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被引量:2
- 2010年
- 许航杜大勇李元培
-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血管内介入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
- 带教老师在医学生实习中的作用及体会被引量:2
- 2004年
- 张志强张东菊王江川许航李元培
- 关键词:医学生带教老师医务工作者精神关怀
- 降纤酶早期干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 2007年
-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数小时或1周内逐渐加重或呈阶梯式加重的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脑卒中的一个特殊类型,致残率、病死率明显高于一般卒中。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早期干预是治疗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早期应用降纤酶,观察其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影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 张东菊李元培王玥坤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巴曲酶纤维蛋白溶解药
- 16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4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脑动脉颅内段、颅外段病变分布情况。结果164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53例(32.32%),动脉硬化性改变23例(14.02%),血管狭窄或闭塞84例(51.22%),非动脉硬化性改变(烟雾病)4例(2.44%)。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段血管狭窄为主,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段血管狭窄为主。结论颅内段血管病变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段血管病变是椎一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 杜大勇许航张东菊王江川王洗李元培王庆军王玥坤陈淑媛
-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血管造影术
- 健康人和脑梗死患者纤溶活性的性别差异被引量:1
- 1999年
- 张志强李元培张东菊黄繁嫱刘丽王江川吕颖坤金泉华杜大勇
- 关键词:脑梗死纤溶活性性别差异
- Lp-PLA2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关系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脑动脉狭窄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FD-20 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对35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及血浆Lp-PLA2检测,Lp-PLA2正常组患者(对照组)151例与Lp-PLA2升高组(病例组)204例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病例组脑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9,P<0.05);随着Lp-PLA2的升高,脑动脉狭窄程度逐渐加重。结论 Lp-PLA2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狭窄的一种危险因素,脑血管狭窄与Lp-PLA2升高有关,Lp-PLA2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脑血管狭窄程度。
- 石艳超杜大勇许航李元培孟虹媛王江川张东菊
- 关键词:脑缺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脑动脉狭窄
- 锥颅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报告
- 1999年
- 脑出血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且致残率、病死率较高。现就我院1995~1997年行锥颅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例住院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50~70岁,平均60岁,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诊断按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 张志强李元培王江川金泉华
- 关键词:锥颅穿刺脑出血高血压
- 原发性脑干出血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原发性脑干出血一直被认为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危重症,起病急骤、临床症状复杂、病情凶险、预后差和病死率高。而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及MRI的应用,即使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少量脑干出血也能获得早期诊断,使人们对脑干出血的诊断及预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病死率大大降低。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脑出血患者281例,
- 张东菊张风芸李元培王玥坤
- 关键词:脑干梗塞预后
- 肠道菌群失调加重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菌群失调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天胃内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菌群失调组胃内注射头孢曲松钠,均2次/d,共持续4 d。第5天,行脑缺血再灌注手术,术后72 h,Zea Longa法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重法测量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 RT-PCR法检测缺血侧半球IL-6 mRNA和TNF-α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半球NF-κB和ZO-1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菌群失调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较高,缺血侧半球脑含水量、IL-6、TNF-αmRNA和NF-κB表达显著增加,ZO-1表达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加重了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
- 李元培韩晋纪明慧董瑞宾石艳超
- 关键词:肠道菌群失调脑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
- 血清胱抑素C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的FD-20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对29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及血浆Cys C检测,根据Cys C检测水平,分为对照组(Cys C正常)139例患者与异常组(Cys C异常)160例患者,比较其全脑血管造影结果。结果正常组(对照组)与异常组(病例组)脑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P<0.05);异常组中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比率显著升高,且以无侧支循环代偿及弥漫性病变为主;随着Cys C的升高,脑动脉狭窄程度逐渐加重。结论 Cys C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一种危险因素,脑血管狭窄与Cys C升高有关,Cys 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血管狭窄程度。
- 张红梅杜大勇石艳超孟虹媛李元培王新平张东菊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胱抑素C脑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