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劲松

作品数:46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肿瘤
  • 19篇外科
  • 17篇手术
  • 11篇沟通性
  • 10篇外科治疗
  • 9篇颅底
  • 8篇入路
  • 8篇外科手术
  • 8篇沟通性肿瘤
  • 7篇手术治疗
  • 7篇显微外科
  • 5篇前颅底
  • 5篇切除
  • 5篇缺损
  • 5篇颅内
  • 4篇显微外科手术
  • 4篇显微外科治疗
  • 4篇脑膜
  • 4篇内镜
  • 3篇神经内镜

机构

  • 46篇四川省肿瘤医...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乐山市肿瘤医...

作者

  • 46篇刘劲松
  • 34篇吴宇平
  • 31篇马杰科
  • 30篇王光辉
  • 23篇朱江
  • 18篇吕扬成
  • 16篇吕杨成
  • 15篇李成
  • 14篇张虹
  • 7篇汤磊
  • 4篇王闽
  • 3篇潘再明
  • 3篇彭俊平
  • 3篇陈懿
  • 3篇陶远孝
  • 3篇肖继伟
  • 2篇王倩
  • 2篇游潮
  • 2篇张翔宇
  • 1篇谢跃兵

传媒

  • 7篇四川医学
  • 4篇中国耳鼻咽喉...
  • 4篇四川肿瘤防治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四川生理科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社区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3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过度性皮肤病,好发于中年女性。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责之于气滞血瘀、气血不足、阴虚火旺、风邪外侵等,脏腑主要涉及肝、脾、肾,与肝郁、脾虚及肾阴不足有关,就疾病的虚实而言,黄褐斑是以虚为主的病...
何迅王尚兰刘劲松杜长明
关键词:黄褐斑中医药
侵犯下肢主要血管恶性肿瘤的保肢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肿瘤侵犯下肢主要血管的保肢手术治疗。方法 :将受肿瘤侵犯 ,无法解剖出来的血管作节段切除以彻底切除肿瘤 ,然后以直接吻合或进行血管移植桥接来重建下肢血循环以达到保肢目的。涉及髂血管节段切除和股血管节段切除各 2例。切除后血管的重建 ,动脉采用直接吻合 1例次 ,以自体大隐静脉倒置移植重建 2例次 ;静脉以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 2例次。结果 :4例病人获保肢切除后随访 10个月~ 4年 ,患肢无疼痛和肿胀。结论 :肿瘤侵犯了下肢主要血管 ,采用血管重建技术 ,仍可进行保肢手术治疗 。
肖继伟彭俊平陈懿刘劲松
关键词:恶性肿瘤下肢保肢血管移植
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海绵窦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通过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海绵窦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治疗海绵窦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2例成人尸头上进行,在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海绵窦,观察窦内重要血管、神经的走行,并从颅内切开海绵窦,测量神经血管在窦内的长度、外径及与鞍底中线间的距离。结果在鼻内镜下可顺利进入海绵窦,清楚显露海绵窦内、外壁、颈内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并对其进行全程游离。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海绵窦,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清楚暴露海绵窦内部结构,可用于临床上海绵窦病变的治疗。
王光辉张勤修吴宇平刘世喜邹剑梁传余吕杨成刘劲松
关键词:海绵窦内镜经鼻蝶手术
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治疗(附19例报告)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与修复方法。方法采用颅面联合进路进行16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鼻-眶-颅沟通性肿瘤切除,并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3例眶颅沟通性肿瘤行额下选路手术切除。并行颞肌筋膜修补。结果19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随访17例,2年生存13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存活2例。结论颅面联合进路、额下进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加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颞肌筋膜瓣修复,切除彻底、安全,修复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切除及修复方法。
王光辉陶远孝吴宇平张虹吕杨成刘劲松
关键词:外科手术手术治疗
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外科治疗
2008年
目的探讨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治疗效果。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1例。切除肿瘤后造成的组织缺损修复主要是头皮软组织层及硬脑膜的修复。术后12例行放射治疗,剂量50~75 Gy,4例行化学治疗:结果主要并发症有皮瓣部分坏死3例,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1例,周围型面瘫1例,昏迷7天后苏醒1例。随访期2~7年,7例死亡,1例失访。死亡原因:局部复发2例,全身转移3例,全身衰竭1例,肺心病1例。结论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属于晚期肿瘤,仍可以行手术治疗,术后结合放疗、化疗,可改善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吴宇平王闽吕杨成刘劲松王光辉
