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咏兰

作品数:89 被引量:536H指数:13
供职机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成都市“十一五”科技规划重大专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健康
  • 7篇都市
  • 7篇卫生服务
  • 7篇老年
  • 6篇血压
  • 6篇影响因素
  • 6篇死因
  • 6篇吸烟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6篇老年人
  • 6篇高血压
  • 6篇发病率
  • 5篇死亡率
  • 5篇肿瘤
  • 5篇慢性病
  • 5篇公共卫生
  • 5篇管理现状
  • 5篇恶性
  • 5篇恶性肿瘤

机构

  • 50篇成都市疾病预...
  • 17篇成都市卫生防...
  • 7篇四川省成都市...
  • 4篇成都市卫生局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成都市医学信...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万达信息股份...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成都市妇幼保...
  • 1篇成都市第四人...

作者

  • 74篇魏咏兰
  • 29篇王琼
  • 27篇夏劲节
  • 20篇贾勇
  • 20篇鹿茸
  • 18篇廖江
  • 16篇曾伟
  • 13篇姚思君
  • 10篇张文静
  • 9篇黄建华
  • 8篇杜其筠
  • 8篇彭中
  • 7篇何燕
  • 5篇梁娴
  • 5篇唐凯东
  • 5篇张孟群
  • 5篇钱雯
  • 4篇杜长慧
  • 4篇张文静
  • 4篇何燕

