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
- 作品数:1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 2010年
- 郑磊李学文刘向东王群吴萍吕吉元
- 关键词:射频消融
- 主动固定电极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由于右心室心尖部及右心耳特殊的解剖结构及起搏的稳定性等特点,因此成为传统的心脏起搏部位。但随着对传统起搏部位弊端的认识,认为长期有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可导致心肌病,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尤其是在心功能已受损的患者中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 李建军李学文王雄刘向东赵太生王群吴萍吕吉元
- 关键词:安全性右心室心尖部血流动力学障碍电极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室起搏电极植入体会被引量:2
- 2010年
- 刘亮李学文王雄王群刘向东赵太生吴萍吕吉元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室起搏起搏电极手术要点经静脉途径
- 主动与被动固定电极置入后心室起搏参数的对比分析
- 2010年
- 目的比较主动固定电极(螺旋电极)与被动固定电极术后心室各参数的变化。方法对30例接受被动固定电极及30例螺旋电极置入的病人,分别于置入时、术后1周、术后3个月在平静状态下测定起搏阈值及阻抗。结果两组起搏阈值在置入后1周均较置入时升高(P<0.05)。术后3个月时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阻抗均较术中降低(P>0.05)。结论置入螺旋电极者不论起搏阈值、阻抗的变化均与传统被动固定电极相近。
- 刘亮李学文王雄刘向东赵太生王群吴萍吕吉元
- 关键词:起搏电极起搏器置入术起搏参数
- 活动平板对冠脉成形及支架术疗效的评价
- 1999年
- 目的:观察冠脉成形及支架术(PTCA+Stent)后患者活动平板各参数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14例成功行PTCA+Stent术患者,并于术前1d~50d及术后6d~30d行症状限制性活动平板试验,采用Bruce方案。结果:PTCA+Stent术前运动中心绞痛发生率为71.4%,试验阳性率为92.86%;术后分别为0、35.71%,术前后有显著差异(P<0.0005,P<0.05)。术后运动负荷量较术前增加(10.43±1.28)METS对(7.71±2.53)METS,P<0.01,活动时间延长(9.50±1.19)min对(6.87±2.20)min,P<0.01,最大心率增加(150.71±10.96)次/min对(139.21±16.95)次/min,P<0.01,最大心率血压双乘积增加(23714±2986)次/min×mmHg对(19357±4611)次/min×mmHg,P<0.01)。结论:PTCA+Stent术后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减轻。
- 梁峰李保李运乾胡建国刘卓敏王绪太吴萍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活动平板
-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6例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三维标测(Carto)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难治性心律失常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术中运用Carto重建肺静脉和心房的模拟三维结构图像,心房颤动在左右肺静脉口周围0.5cm^1.0cm处作环形电隔离,由三维标测系统监测消融路径是否连续。心房扑动病人在心动过速折返环的关键峡部行线性消融,并以冷肝素盐水灌注导管,术后随访观察。结果6例消融病人,2例随访5个月无复发,1例于术后第3天出现1次阵发性心房颤动,另3例病人术后均无任何不适,体表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应用Carto系统指导导管射频消融难治性心律失常治疗安全有效。
- 李晓平李学文董建增王雄赵太生刘向东王群吴萍吕吉元
- 关键词:心房扑动CARTO系统
- 永久起搏器并发症临床分析
- 1996年
- 永久起搏器并发症临床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李德宏吴萍马锋王陆建赵泰生目前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迅速发展,越来越成为治疗和抢救过缓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随着起搏器的广泛使用,起搏器的并发症也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我院近3年110例起搏器安装...
- 李德宏吴萍马锋王陆建赵泰生
- 关键词:起搏器永久起搏器并发症
- 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应用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国人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 15例心肌梗死、39例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6例风湿性心脏病共 6 0例 ,其中男 41例、女 19例 ,平均年龄 ( 5 6± 13)岁 ,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行 Judkins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16 0例全部造影成功。采用 6 F导管者 31例 ,5 F者 2 9例。左侧桡动脉入路 46例 ,右侧 12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由股动脉入路 1例。 1例左侧入路完成右冠状动脉造影后桡动脉严重痉挛改由股动脉入路完成。 2 0例同时完成了左胸廓内动脉造影。 2并发症 9例。 1例手术过程出现肘部血肿 ,2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消失 ( 3.4% ) ,6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 ( 10 .2 % )。桡动脉并发症女性 5例 ,高于男性 3例 ( P<0 .0 5 )。 6 F导管组 6例 ,高于 5 F导管组 2例 ,但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血管超声显示为桡动脉内血栓形成、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弱等。结论 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痛苦小 ,易止血 ,同时易于行胸廓内动脉造影等优点 ,特别适应于股动脉狭窄及不能持续平卧的患者 。
- 李学文马锋吕吉元张水旺贾永平李天亮靳春荣高宇平赵太生刘向东吴萍王群李玉梅王陆建闫晓梅刘卓敏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适应证
- 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 2008年
- 吴萍
-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植入护理工作缓慢型心律失常人工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安装危重患者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早期对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右心室心尖部(RVA)和右心室间隔部(RVS)不同部位起搏早期对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5例植入DDD型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3组,RVA起搏组、RVS起搏组、对照组,对比观察3组患者植入起搏器前及术后3个月血浆TNF-α的变化。结果术前3组患者血浆TNF-α水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3组患者血浆TNF-α水平两两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RVA起搏组与术前、术后一周比较TNF-α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RVA起搏组患者血浆TNF-α水平随时间增加而增加;RVS起搏组较术前、术后一周TNF-α水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起搏组较RVS起搏组TNF-α水平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且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是安全、有效的。
- 马剑芬李学文王雄吕吉元王群刘向东赵太生吴萍
- 关键词: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肿瘤坏死因子TNF-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