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脑部放疗与单纯脑部放疗治疗实体肿瘤脑转移的疗效及预后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联合脑部放疗(WBRT)与单纯WBRT治疗实体肿瘤脑转移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3—2022-11于资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治疗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WBRT治疗的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rh-Endostatin联合WBRT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试验组,治疗结束1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及肿瘤标志物指标[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脑水肿体积和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生存质量[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神经认知水平[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放射性损伤,通过制作生存曲线分析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结束1个月时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7.92%比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结束1个月时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VEGFA、VEGFB、VEGFC水平,CD3^(+)、CD4^(+)、CD4^(+)/CD8^(+)水平,脑水肿体积、搏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脑水肿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8.76±2.54比20.78±3.12,26.78±4.98比33.12±5.19,31.34±3.12比37.24±3.98,90.76±16.97比121.78±18.12,83.78±11.02比105.23±12.19,65.34±9.12比83.23±10.98,144.58±71.55比203.87±70.59),CD3^(+)、CD4^(+)、CD4^(+)/CD8^(+)水平显著升高(59.67±4.33比55.41±4.02,31.22±3.34比27.74±3.79,1.17±0.22比0.96±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8^(+)水平、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EORTC各维度评分和MMSE评分相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7.02±3.08比28.92±3.31),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56.67±3.33比55.01±2.06)、EORTC各维度评分和MMSE评
- 杨麒麟魏敏杨霞丁莉张凯王国红黄懿
- 关键词:脑转移瘤实体肿瘤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脑转移
- 超声引导在腹腔穿刺置管灌注化疗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在腹腔穿刺置管灌注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64例肿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灌注化疗,以增加置管成功率及减少置管的并发症,灌注化疗后了解药液弥散程度及化疗结束后近期疗效观察。结果 64例98人次行腹腔穿刺置管灌注化疗均安全,无脏器损伤及出血,且60例患者近期疗效良好。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灌注化疗安全可靠,提高了治疗成功率,为临床观察疗效或评价疗效提供了可靠依据,是腔内化疗又一新途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彭文通杨麒麟
- 关键词:超声引导腹腔穿刺置管灌注化疗
- 腹腔热灌注化疗序贯高频热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为提高治疗效果,手术后常进行各种形式的化疗,普通的全身化疗很难使化疗药物在腹腔内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导致效果不佳。腹腔灌注方法是穿过腹腔直接局部给药使腹腔内聚集较高浓度的药物,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从而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1]。热疗由于其疗效肯定,毒副作用轻,作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后治疗肿瘤的又一治疗手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热疗可增加血供,促进化疗药物在局部积聚、摄取和利用,热化疗促使癌细胞凋亡的发生[2],同时热疗可降低癌细胞的多种药物抗药性[3],增强化疗效果。我们采用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灌注序贯高频热疗作为晚期结直肠癌术后的巩固治疗,旨在探讨该方法疗效,现报告如下。
- 魏敏杨麒麟丁莉
- 关键词:腹腔热灌注化疗晚期结直肠癌高频热疗静脉化疗疗效观察序贯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和华蟾素治疗肝癌被引量:6
- 2007年
-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不能手术者,放射介入与超声引导下的局部治疗有重要作用。我们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和华蟾素治疗50例原发性肝癌,探讨并比较其疗效。
- 文华长郭志雄杨麒麟董立新谢刚
- 关键词:超声引导华蟾素以手术为主放射介入手术者
- 压疮的护理及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很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恶化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预防及治疗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压疮的预防,减少压疮形成的高危因素,发生压疮后积极应用各种方法治疗。
- 刘胜利杨麒麟舒艳朱秀辉刘红
- 关键词:压疮护理进展
- 卡培他滨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TACE 1周后口服希罗达,每日2500mg/m^2,分两次口服,连续服用2周,停药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治疗。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近期疗效有效率分别为71.4%,28.6%,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肝内肿块血流信号控制:完全不可见42.9%,14.3%,部分可见50%,35.7%,血流信号丰富7.1%,50%;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月,14月(P<0.05)。服用希罗达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症,腹泻,骨髓抑制,肝功受损,多为Ⅰ-Ⅱ级,患者多可耐受。结论:卡培他滨联合TACE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的方法。
- 张群杨麒麟
- 关键词:卡培他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大肠癌肝转移
- STAT3基因沉默对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沉默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和PANC-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AsPC-1和PANC-1,通过脂质体转染STAT3 shRNA作为实验组(shSTAT3组),设置阴性对照(shNC组)和空白对照组(NC组)。采用qRT-PCR检测转染后各组AsPC-1和PANC-1细胞中STAT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TAT3蛋白表达水平。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电子射线照射后的凋亡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电子射线照射后的Bax、Bcl-2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hSTAT3组AsPC-1和PANC-1细胞中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NC组和shNC组明显降低(P<0.05)。接受电子射线照射后,shSTAT3组AsPC-1和PANC-1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shNC组(P<0.05),其细胞凋亡率较shNC组明显升高(P<0.05)。接受电子射线照射后,转染STAT3 shRNA后能够明显上调细胞中Bax和Caspase-3的表达和下调Bcl-2的表达(P<0.05)。结论:沉默STAT3基因能够通过上调Bax和Caspase-3的表达和下调Bcl-2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增强胰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 杨麒麟王国红杨霞
- 关键词:STAT3基因BAX
- 静脉化疗加腹腔热灌注化疗序贯高频热疗与静脉化疗序贯高频热疗治疗中晚期胃肠肿瘤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胃肠癌是一类常见的恶性肿瘤[1],2008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显示中国胃癌人口调整病死率为男性40.8/10万,女性18.6/10万,且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早期胃癌比例不足10%。晚期胃肠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差,术后复发转移是其预后不良的首要原因[2]。
- 魏敏杨麒麟张群丁莉
- 关键词:腹腔热灌注化疗晚期胃肠肿瘤全身静脉化疗
- 维生素D结合不同剂量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皮质醇水平和骨龄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IS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高剂量组(n=61)和低剂量组(n=57)。高剂量组给予维生素D+0.2 IU·kg^(-1)·d^(-1)rhGH治疗;低剂量组给予维生素D+0.15 IU·kg^(-1)·d^(-1)rhGH治疗,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长发育情况、血清骨代谢指标、IGFBP-3、皮质醇水平、骨龄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身高、体重、血清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25-(OH)D]、IGFBP-3水平、骨龄指数(BAI)、骨龄年龄差(BDA)均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身高标准差积分(Ht SDS)、血清皮质醇水平均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结合高剂量rhGH对ISS患儿治疗效果更佳,且能改善血清IGFBP-3、皮质醇及骨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邹兰灵杨麒麟王彬郦
- 关键词:特发性矮小症维生素D重组人生长激素骨代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