传媒

  • 15篇中国慢性病预...
  • 10篇预防医学情报...
  • 9篇现代预防医学
  • 5篇中国卫生事业...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肿瘤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四川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四川医学
  • 1篇西藏医药
  • 1篇肿瘤防治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成都医药
  • 1篇中国卫生信息...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都市二十年恶性肿瘤死亡动态分析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为我市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据我市“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用 DIS和 STAT软件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 1980年的 75 .12 /10万 (标化率为 79.0 2 / 10万 )上升到 1999年的 113.0 8/ 10万(标化率为 97.92 / 10万 )。男性上升幅度较大 ,女性上升较缓慢 ,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 ,成都市八十年代以胃癌占首位 ,九十年代以后肺癌上升为首位 ,诊断准确性提高 ,一、二级诊断占 90 .15 %。结论 :成都市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杜其筠杜涛王琼魏咏兰唐凯东廖江张文静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
成都市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其对健康的影响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成都市12个区(市)县的12个社区分别随机抽取2438名18岁及以上常住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成都市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为24.16%和6.15%,其中男性超重率(27.82%)高于女性(20.83%),40 ~59岁组超重率在各年龄组中最高(30.42%),近郊区县人群的肥胖率(7.39%)高于主城区(4.95%),60岁及以上年龄组肥胖率最高(7.58%).超重及肥胖在不同人群中发生的危险度不同,经常食用油腻食物人群的超重和肥胖发生危险性分别为不经常食用人群的1.86和1.73倍.静坐生活方式人群超重和肥胖发生危险性分别为非静坐生活方式人群的1.33和1.60倍.结论 成都市超重和肥胖之比约为4∶1,肥胖发病率的潜在上升危险仍然较大.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和肥胖的年龄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应加强宣传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也应该加强体重监测,减少超重及肥胖对身体带来的危害.
夏劲节魏咏兰王琼鹿茸姚思君
关键词:超重肥胖影响因素
成都市1990~1996年脑卒中死亡监测资料分析被引量:2
1997年
报道了1990年至1996年成都市脑卒中死亡监测情况。结果表明该市7年来脑卒中死亡呈缓慢上升趋势,分型构成比以脑出血居首位,脑栓塞次之,男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27:1,城区死亡率低于郊区县。
颜代英黄建华魏咏兰
关键词:中风死亡率构成比
1996-2002年成都市城区居民膳食行为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05年
魏咏兰贾勇张文静鹿茸杜长慧杜其筠
关键词:城区居民膳食干预
不同肥胖指标对糖尿病风险预测效果分析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4种肥胖指标对预测糖尿病风险的效果。方法利用四川成都市2008年调查5 205名40~70岁人群数据,分析4种指标及身高的相关关系;应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4个指标对糖尿病的预测效果。结果 WHtR与腰围相关性最高(男性r=0.938 4,女性r=0.956 2,P<0.05);4个指标中,ROC曲线下面积男性WHR最大,女性WHtR最大(男性c=0.641 5,女性c=0.669 2);Logistic回归分析中,男性WHR,女性WC预测价值最佳(男性OR=3.107,女性OR=2.684),调整4个指标交互作用后,BMI结合WC、WHR、WHtR并不能明显提高模型预测效果。结论本研究人群糖尿病风险模型中,男性选择WHR作为肥胖评定指标,最佳切点为0.90,女性选择WC作为肥胖评定指标,最佳切点为83 cm,但在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曾伟黄晓波贾勇魏咏兰王琼鹿茸夏劲节
关键词:肥胖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值糖尿病
成都市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施策略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分析成都市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施策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进一步有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建议,即制定有财力保障的、体现均等化原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划;测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增加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保障流动人口有效地获得公共卫生服务;扩大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引入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定位,将基层机构公共卫生考核和专业公卫机构工作结合。
梁娴曾伟叶庆临魏咏兰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成都市社区居民吸烟与戒烟流行现状调查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社区居民吸烟和戒烟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降低烟草使用对健康的影响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在成都市4个区(市)县随机抽取2 892名≥18岁居民进行吸烟和戒烟现状调查。结果成都市≥18岁社区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2.20%,现在每日吸烟率为20.15%,重型吸烟率为7.78%,其中男性、中年、过量饮酒是吸烟的危险因素。人群戒烟率为15.75%,从60岁开始,戒烟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市控烟形势严峻,建议在日常工作中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干预,提高人群的戒烟水平。
夏劲节曾伟魏咏兰廖江钱雯
关键词:吸烟率戒烟流行病学影响因素
成都市1990~1996年冠心病发病现状分析被引量:5
1998年
本文对成都市1990~1996年冠心病发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七年中冠心病平均发病率为30.05/10万,标化发病率为28.51/10万,七年间发病率变化不大。冠心病发病类型(除未分类外)以慢性冠心病居首位(发病率9.33/10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发病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5岁以后呈直线上升,55岁以上男女发病占该病总发病数的88.01%。发病以工人、农民、离退人员及干部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5%以上,发病率城区高于郊县。
钟其霞黄建华魏咏兰
关键词:冠心病发病率标化率老年人流行病学
成都市学龄前儿童家长意外伤害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成都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在接受儿童意外伤害干预后的效果,为降低儿童家庭意外伤害发生率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10所幼儿园的幼儿家长985名参加干预活动,在干预后1个月采用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的平均得分从(8.2±2.3)分提高到(12.8±3.2)分。其中,跌落知识(总分6分)平均得分从(3.9±1.2)分提高到(4.6±1.2)分,溺水知识(总分6分)平均得分从(4.6±1.2)分提高到(5.2±1.2)分,药品误服知识(总分4分)平均得分从(2.1±1.0)分提高到(3.0±1.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后,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但部分知识的知晓水平仍然较低,今后应该针对知识薄弱环节进行长期的教育及干预。
夏劲节刘熹张晓燕彭中魏咏兰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干预
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院糖尿病控制效果评估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和比较常规途径医院治疗糖尿病和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间的效果差异,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市1所二级医院和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1年5次追踪调查,了解患者知识、行为变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值变化情况。结果医院组和社区组在干预后,其糖尿病防治知识和行为得分均比干预前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院组空腹血糖平均值从基线的9.09mmol/L下降到终期评估的6.39mmol/L,控制达标率从27.00%上升到6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区组空腹血糖平均值从基线的7.45mmol/L下降到终期评估的7.04mmol/L,控制达标率从49.52%上升到59.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值从基线的7.63%下降到治疗1年后的6.88%,达标率从61.61%上升为100%,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社区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值基线为6.39%,管理1年后略有上升为6.50%,达标率从85.19%变为管理后的83.33%,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基线时,在空腹血糖和HbA1c达标率上社区组好于医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或管理后,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和医院稳定就诊1年的糖尿病患者,最终糖尿病控制率无明显差异,均取得良好效果。
王琼魏咏兰夏劲节姚思君
关键词:糖尿病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