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建波

作品数:49 被引量:21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胃癌
  • 22篇肿瘤
  • 18篇预后
  • 14篇手术
  • 12篇淋巴
  • 11篇胃肿瘤
  • 11篇病理
  • 9篇临床病理
  • 8篇外科
  • 6篇直肠
  • 6篇胃肠
  • 6篇细胞
  • 6篇临床病理特征
  • 6篇淋巴结
  • 6篇病理特征
  • 6篇肠肿瘤
  • 5篇外科手术
  • 5篇腹腔
  • 4篇直肠癌
  • 4篇切除

机构

  • 48篇中山大学附属...
  • 9篇中山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49篇徐建波
  • 39篇何裕隆
  • 29篇吴晖
  • 28篇蔡世荣
  • 24篇张信华
  • 20篇詹文华
  • 20篇王亮
  • 19篇陈创奇
  • 13篇马晋平
  • 11篇彭建军
  • 10篇杨东杰
  • 9篇张常华
  • 5篇叶锦宁
  • 5篇宋武
  • 3篇韩方海
  • 3篇徐萍萍
  • 3篇何伟玲
  • 3篇袁玉杰
  • 3篇王昭
  • 3篇张庆元

传媒

  • 20篇消化肿瘤杂志...
  • 6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肿瘤影像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第8届全国胃...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淋巴道转移相关基因的筛选暨AEG-1与胃癌预后关系的研究
第一章胃癌淋巴道转移相关基因的筛选   目的:   筛选胃癌淋巴道转移相关基因,并对兴趣基因进行验证,探讨胃癌淋巴道转移的机制;并研究淋巴管来源的CXCL1在胃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胃癌SGC7...
徐建波
关键词:胃癌预后机制二氢嘧啶脱氢酶
文献传递
复发性胃间质瘤合并肺软骨瘤的Carney三联征被引量:1
2010年
胃肠间质瘤(GIST)大多为散发病例。而少数GIST出现在如Carney三联征一类多发肿瘤综合征中。Carney三联征包括GIST,肺软骨瘤,以及肾上腺以外的副神经节瘤中的两种或三种肿瘤类型。我科2005年收治一例同时合并胃间质瘤和左肺软骨瘤的患者,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张信华何裕隆蔡世荣马晋平徐建波詹文华
关键词:肺软骨瘤胃间质瘤复发性GIST肿瘤综合征副神经节瘤
晚期胃肠肿瘤姑息术后持续腹腔热灌注治疗热稳定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术中探查多见全腹腔种植转移,术中姑息性切除并行术后腹腔热灌注治疗成为该期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本研究拟观察热灌注治疗过程中灌注温度的稳定性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我科的晚期肿瘤患者。共计59例行减瘤术并腹腔热灌注治疗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按热灌注温度稳定性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灌注温度稳定在43℃的患者划归观察组,灌注期间温度较大波动的患者进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热灌注治疗后排气时间、肠内营养起始时间、排便时间、疼痛(VAS评分)等指标的差别。结果 59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共有33(55.9%)例患者灌注期间温度稳定。热稳定灌注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3±1.2)、(3.9±2.2)天(P=0.002),术后肠内营养起始时间(4.3±1.5)、(6.7±2.3)天(P<0.001),排便时间(5.2±2.1)、(7.1±2.9)天(P=0.004)。热稳定灌注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4.5±2.3),显著低于对照组(6.3±1.3)(P<0.001)。结论腹腔热灌注治疗时维持灌注温度的稳定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利于术后营养治疗的实施。
袁玉杰宋武徐建波陈创奇蔡世荣何裕隆
关键词:胃肠肿瘤腹腔种植转移肠道功能热稳定
结直肠癌奥沙利铂耐药关键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筛选与结直肠癌(CRC)中奥沙利铂(OXA)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和通路。方法首先通过GEO数据库分析GSE76092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出CRC的OXA敏感和OXA耐药细胞系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通过STRING工具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经MCODE插件选择关键基因,并利用GEPIA工具进行生存分析。最后使用miRWalk数据库预测相关的miRNA。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总共获得474个DEGs,并筛选了相关的信号通路和PPI网络。筛选出15个中心基因,其中7个显著参与NF-κB和趋化因子信号等通路。对7个关键基因的生存分析表明,CXCL8、IL-1β和PTGS2表达水平与CRC患者的总体生存相关。预测hsa-miR-6893-5p、hsa-miR-7851-3p和hsa-miR-96-3p是OXA耐药相关核心miRNA。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出来的OXA耐药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为CRC中OXA耐药的潜在机制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徐建波周星宇谢琴琴欧信德叶锦宁彭建军吴晖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奥沙利铂生物信息学分析
腹腔化疗港在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总结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植入化疗港行腹腔化疗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病理诊断为腺癌,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发现腹膜种植转移并腹水细胞学检测的腹水阳性胃癌患者行腹腔化疗港植入的资料,总结腹腔植入化疗港行腹腔化疗的护理方法。结果共有38例患者行腹腔化疗港的植入,术后1例切口感染,1例化疗港扭转,1例因体重增加无法定位,所有患者共完成100人次注射,人均完成2.63次腹腔化疗。结论规范性的腹腔化疗港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赖淑蓉金芳赖小令彭建军徐建波
关键词:胃癌腹膜转移腹腔化疗护理
小肠恶性淋巴瘤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张常华徐建波
关键词:小肠肿瘤淋巴瘤
小肠系膜覆盖实现浆膜化解决盆腔手术残腔并一例盆腔手术创面浆膜化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9年
