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琴
作品数:
1
被引量:6
H指数:1
供职机构:
国家海洋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合作作者
刘洁生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李宏业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黄展超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杨维东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彭颖慧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1篇
毒素
1篇
溶血毒素
1篇
溶血活性
1篇
海洋卡盾藻
1篇
赤潮
1篇
赤潮藻
机构
1篇
暨南大学
1篇
国家海洋局
作者
1篇
李秀琴
1篇
彭颖慧
1篇
杨维东
1篇
黄展超
1篇
李宏业
1篇
刘洁生
传媒
1篇
卫生研究
年份
1篇
2009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赤潮藻溶血活性测定标准的建立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溶血毒素活性测定的标准化。方法以溶血毒素产生藻——海洋卡盾藻为材料,在系统分析和考查超声波细胞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不同减压蒸馏温度、不同来源红细胞及样品保存时间和温度等对溶血毒素活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及活性的提取、测定最优化方法。结果超声波细胞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得到的溶血活性分别为288.23和94.89HU/L;超声时间分别为5、10、20和30min时,测得溶血活性分别为80.57、157.45、288.23和279.17HU/L;减压蒸馏温度分别为40、60和80℃时,溶血活性为288.23、124.97和120.68HU/L。分别选择兔、昆明鼠、花身和人的红细胞作为底物,测定等量毒素的溶血活性,测得溶血活性分别为244.98、288.23、266.35和195.47HU/L;将离心后的藻细胞分别于0、20和-20℃保存1、3和7天,藻细胞的溶血活性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结论超声波为最佳藻细胞破碎法;功率为200W时,超声时间以20min为宜;蒸馏温度应保持在40℃左右;兔红细胞对溶血毒素最为敏感。实际测定时,最好选择5%兔血红细胞;藻类样品在0℃下最多可保存3天。
彭颖慧
刘洁生
李宏业
黄展超
李秀琴
杨维东
关键词:
海洋卡盾藻
溶血毒素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