关键词:头皮恶性肿瘤外科治疗
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独立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可能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120例,对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抗血小板治疗和双侧血肿与CSDH复发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患者复发,统计学分析显示双侧CSDH和糖尿病是CSDH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双侧CSDH和糖尿病是CSDH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收治此类患者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术后对患者的密切观察并及时复查CT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治疗患者。
朱江王倩潘再明李成马杰科刘劲松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血肿糖尿病
凸面脑膜瘤手术治疗120例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凸面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并发症和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20例凸面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运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结果术后病理报告有105例(87.5%)良性脑膜瘤,12例(10.0%)非典型脑膜瘤和3例(2.5%)间变性脑膜瘤。有8例患者病理为良性脑膜瘤但肿瘤边缘有非典型细胞。2例良性肿瘤复发者均为病理切片中发现肿瘤边缘有非典型细胞。全组30d病死率为0。结论对凸面脑膜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无论肿瘤的良恶性均应尽量做到SimpsonI级切除,术后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考虑是否进一步行辅助治疗。虽然脑膜瘤复发的因素较多,但手术切除范围和肿瘤本身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仍是复发的重要因素。
朱江王倩潘再明李成马杰科刘劲松
关键词:凸面脑膜瘤脑膜瘤复发
胸外侧皮瓣移位修复胸大肌皮瓣供区缺损
2009年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们利用胸外侧皮瓣移位修复胸大肌皮瓣供区缺损6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34~72岁,平均52.6岁。下咽癌侵犯颈段食道4例、喉癌部分切除术后复发伴颈部皮转移2例。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5例,腺样囊性癌1例;分别行颈淋巴结清扫+全喉、全下咽切除+胸大肌皮瓣修复颈段食道;以及颈淋巴结清扫+全喉、颈部皮肤切除+胸大肌皮瓣修复颈部缺损。
王光辉吴宇平吕杨成朱江刘劲松马杰科李成
关键词:皮瓣供区胸大肌缺损颈淋巴结清扫肌皮瓣修复鳞状细胞癌
前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手术治疗80例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前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前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并经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和术后结局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或硬膜内手术入路修补硬脑膜。结果80例患者中,首次手术治愈72例(90%),术后出现脑脊液漏8例(10%)。对这8例患者采用经蝶窦人路或二次颅内入路手术治疗,术后均未再发。4例发生脑膜炎,经静脉应用抗生素后治愈;3例术后死亡。42例并发颅神经损伤,2例运动功能障碍,13例脑外伤后综合征。随访2—36个月,结局良好者69例(86.3%),中度残疾7例(8.8%),重度残疾1例(1.3%),术后死亡3例(3.8%)。结论选择颅内入路还是颅外入路需根据患者骨折特征来决定。颅内入路可使术者采用硬膜外和硬膜下联合入路精确修补破损硬脑膜。这一入路常适用于伴有颅底广泛骨质缺损的脑脊液漏、筛骨多处骨折、额窦后壁骨折,也适用于伴有颅神经损伤、颅内血肿或伤后颅内感染的脑脊液漏患者。内镜经鼻入路更适用于简单的脑脊液漏修补。
朱江李成马杰科王光辉刘劲松
关键词:脑脊液漏前颅底骨折鼻漏脑膜炎颅内积气
26例巨大脑脓肿手术治疗体会
2009年
目的总结巨大脑脓肿的手术治疗体会,以提高脑脓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自2002年至今26例巨大脑脓肿(直径大于3 cm)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恢复良好,无术中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额叶脓肿患者1年后出现另外一小脑病灶予以再次手术切除,效果良好。结论巨大脑脓肿以手术切除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马杰科吴宇平刘劲松吕扬成朱江王光辉
关键词:脑脓肿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