目的结合1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探讨盆腔手术后巨大手术残腔的处理方法。方法201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收治1例小肠肉瘤并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经及时有效诊疗后康复出院。通过介绍其手术经过、术后恢复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探讨盆腹腔广泛病变切除术后巨大手术残腔的处理方法。结果(1)病例报告:35岁女性患者,既往因“宫颈腺癌Ib2期”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左附件切除+右输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右卵巢移位术”,术后多次放、化疗,此次因“反复腹痛3月,再发加重3天”入院,在全麻下接受“盆腔病变及受累小肠切除、小肠系膜盆腔手术残腔填塞术”,手术填塞物为切除小肠的带蒂系膜。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随访4月,无梗阻、腹盆腔积液等表现。(2)文献复习:现有的文献表明以自体组织,包括肝圆韧带或大网膜填塞手术残腔或覆盖重要手术创面能有效浆膜化腹内脏器,促进手术创面愈合,减少术后腹腔、盆腔粘连等并发症。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带蒂小肠系膜填塞腹腔手术残腔的文献报道。结论采用带蒂小肠系膜覆盖盆腔巨大手术残腔可安全、有效地浆膜化手术创面、促进局部积液吸收。同时可防止腹腔内容坠入残腔,进而为后续放疗或再次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黄家荣孙开宇侯洵徐建波张信华蔡世荣何裕隆吴晖
关键词:盆腔肿瘤
近端为主胃癌的根治性术式选择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近端为主胃癌的根治性术式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胃癌诊治中心自1994年8月至2010年12月近端为主胃癌366例,依手术方式分为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PG组,77例)和根治性全胃切除组(TG组,28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预后等,进而阐述其术式选择依据。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癌胚抗原(CE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G组肿瘤35cm、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浸润癌、低分化癌比例均低于TG组[15.6%(12/77)比49.8%(144/289)、16.9%(13/77)比37.7%(109/289)、67.5%(52/77)比79.9%(231/289)、3.9%(3/77)比11.4%(33/289)、45.5%(35/77)比68.9%(199/289)、32.5%(25/77)比57.8%(167/289),均P〈0.05]。PG组手术时间、中位输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阳性中位数、联合脏器切除率均低于TG组[(256±83)比(298±86)min、0比400ml、(15±12)比(26±15)枚、0比3(枚)、15.6%(12/77)比43.2%(125/289),均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TG组[14.3%(11/77)比7.6%(22/289),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5cm、无脏器侵犯、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时两组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35am、合并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时PG组的中位生存期均短于TG组(月:15.0比29.0、15.0比30.0、34.0比45.0、4.0比18.0,均P〈0.05)。结论对合并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5c的近端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较近端胃切除能显著改善预后。
吴晖何裕隆徐建波蔡世荣马晋平陈创奇张信华王亮詹文华
关键词:胃肿瘤消化系统外科手术近端胃癌
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对结直肠癌术后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6
2013年
目的探讨术后12h内经口进食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人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5—12月间拟行限期根治性手术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进食组(术后12h内开始进食)和传统进食组(术后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及体液免疫指标。结果62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早期进食组32例,传统进食组30例。早期进食组较传统进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1)d比(4±2)d,P〈0.01]、排粪时间[(3.8±1.6)d比(6.4±2.5)d,P〈0.01]、半流饮食时间[(4±2)d比(8.2±2.2)d,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6±1)d比(11.7±3.8)d,P〈0.01]均明显缩短。术后两组患者各项体液免疫指标均明显下降,之后逐渐回升,但早期进食组恢复速度快于传统饮食组,至术后第3天,早期进食组较传统进食组患者球蛋白[(24.1±2.4)g/L比(22.1±3.3)g/L,P〈0.05]、免疫球蛋白G[(10.8±2.4)g/L比(8.7±2.1)g/L,P〈0.01)和补体C4[(0.24±0.09)g/L比(0.17±0.05)g/L,P〈0.05]水平明显增高。结论术后12h内经口进食应用于限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安全有效,有助于加快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促进术后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
杨东杰何伟玲王亮徐建波彭建军吴晖宋武张常华何裕隆
关键词:术后早期进食结直肠肿瘤体液免疫
低分子肝素抑制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针对转移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低分子肝素通过抑制肝素酶对基底膜的降解、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对肿瘤细胞转移有明显的干预作用。本文就低分子肝素(LMWH)对肿瘤转移过程影响和作用机制做一综述,讨论其抗肿瘤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
林义佳徐建波张常华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肿瘤转移肝素酶选择素血管生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