间相关关系。结果本次评估发现,县级疾控机构平均得分72.06分。技术指导(97.50%)评估为"优异",监测与风险评估(83.58%)、应急响应(73.13%)、应急管理机构(71.88%)评估为"良好",应急准备(67.84%)评估为"一般"。评估结果一般及以下的二级指标主要集中在应急机构职责(65.00%)、应急专项经费(40.00%)、应急管理制度(40.83%)、应急作业中心(0.00%)、应急队伍管理(68.25%)、培训与演练(55.63%)、风险沟通(68.50%)和总结评估(44.33%)。应急准备得分与应急管理机构得分(r=0.523,P=0.015)、监测风险评估得分(r=0.786,P<0.01)和应急响应得分(r=0.437,P=0.047)均呈正相关。结论今后县级疾控机构应重点加强经费保障、制度建设、培训演练、风险沟通及总结评估等卫生应急工作。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投入和督导,全面推进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提高机构应急响应能力。 庹晓莉 王亮 刘辉 蒋珊 龚雪 王翎懿 杨凯 曾伟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卫生应急 新型冠状病毒重复感染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4年 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重复感染是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系统梳理目前新冠重复感染发生率、流行特征、影响因素等的研究进展,对于完善优化我国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23年2月15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新冠病毒重复感染相关文献显示重复感染率在2%~7%。多数研究均表明重复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所降低;重复感染主要与流行毒株、接种疫苗、性别、年龄和基础疾病有关。 程秀伟 董爽 罗春花 袁珩 毛素玲 王亮 王瑶 徐凯 刘伦光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基于“同一健康”理念的重点传染病综合监测体系建设专家共识 被引量:9 2023年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便不断完善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2003年SARS疫情之后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随着病原体传播影响因素不断变化,对监测预警关口、预警信息、预警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鉴定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逐渐成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当务之急。本共识组织中国医学科学院、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编辑部、深圳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16家机构共计31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通过对当前重点传染病(39种法定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形势总结分析,基于“同一健康”理念,针对重点传染病,形成第四代综合监测方案。旨在通过对人、动物、病媒生物等主要疫源宿主和相关环境的病原体,结合流行传播影响因素、风险评估要素,展开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系统性监测,以早期发现、预测预警重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变异和流行传播特征。同时,基于第四代综合监测方案,我们尝试构建传染病综合监测组织管理体系、数据融通共享的数智化监测预警平台和集约化病原检测技术体系。这一系列的思考,以多部门、多维度、多因素、多病原的系统性、综合性监测为基础,以数据融合、互通互联为支撑,以多领域合作为契机,以多学科结合应用为依托,为全面提升重点传染病综合监测预测预警能力提供参考,供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和相关机构参考使用。 程雁鹏 张振 舒跃龙 任丽丽 任丽丽 康敏 孔东锋 石晓路 吕秋莹 陈志高 李迎慧 张仁利 路滟 路滟 陈霓璇 熊华威 熊华威 袁俊 袁俊 王亮 陈伟红 陈伟红 李学云 李刚 李刚 张新东 王铁强 郭永超 逯建华 逯建华 冯铁建关键词: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 重点传染病 浙江省杭州市2010~2014年出生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杭州市2010~2014年出生儿童不同类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接种情况,为脊灰灭活疫苗(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EPI)策略改变的衔接提供依据。方法从杭州市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0~2014年出生儿童脊灰疫苗接种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杭州市2010~2014年出生儿童566894人,脊灰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为97.52%,全程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全程使用IPV和使用序贯程序的儿童比例分别为70.57%、27.01%和2.41%。全程使用IPV的覆盖率逐年增高,城区儿童(41.98%)高于农村儿童(18.98%),常住儿童(34.06%)高于流动儿童(17.64%)。结论杭州市脊灰疫苗接种水平较高,IPV使用比例和全程使用IPV的儿童增多,全程使用IPV儿童可能存在潜在的肠道免疫缺失的风险,建议开展相关研究,同时在IPV纳入EPI的过渡时期做好宣传沟通工作。 刘艳 许二萍 王骏 刘仕俊 顾雯雯 车鑫仁 杜渐 许玉洋 张小平 王亮 安志杰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疫苗 接种 2011-2015年成都市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011-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等。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标化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恶性肿瘤是2011-2015年成都市居民首位死亡原因,死亡率为188.1/10万,标化率为162.1/10万,五年间标化死亡率增加了8.3%,平均年增幅2.5%。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1,P<0.001)。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肠癌是威胁成都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五年间除胃癌和白血病标化死亡率有所下降外,其余肿瘤均呈上升趋势。宫颈癌(APC=22.8%)、前列腺癌(APC=12.3%)、胰腺癌(APC=9.2%)、肠癌(APC=5.8%)、肺癌(APC=3.5%)和脑癌(APC=2.4%)年均标化死亡率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食管癌、肝癌、胃癌和白血病年均标化死亡率变化幅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成都市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逐年增高趋势,在继续加强肺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防治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宫颈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肿瘤。 王亮 夏劲节 何燕 申涛 钱雯 廖江关键词:肿瘤 死亡率 流行病学研究 成都市猴痘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索成都市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人群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以及流行病史等对猴痘感染的影响,为猴痘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成都市2023年6月—2024年3月猴痘患者为研究组,以非猴痘MSM人群为对照组,调查猴痘患者和对照组基本信息、性病史性行为、境内外旅居史等信息。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猴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猴痘患者128例(其中HIV感染者53例),对照151例(其中HIV感染者50例)。128例猴痘患者年龄(32.48±6.67)岁,均为男性,101例未婚,100例文化程度在大学及以上,60例为商业服务和自由职业,89例为同性恋,116例自述有男男性行为史,109例月均同性性行为≤4次,48例患者每次都用安全套。猴痘患者组中未婚者、文化程度在大学及以上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患HIV以外的性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与MSM人群相比,性取向为双性恋者或异性恋(OR=4.65),同性性行为从不使用安全套(OR=3.25)的猴痘风险更高;流行病学史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清楚是否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与猴痘感染存在负向关联,感染HIV以外的其他性传播疾病、双性恋或异性恋与猴痘感染存在正向关联。结论 成都市MSM人群中同时患HIV以外的性传播疾病、性取向为双性恋或异性恋是猴痘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此类高风险人群的宣传教育,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周蓉 严可 李君钒 王瑶 徐菁佩 王亮关键词:猴痘 性传播 男男性行为 停乳链球菌污染所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2024年 目的查明成都市2个区聚集性疫情事件发生的原因,快速控制事件发展,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2020年7月—2021年10月,成都市2个区先后发生3起以发热、咽痛为主要表现的聚集性疫情,通过对工业园区及学校所有相关人员进行排查,开展个案调查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建立病因假设。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的方法开展分析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访谈、查阅资料、现场勘察等方式对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情况开展调查,进一步找出可能存在危害环节及危险因素。采集患者呼吸道、肠道生物样本及环境样本对呼吸道和肠道常见致病菌进行快速筛检、细菌培养及PCR检测。结果3起事件分别搜索到病例65人(罹患率21.5%)、158人(罹患率29.2%)及93人(罹患率1.0%)。临床表现均以发热、咽痛、乏力为主要表现,偶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皮疹等其他症状。流行曲线均提示为点源暴露模式,空间无聚集,人群无特殊。3起事件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提示发病前3 d食堂内部分食品可能为危险因素。食品卫生学调查发现,3起事件发病前均存在没有凉菜加工间但提供凉拌菜的情况,事件B在发病前约1周有食堂切配人员手外伤未调离工作岗位。3起事件均从多名病例咽拭子中检出停乳链球菌,其中事件B食堂从业人员中也检出型别一致的停乳链球菌。结论3起事件均是由停乳链球菌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动物性食品原材料被污染或者从业人员感染后仍从事食品制作,食堂均提供凉拌菜且制作过程不规范等可能是导致此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提示今后要高度关注停乳链球菌导致的发热聚集性疫情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王瑶 赵品楠 王亮 黎明 何志凡 袁齐武 苗艳芳 覃芳葵 翟一凡 李晓辉关键词:停乳链球菌 流行病学调查 磁性铁氧体纳米颗粒应用于放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危及器官的放射不良反应是限制临床靶区剂量的重要因素。磁性铁氧体纳米颗粒具有易于修饰及高生物相容性等特别的理化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磁性铁氧体纳米颗粒通过磁热效应、剂量增强效应、促进铁死亡、调节细胞周期、提高图像引导质量等方面应用于放疗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王亮 林海磊 吉艳琴关键词:恶性肿瘤 放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